春節讓孩子遠離這些食物!7類引發兒童窒息的食物黑名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春節就要到了,還記得去年春節因為一粒開心果窒息的小寶寶嗎?
春節本來是闔家歡樂,開開心心的節日,但是沒想到因為一個小小的開心果,居然釀成了悲劇。
其實類似的悲劇非常多:
-
2015年1月,慈谿三歲男童,吃饅頭被噎住,後搶救無效死亡。
-
2014年4月,南京2歲女童吃果凍窒息身亡。
-
2013年3月,膠東3歲女童吃花生導致窒息,最後由於長時間缺氧,導致腦功能受損。
今天就給麻麻們說一下哪些食物容易堵塞氣管,以及萬一堵住了如何正確的應對。
1、為什麼老人和孩子容易被嗆到
食物嗆入氣管多發生在老人和三歲以下孩子身上,這是為什麼呢?
對於孩子來說,咽喉的防禦功能還未發育完全,瓜子、花生、堅果、棗核這類食物的掌控能力還不足,咀嚼後在口腔內容易留下殘渣,在玩耍或者笑、說話、吸氣後,就容易嗆入氣管,引起嗆咳。
若異物過大或者嗆入較深,便會出現窒息等危險。
而老人身體內各項器官都已經逐漸退化了,所以咽喉防禦功能也在下降,和三歲前的孩子差不多。
人一旦呼吸道發生了阻塞,短短几分鐘便可引起可怕後果。
嗆到的人首先不能開口說話,這給搶救帶來了第一層的阻礙,而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還不會明確的用手指向喉嚨來傳達自己的困境,想哭又出不了聲,這樣會讓窒息感更加強烈。
幾秒時間唇色和臉色就會由蒼白轉為青紫,意識隨機喪失,若不能在4分鐘內解除阻塞,便會因嚴重缺氧、心臟驟停而導致死亡。
即使經過搶救被救活了,也會因大腦嚴重缺氧而出現嚴重後遺症,如植物人、智力障礙、癱瘓等。
2、過年會引起窒息危險的兒童食品黑名單
果凍
說到危險零食,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果凍。
果凍吃不好很容易被吸到氣管里,或整個吞下,但奈何果凍卻受到廣大孩子們的青睞,所以媽媽們也很無奈。
寶寶若非要吃的話,建議媽媽用小勺子餵給寶寶吃,不要讓寶寶自己吸。
堅果
如開心果、杏仁、核桃、花生、瓜子等。
因為堅果果仁比較硬,對於兩歲以下的寶寶來說咀嚼起來比較困難,會嚼不碎。
再者,堅果嚼碎後在口腔內會留下碎渣,若寶寶這時候吸氣、大笑或者說話的話,就很容易將殘渣帶進氣管,引起嗆咳。
花生醬
花生醬的粘稠度太高,不適合寶寶吞食,很容易被嗆到。
而且還有花生醬還有一個危害,那就是過敏,一些兩歲以前的寶寶都會對花生醬產生過敏反應,出現皮膚出疹瘙癢或呼吸不暢症狀。
多纖維蔬菜
多纖維的蔬菜絲不容易爛,寶寶可能會直接吞下,容易卡住氣管,所以不太適合小寶寶吃,若是食用的話,請確保將蔬菜煮爛,比如芹菜、大白菜梗、帶皮的茄子等。
粗纖維的肉
比如魷魚絲、牛肉乾、牛肉粒等,這種很不容易嚼爛,大人都很難咬斷,更何況小孩子。
而且想牛肉乾這種小零食,從配料表中可以看到亞硝酸鹽,這種鹽分對身體十分不好,吃多了還會中毒,所以非常不建議寶寶吃這種零食。
帶核的水果
指的是像葡萄、石榴、多籽的橘子這類的籽又小又多的水果,還有像櫻桃、大棗、龍眼這種核又大又硬的水果,都不太適合寶寶自己吃,可以幫寶寶去籽去核後在給寶寶食用。
刺多的魚
這個不用過多解釋了,給寶寶做魚,最好選用海魚,不僅降低被刺卡住嗓子的危險,還可以補充DHA。
除了引起窒息的食物外,還有哪些不適合寶寶吃:
鹽
一歲以內的寶寶不用吃鹽,即使一歲以上,也要少量用鹽。
鹼
給寶寶煮粥時候不必放鹼,放鹼後煮出來的粥雖然粘稠軟爛,但是卻會引起營養損失。
若想讓粥的口感更好,可以放些燕麥、或者少量糯米,同樣可增加粥的粘稠度,還會增加營養物質,兩全其美。
蜂蜜
專家指出,一歲以上的寶寶才能吃蜂蜜,詳情可點擊連結蜂蜜應該這樣選!80%的人不知道的技巧
糖
4歲以前的寶寶不適宜吃太多含糖食品,容易引起蛀牙,而且會影響食慾,不愛吃飯。
功能飲料
功能飲料只適合運動員、體力消耗大的特定人群飲用,寶寶喝會影響正常發育。
茶
6歲以內的寶寶不宜喝茶,茶中含有咖啡因,會令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影響睡眠。
茶中的鞣酸可引起消化道粘膜收縮,與蛋白質結合成塊,影響營養吸收、消化不良。
3、為了寶寶安全
家人必備的急救手法
在異物吸入後,如何正確評估是否有窒息情況出現呢?▼如上圖所示,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則是窒息的發生,是由較大異物堵住氣管引起。
還有一種非常常見的異物狀況,少量的異物吸入並不會發生窒息,會引起非常強烈的嗆咳,成年人也會偶爾發生這樣的情況,例如被食物或者自己口水所嗆到的體驗,這個時候的強烈嗆咳是人類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能通過咳嗽將異物咳出來。
爸爸媽媽應該知道,異物吸入和窒息是兩個概念。
寶寶在吸入異物後有咳嗽發生,說明異物並不是很大,沒有引起窒息。
為什麼會發生異物吸進氣管?在氣管與食道的上方有一個蓋子叫會厭軟骨,在我們吃東西的時候會蓋住我們的氣道,避免食物掉進氣管里。
而在呼吸的時候,會厭會再打開。
而寶寶在比較小的時候,會厭軟骨頭與身體機理的配合併不是很協調,所以容易發生異物吸入的情況。
寶寶發生異物吸入,家長要怎麼辦?寶寶如果只有嗆咳和哭鬧的情況,意識清醒,還可以叫爸爸媽媽,那我們需要拍背幫助寶寶咳出異物。
如果持續2分鐘還是無法咳出異物,並且持續咳嗽和哭鬧,則應立刻撥打120。
如果寶寶吸入的異物較大,則會出現發不出聲、哭不出來,父母在詢問寶寶時寶寶無法回應,則應分多人在場和單人在場兩種情況進行急救:
-
如果是多人在場,一人迅速撥打120,另一人運用海姆利克法對寶寶進行急救;
-
如果意外發生時就您一個人在場,那需要先做海姆利克法2分鐘,如果異物還是不能咳出,再撥打120。
還有一種情況則是,您不知道寶寶什麼時候發生的異物吸入,寶寶已經喪失意識,這時應該立刻進行CPR(後文會詳細介紹CPR)。
海姆利克急救法如上圖所示,一旦窒息發生,要把握黃金4分鐘,對於較小的寶寶,我們應該立刻將寶寶抱起來(圖1),一隻手捏住孩子下頜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隻手托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
在孩子背上快速拍1-5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如果上述操作異物沒出來,可以採取另外一個姿勢(圖2):把孩子翻過來,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或將孩子面朝上放在搶救者的大腿上。
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輕柔快速向上重擊壓迫5次。
看到異物出現在口腔後可用手取出。
兩種急救姿勢可重複交替,直至異物排出。
而後面的圖片則適合較大一點的孩子以及成年人(圖3)。
搶救者處於病人背後,用兩手臂環繞病人的腰部,然後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廓下河臍上的腹部。
再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向內重擊壓迫病人的腹部。
重複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排出。
預防窒息的注意事項:▼
預防孩子窒息的小竅門:先檢測物品大小是否適合小寶寶玩耍,媽媽可以用捲紙中間的圓筒直徑來衡量,捲紙筒的直徑約3CM,直徑大於3CM或者長度大於6CM的物品,是可以給到寶寶玩耍的。
小於這個數值,不適合4歲以下的寶寶玩耍。
請爸爸媽媽們檢查一下寶寶玩耍的物品。
家校健康
微信號:jx-jiankang
家校健康——3-18歲孩子身心健康的護航者
獲取更多兒童健康資訊,請關注「家校健康」。
家校健康專注於兒童健康、營養、心理三大模塊,為您提供最前沿、最專業的健康知識。
您孩子的健康是我們努力前行的最大動力!
這樣餵養寶寶等於直接傷害他,准媽媽看過來
現在大多孩子不愛吃飯,家長的確很頭疼。於是,為了能讓寶寶多吃那一口,有些家長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和孩子講條件,大聲呵斥,強逼硬塞,趁孩子張嘴大笑猛的塞一口進去......這些餵飯的方法,作為媽媽的...
湖北爸媽們注意了!這個小小的東西可能會導致孩子窒息!
寒假春節期間兒童發生氣管異物病例增多武漢一兒童醫院昨日統計寒假期間為145名患兒做了氣管異物手術據該院醫生介紹在卡喉異物排行榜上花生米一直位居榜首比較危險的是別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