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討厭父母哪種行為,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兌現,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作者:桐桐媽


「這次考試考好了,我就帶你去遊樂園。

「你在奶奶家表現乖乖,我回來就給你買棒棒糖!」

「好好寫作業,周末媽媽帶你吃大餐!」

類似這樣的承諾,我是從小聽到大。

開始的時候,我帶著滿滿對父母的信任,努力去達到他們對我的每一點小期望,滿心歡喜地等待他們來兌現承諾,可是現實中他們以「太忙了!沒空!」、「哎呀!忘了!」「下次吧!」等各種藉口失信一次又一次,甚至連一聲抱歉、一句解釋都沒有。

因為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是不懂事的小孩,是可以隨便糊弄過去的小孩,是即使鬧也掀不起多大浪花來的小孩,所以可以失信、可以敷衍。

可是事實上,那時的我什麼都懂,至今很多場景都還歷歷在目。

他們的一次次言而無信,讓我對父母越來越不信任,也很失望,他們「偉岸」的形象也因此在我的腦海中「轟然倒塌」!所以當他們再來「吊我胃口」時,我由半信半疑到後來滿不在乎,也不會再全力以赴去達到他們的要求,既然承諾只是一張空頭支票,一個「兒戲」的做法,我又何必傻傻去「聽話」呢?

無數次,我對著他們大聲叫嚷:「你們就是大騙子,我再也不會相信你們說的話了,再也不會聽你們的話!」

我不聽話的同時也敢肆意去頂撞父母,為此,我的父母逢人便說我的不聽話和大脾氣。

雖說那時不懂事,年少輕狂,可是仔細推敲實質則是我父母在教育中存在的一個問題,他們用承諾給自己挖了一個坑,然後又親自埋葬了自己的威信。

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占43.6%,排在第一位。

這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調查中的一個意外發現。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或許為了解決當下的窘境而隨口許下承諾,可是事後又拋到九霄雲外。

殊不知,失信於孩子不僅讓父母失了威信,同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可能還會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

它會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可以說話不算話、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可以不去辦,這樣,孩子長大後就容易養成「輕率」、「無信」等不良習慣,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孩子邁向優秀的絆腳石。

此外,孩子會以為父母對自己是敷衍,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可能還會因此而自暴自棄。

父母把孩子帶到世界來的那一天,其實就在孩子心理開通了一個誠信帳號。

父母常一邊教導孩子:要做一個遵守諾言的好孩子,一邊又失信於孩子,孩子會怎麼想父母?父母都可以說話不算數,這個世界上還能相信誰呢?這種恐慌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危機,而且由此引發的對父母權威性的挑戰幾乎是具有顛覆性的。

在此建議父母們:

1、不輕易、不隨便許承諾,許了就要兌現。

比如說好周末帶孩子去遊樂園,家長朋友們就應該提前安排好手頭上的事宜,別等到周末來臨時才突然想起有事要辦。

2、不要為了一時「安穩」,而隨便答應孩子的要求。

有的家長為了一時能穩住孩子,心想先答應他,反正一會我不遵守大不了讓他鬧一會唄!這種做法切不可取!

3、當孩子提要求時,要分辨是否合理。

孩子的要求是否合情、合理,做家長的要嚴格把關,無理要求當時就應該堅決拒絕,樹立父母應有的威信,事後在合適的時候,和孩子談心,為什麼當時沒有答應。

其實,古人很早就知道這個道理,孔子的學生曾參的教子故事讓我回味頗多。

孔子的學生曾參,在對待許諾這件事上,堪稱萬世楷模。

有一天,曾參的兒子又哭又鬧,要跟媽媽上街。

曾參的妻子被鬧得沒辦法,就對孩子說:「你留在家裡,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孩子被哄回家去了。

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家,只見曾參正準備殺豬,急忙制止,說,「我剛才是和孩子說著玩的!」但是,曾參還是說服了妻子,把豬殺了給孩子吃。

言必信,行必果,這是做人的準則。

如果許諾了的事,不去實踐,那就意味著忘了自己。

哪怕承諾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父母也要認真去做,不能認為事小而忽略不做,「不以善小而不為」嘛!如果父母情況變化無法兌現,必須和孩子說明情況,以防孩子發生誤會。

行為的作用,勝於千言萬語,父母的行為將成為孩子心中的豐碑。

真的等到我們的誠信帳戶破產時,孩子不僅被我們帶偏離軌道,孩子也會對父母失去信任,親子溝通因此受阻,進而也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作者簡介:桐桐媽,一名熱愛育兒事業的90後職場媽媽,善於發現與總結,專注分享孕嬰健康類及小月齡育兒知識,希望盡一己之力幫助更多的父母,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溝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