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父母」:過度保護反而害了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時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一切,當孩子有可能有需求時,立即降落給予補給;在孩子即將遇到困難時,隨時降落挪去障礙……這種對孩子過度保護、過分限制、過多包辦、不必要干預、過多替代的「直升機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隨時在孩子上空盤旋

寶寶在小區的空地上跟小朋友玩得正歡,跑著跑著被一塊石頭絆倒了,摔得並不重。

一旁的媽媽見狀慌了神,趕緊跑過來:「我的寶貝兒,媽媽看看摔壞哪兒了?疼不疼呀?要不要上醫院呀……」本來寶寶還沒哭呢,經媽媽這一說,哇哇大哭起來。

這是過度保護。

五歲的童童總是閒不住。

星期天在家,看到媽媽擇菜也來幫把手,爸爸洗碗時非要搶著干。

沒想到爸爸剛轉身上廁所,就聽「嘩啦」一聲,一摞洗好的碗摔在地上……童童傻了眼!媽媽、爸爸、奶奶一起跑來:「不讓你干非得干!」「你怎麼就不小心點呢?」「你就知道搞破壞!」「以後廚房的東西你不許動!」「哇……」童童委屈地說:「我不是故意的!」從那天后,童童記住了「不許動」,再也沒進過廚房。

這是過分限制。

大輝上小學後,學校組織了一次集體到農家院活動。

早上興致勃勃的他,傍晚回到家裡卻是垂頭喪氣的。

媽媽追問其中的緣由,大輝說,同學老師都說他是「笨孩子」。

原來,大輝從小習慣了依賴媽媽,這次出門沒有媽媽在身邊,鞋帶開了不會自己系,吃飯時不會自己夾菜,結果讓同學笑話了,大輝覺得很沒面子。

這是過多替代的結果。

過度保護反而害了孩子

為什麼孩子越哭越厲害?有時候,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當孩子不小心摔倒的時候,會抬頭看看周圍成年人的反應,如果身邊沒人他會自己爬起來;如果大人沒理會,他也不會覺得很嚴重;大人越是渲染、緊張,孩子感覺越痛,哭得越厲害。

孩子的哭,好像是哭給大人看的。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給孩子傳遞的負面信息是:摔倒是件很嚴重、很痛苦的事,是自己不能坦然面對的,只有用哭來表示向大人求援。

為什麼孩子依賴性強?一些父母習慣了事無巨細地管孩子,往往是對孩子管得越多,孩子對大人的依賴性越強、身上的毛病越多。

其實,孩子在一天天長大,逐漸具備了管理自己的能力,也具有獨立做事的權利。

收拾東西這樣簡單的事,如果讓孩子自己做,忘帶東西就要自己承擔責任,沒有理由埋怨別人。

而父母替代孩子收拾東西,也意味著替孩子承擔責任,孩子自己自然成了自己事情的「旁觀者」。

學會讓孩子自己當主角

「直升機父母」問題的癥結,是父母儼然把自己當作了孩子的救世主,是站在自己角度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而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真正需求。

猶如把健康的人當作危重病人實施緊急醫療救助,打針、吃藥、動手術之後,沒病的人也有病了。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中的盲目性和一廂情願對孩子來說不是愛而是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拯救自己,即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勢和行為習慣:

學會放手,允許孩子「犯錯誤」。

父母凡事替孩子想得周全、管得周全,孩子就會想不周全,而在父母的「周全」當中去享受,孩子就會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沒有自己承擔責任的意識。

有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應少些包辦,放手交給孩子,調動孩子的思維和四肢,讓他們自己去管,父母只是給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導,孩子的機會多了,就能逐漸地管好自己。

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孩子不事事都管才是最好的管。

如果真的愛孩子,就別做「直升機父母」。

把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承擔責任、體驗成功、嘗試失敗的權利還給孩子吧!在孩子人生的舞台上,他們才是主角。

為了孩子獨立地精彩展示,父母要退到幕後。

捨得放手,不僅是自身的解脫,更是對孩子權利的尊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直升機父母,傷了親子與婚姻?!

天下父母心,總希望孩子少吃點苦、成功順遂,因此有不少父母像直升機般盤旋偵查、守望孩子,撐起保護傘、下起指導棋,殊不知長期對孩子過度的呵護、照顧與關注,往往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而直升機父母本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