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反映的教育迷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乖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但是,如今「熊孩子」為何如此之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就是因為這些父母「聽從」了類似「育兒真經」的教誨。

「熊孩子」遭人厭,這是一定的。

但遇到「熊孩子」要不要出手教育,又該如何教育,這是一個問題。

近日,大連某飯館發生的「女大學生飛踹4歲女童」的事件引發輿論熱議。

視頻顯示,宋女士跟另一位家長帶著兩個女孩到學校附近的恒隆廣場吃飯,在飯店裡,兩個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鄰桌的女大學生嫌孩子吵鬧,奔向宋女士的女兒辰辰踹了一腳。

隨後這位宋女士不僅在店裡亂扔東西,還扇了店員好幾巴掌,但她說那是因為當時女大學生踹到了女兒,自己護女心切動手打人,而當事女大學生稱自己只是踹了椅子,並沒有踹到小女孩。

「女大學生飛踹4歲女童」,視頻標題唬人,輿論壁壘分明,針鋒相對。

視頻里失控的場面讓人多少有些心驚,客觀說,這是一起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衝突,但評論其中的是非曲直卻沒有那麼簡單。

我個人對「熊孩子」的容忍度並不高。

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的孩子,我內心對其也頗覺無奈。

每一個「熊二」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大」,在厭煩這些「熊孩子」的同時都忍不住抱怨其家長缺乏起碼修養。

前幾天在一個飯館用餐,鄰桌一位大概一二年級的孩子跟著父母用餐,餐具剛剛擺上來,便拿筷子敲著碗碟叮噹響,就像敲架子鼓一樣。

旁邊的父母絲毫不加勸阻,等餐的時候嚷嚷著暑假去哪裡玩,媽媽哄著他去紐西蘭。

孩子又開始高聲歡呼去紐西蘭有多好玩。

那一刻我腦子裡浮上來的第一個念頭,「這一家組團出國丟人啊!」鄙視、不屑,但我還是缺乏上前勸阻的勇氣,既擔心會傷害其父母的自尊,也不想因為一頓飯發生口角。

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會像我一樣,內心對「熊孩子」缺乏容忍度,卻很少出面教育「熊孩子」。

這麼說,當然不是為「踹女孩」的大學生辯護,一個四歲的孩子無論再「熊」,外人都不應該使用「暴力」手段,可以請餐館服務員提醒,可以自己提醒女童媽媽,以「暴力」手段教育「熊孩子」同樣是一種「熊」,是缺乏公德的表現。

道理誰都懂,但行動需要勇氣,同樣也需要克制。

實際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很多「熊孩子」缺少的是父母的管束,他人眼中的「熊孩子」,在父母眼裡儼然是完美藝術品。

都知道孩子的「熊」除了天性,更與父母的教導方式有關。

那些關注幼兒教育的父母一定注意過,如今社交網絡上經常流傳一些「育兒真經」,比如乖孩子真的好嗎?在這些「育兒真經」里,他們會提醒父母,孩子越乖越壓抑天性,孩子越乖越會隱藏真實的自己,孩子越乖獨立能力越差,孩子越乖長大之後問題越多。

「乖孩子」似乎成了「問題孩子」。

不否認「乖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但是,如今「熊孩子」為何如此之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就是因為這些父母「聽從」了類似「育兒真經」的教誨,他們認為孩子就應該釋放天性,而忽視對規則乃至公德的教育。

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吵鬧,這基本的為人素養也會被「熊孩子」的父母認為是「壓抑孩子」。

似乎除了「乖」就是「熊」,孩子的成長格局裡再沒有別的選擇,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如何教育孩子,這是一個「技術活」。

特別是二孩時代來臨,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要付出更多努力。

傳統的教育方式可以反思,但在「破」的過程中,更知道如何理性地「立」,就像我們反思「乖孩子」的不足,乖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不能反思,但不等於不做「乖孩子」就一定要成為「熊孩子」。

很難想像,當越來越多的「熊孩子」成為新聞主角時,作為熊孩子的父母,還會堅持認為這是他們創造的完美藝術品。

(燕趙都市報 評論員 陳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看女大學生怒踹小女孩,說說教育孩子那些事

最近網上瘋狂轉發一則關於女大學生怒踹小女孩的視頻,經過幾天的發酵,劇情反轉,基本輿論現在分為兩類某某:我發現好多自稱以為人父母的,都是一個說法,總之孩子為大,公德教養啥的不管,你有不同意見就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