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碎碎念026—孺子弱也本無礙,為母過剛則不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昨天有個粉絲在讀者群里發了這個小視頻,大致內容是一個媽媽因為別的孩子在玩滑滑梯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自己的兒子,然後這個母親一定要這個小朋友道歉。
可沒想到這個小朋友就是不道歉,這個母親急了,很衝動的伸手用力去拉這個小朋友,最終發生了肢體衝突,這個孩子的母親甚至大打出手。
大家問我怎麼看,我說這個打人的媽媽太可怕了,看她也很年輕,沒想到內心潛在的暴力值這麼高,這也折射出我們很多父母因為自身浮躁,導致在孩子教育上的浮躁。
她的孩子站在旁邊一定會想,我的媽媽怎麼變成這樣了呢?怎麼變得這麼凶?發生什麼事情了?這麼可怕,我想回家。
她的老公也一定會意識到同樣的問題。
如果把這個視頻事後放給這個媽媽看,她一定會驚訝,不敢相信視頻裡面那個像發了瘋的人會是她,甚至不敢相信自己曾經干過這樣的事情,她一定會後悔,想刪掉這個視頻。
1. 是發泄私慾,還是保護孩子?
很多人經常會問我,邵老師,孩子不吃飯怎麼辦?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孩子不寫作業怎麼辦?孩子跟我頂嘴怎麼辦?
一開始我還回答他們這些問題,後來我回答累了,也就不再回答了。
因為很多人都糾結在問題的表面去研究怎麼辦,卻從不就問題背後的原因進行深入的思考。
你的孩子為什麼不吃飯?為什麼不聽話?為什麼不寫作業?為什麼要和你頂嘴?
這就象去醫院看病一樣,你跟醫生說我過敏了,那醫生或者咱們自己最起碼要弄清楚是因為什麼原因產生的過敏,要找到過敏源才能有效的治療。
如果說醫生只是聽你說過敏了,然後就給你拿藥,你敢吃嗎?你能保證這個藥物就能對症嗎?不會給你帶來副作用,甚至是傷害?
而問題的重點其實並不在這裡,重點是我們生病了, 總想著能夠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卻不去思考:自己的過敏源是什麼,以後要儘量遠離,否則還會誘發過敏到醫院來治療。
緊急和重要,很多人分不清,以至於很多人生活在在一個無序的狀態,一團糟,很多事情纏身,可又沒有做好任何一家事情,因此相當的浮躁。
現在很多和我們一樣80、90的爸爸媽媽,孩子才幾歲,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各種房貸、車貸,工作時間又不久,大部分在單位都是幹著苦力的活,能夠當個部門負責人已經很不錯了。
而這些看似錯綜複雜的因素集合在一起,就會對我們這樣的父母形成非常大的壓力。
就好比一個氣球,如果你不停的往裡面打氣,因為內壓過高,氣球就會爆炸。
視頻裡面的那個母親就是如此,與其說她是因為自己孩子受到了她所認為的「傷害」,出於保護自己孩子,才跟別人發生激勵的肢體衝突。
不如說,她是因為自己內壓過高,無處釋放,而在這個巧合的背景之下爆發。
也就是說,今天她不在這個遊樂場因為她兒子和別人發生衝突,明天她也會在其它地方,因為別的事情發生衝突,而且等級不會比這一次低。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她被壓抑的太久,她太累了,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釋放。
這就像一頭野獸好不容易搶到了一塊肉,它在吃肉的時候一定會發出各種聲音,警告周圍可能或者想靠近的其它動物。
告訴它們這是我的,你們如果敢來,我就跟你拚命。
你看朝鮮因為韓國部署薩特飛彈系統和韓美聯合軍演,半島形勢多麼緊張,大戰有可能一觸即發,也許就明白了那個媽媽為什麼會這樣。
為了車貸、房貸、工作啥的,把自己搞成這個樣,真心不值得。
2. 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辦?
我沒事的時候也經常帶我的孩子去玩滑滑梯,小區裡面孩子也多,發生肢體接觸或者矛盾的家長和孩子也有過,但是我家孩子從來沒有過。
因為每一次帶她去玩滑滑梯之前,我都要交待她幾件事情:
第一,要講秩序,懂禮貌,你是爸爸的小公主,不能和別的小朋友搶;
第二,要知道保護自己,不管你做什麼,我不反對,但是你都要對自己的安全負責任;
第三,要能夠識別周圍危險的信號,發現不對勁了就到我這裡來,你是我的小公主,爸爸會保護你。
有的時候,我還會給她模擬一些可能發生的情況。
比如你正在玩滑滑梯,有個下朋友很不禮貌的跟你搶,甚至是把你推倒,你該怎麼辦?
然後她就會說,那我讓著別的小朋友,讓他們先玩,或者我去玩別的,不跟他們爭。
如果他們推我,我就找爸爸,我是爸爸的小公主,爸爸能保護我,下一次看到這個小朋友,我就不跟他一起玩。
我們通過對孩子這樣的訓練,讓她從小就樹立了自我保護意識。
我們不反對孩子去做任何事情,一定會去支持和鼓勵她,但是同時也會引導她,你要對自己負責任,你是爸爸媽媽的小公主,要有公主的范兒。
這個決定是你做的,你要自己去權衡利弊。
雖然她只有三歲半,但是你不要小瞧三歲半孩子。
這跟很多家長鼓勵孩子要跟別人搶,爭,奪第一截然不同。
因為我們關注的更多則是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長,而不是通過跟別的孩子去爭、奪、搶來體現自己的優越性。
孩子的競爭意識要有,但是關鍵是要在什麼事物上有競爭意識。
我們很多父母因為生存壓力過大的問題,常常把自己所理解的競爭意識灌輸給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總是用成人的邏輯去扭曲孩子的世界觀。
最後導致的就是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會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
比如說喜歡動手打人,喜歡罵人,喜歡搶別人東西。
這些行為的背後,一定是其父母和教育手段的浮躁。
3. 教育孩子沒有任何捷徑
有一次我跟我愛人坐公交車,一個老太太抱著他孫子,小孩子年齡應該在6-7歲了。
因為公交車人多,我愛人不小心碰到了坐在奶奶身上的小孫子的腳,結果那個孩子立馬情緒很激動的瞪著眼睛,大聲喊道:你想幹嘛?你碰到我腳了你可知道?
當時我愛人嚇了一跳,趕快跟這個6-7歲的小孩道歉,說自己剛才沒有注意,不好意思。
沒想到這個奶奶對自己孫子如此異常的行為方式,完全沒有動靜。
我們倆口子都是師範專業畢業,我愛人還是學前教育專業科班出身。
下車後我們交流這個孩子的問題,都是惋惜,小小年紀就這樣,這以後成長該怎麼辦,細思極恐。
現在我們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嚴格意義上不能是教育,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救贖。
就是通過孩子實現自我想像的行為或語言結果,這好比孩子是個顯示器,父母是主機。
很多父母和我們一樣,每天忙著處理各種事情,花在家庭的時間很少,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少之又少。
可是我們總是希望能用1分鐘的教育,換來1天的效果。
做父母的我們絕大部分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去學習教育方法,尤其是一些系統的、專業的,先進的教育方法。
對於孩子的教育手段,一部分來自於一些碎片化信息的閱讀,一部分來自於閉門造車的感觸,還有一些道聽途說的「靈丹妙藥」。
也就是說,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整體表現出一個狀態:
浮躁!
做為一名師範專業負責任的奶爸,我真心想跟很多父母說,孩子的教育,沒有捷徑。
你不在孩子身上花時間,孩子又怎麼可能達到你想要的教育成果。
孩子不是我們的顯示器,他們有自己的主機,有自己的鍵盤,有自己的CPU,也有自己的系統。
可我們非要把孩子主機的線拔掉,插在自己本就負荷過重的主機上,讓孩子做我們的顯示器,最終的結果要麼是顯示不出來,要麼是主機癱瘓。
別看短期這台顯示器能顯示出你要的畫面,等有一天他們有能力了,能和你對抗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從你的主機上把線拔掉,再插回自己的主機上。
你看那些叛逆期的孩子,為什麼總是和父母作對?是因為他們被壓抑的太久了,現在有能力反抗了,而且壓抑的越久,反抗的力度越大。
別說孩子這樣,歷朝歷代揭竿而起的起義隊伍,又何嘗不是如此?上到治國之道,下到家庭教育,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別總是糾結在一些問題的表面。
房貸、車貸、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艱難,工作中可能還有一些王八蛋天天跟你勾心鬥角,這些都不重要。
你的家庭,你的孩子, 才是第一位。
家庭是1,其它的都是0,有了這個1,後面的0才有價值,沒有這1,其它的都是扯淡。
你就是有名車百部,豪宅多套,名利雙收,連個家庭都沒有,要這些有個屁用,頂多滿足你在別人面前的那些物質層面的虛榮心。
但是別人也會背後笑話你,你看他那麼有錢、有權、有勢,可連個家庭都沒有,要這些又有什麼用?
所以,什麼晉升、加薪、名利,全他媽的扯淡。
別為了那些浮躁的物質,喪失你寶貴的家庭。
◎本文由阿甘的書原創,ID:shaojiadong007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
新浪微博:愛碼文字的運動奶爸
我家男寶,外出只找女孩玩,不和男孩玩,是不是有問題
一個媽媽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他家的男寶,名叫賽賽,已經快三歲了。 每次出去,總是喜歡找女寶寶玩耍,很少和男寶寶玩。 這是不是個問題呢?問起原因,這位媽媽,回憶起幾個月前的一幕。那天,寶寶在玩滑滑梯...
給奶奶帶了一個月,我的孩子變成了這樣。。。
我和老公平時工作比較忙,但我一直堅持自己帶孩子。因為知道孩子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種種弊端,所以再苦再累我也認了。上個月我被公司臨時安排出差一個月,老公又要每晚加班到九點半,不得已的情況下,我把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