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馬要打耳洞!文章:你有權自己做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麼麼親子網」 科學育兒走你!

5月28日凌晨,馬伊琍發布微博談論對女兒的教育,坦言生完大女兒後有三四年在做家長型媽媽,現在一直努力做朋友型。

馬伊琍微博中稱,一周前,愛馬提出要打耳洞,徵得文章同意後馬伊琍卻忽然想起「自己高二時穿完耳洞一直發炎鼓起小包,醫生說是疤痕疙瘩,屬於良性腫瘤,有很大機會遺傳。

」最終和女兒商量放棄打耳洞。

馬伊琍女兒愛馬想打耳洞

傍晚採訪被問一個問題,你是做朋友型媽媽還是家長型媽媽?我說我生完大女兒後有三四年在做家長型媽媽,現在一直努力做朋友型。

為什麼?因為我覺得只有平等的關係,才是最和諧最彼此舒服的!難嗎?難!因為要真正從潛意識裡承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需要被尊重,而不是任由你擺布的小人兒,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好難!

一周前,愛馬提出要打耳洞,我知道,這傢伙深受愛美的外婆影響,加上班裡好朋友也打了,幼兒園同學也打了。

她的學校不限制女孩子的耳洞和塗甲油。

愛馬之前經常塗了甲油上學,塗夠了,也就無所謂了不再提出要塗,這一點上我深深認同學校的理念,越壓抑,越想做。

但是我說打耳洞不是小事必須問爸爸意見,文先生回微信:現在不行,初中以後隨便。

睡前我原話告訴女兒,女兒哭了說為什麼我打耳洞要爸爸同意。

清早收到文先生半夜收工發來微信:我想過了,女兒有權自己做主!

告訴女兒後,我也興沖沖的開始尋覓安全可靠的穿耳處,終於找到一家很不錯的,親自看過後決定她下課就帶她去。

忽然想起自己高二時穿完耳洞一直發炎鼓起小包,醫生說是疤痕疙瘩,禁止再戴耳環刺激,否則後果將很嚴重。

於是打給醫生問,醫生果然說有很大機會遺傳,並且不打耳洞沒事,一打才會發病,沒有治療辦法,屬於良性腫瘤,建議不打。

接她放學原原本本將醫生的話告訴她,她開始一點不高興,我說現在你才7歲,我知道你還很難理解這個良性腫瘤的意義,但是媽媽有義務告訴你最壞結果,因為你需要自己給自己做主,也許你很幸運沒有遺傳媽媽的體質,但也許就遺傳了,如果不告訴你,長大了你反而責怪我,所以媽媽希望你自己考慮清楚再做決定。

她想了一會在我耳邊說,那等我長大了再說吧。

我說好,也許那時候已經可以解決疤痕疙瘩的問題了。

那一天我很開心,親子之間彼此尊重,是一件多麼令人舒服的事啊!

BTW,跟女友聊起此事,她說如果你直接告訴她因為你還小所以不允許你打,等她成年了就在耳朵上打一排洞!真是的,那不就成了當年笑瘋我的唐大年小說里寫的,大刀的刀背了麼!

對於孩子的要求,不要急於給答案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即使年齡還不大,也應該當做一個獨立人格的人來平等對待。

要跟他們平等溝通,尊重他們的選擇權。

你可以影響他,但不可以代替他思考,更不可以代替他做決定。

所以說,文章和馬伊琍給了孩子寬鬆的教育方式,馬伊琍強調說要把孩子當朋友對待,好父母真的不過如此。

好父母 把孩子當朋友

一般來講,孩子都喜歡關心、體貼、和藹可親、愛護孩子、理解孩子的父母,最反感的是嚴厲粗暴、修養差、不通情達理的父母。

通過大量調查發現,孩子最喜歡的好父母具體來說有以下一些特點:

~理解尊重孩子

好父母既是孩子的保護者,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他既尊重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導。

好父母是平易近人和寬容大度的,他是孩子心目中能夠依靠的一座大山。

~和睦的家庭氣氛

羅素在《婚姻革命》中說:「如果想讓孩子長成一個快樂、大度、無畏的人,那這孩子就需要從周圍的環境中得到溫暖,而這種溫暖只能來自父母的愛情。

」弗洛伊德也說:「一個為父母所特別鍾愛的孩子,一生都有身為征服者的感覺;由於這種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導致真正的成功。

夫妻恩愛,父母對孩子慈祥和摯愛,就會在家庭中造成融洽溫暖的心理氣氛,這樣的家庭心理氣氛必定會成為孩子身心發育最深厚的土壤。

孩子得到關心和愛護,獲得愛和尊重的體驗,就會心情愉快,身心健康;反之則影響孩子的發展,甚至會毀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平等對待

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與父母平等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種體現,而且能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

~感情交流

很多家長錯誤認為,「有書你讀,有飯你吃,有衣你穿,還想什麼?」但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也還有精神、情感的需要。

情感交流要從初生就開始。

~給予自由

相信孩子的能力,支持孩子的選擇,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教育統一

父母的教育要和幼兒園、學校統一;家庭成員之間教育的觀念要一致,否則孩子無所適從,結果誰的都不聽。

~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模仿的對象,所以一定要做好榜樣,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不良的種子。

父母的豁達、開朗、誠懇、寬厚,孩子也將秉承這些優點。

~給予信任

謊言是從不信任中來的。

如果你從孩子小時候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沒有說謊言的必要。

~寬容對待

家長應該寬容地對待孩子,大可不必「小錯大罵、大錯木棒伺候」。

思想動態、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從而理解、支持孩子的選擇和追求。

~鼓勵大於批評

許多家長有個壞習慣,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便說:「是不是偷看的?」當孩子差時又說:「你從來都是這樣差的。

」儘管是很隨意的一句話,卻大大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家庭生活中,應該多鼓勵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