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堅持這三個好習慣,學習和生活都不在是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學是孩子成長的啟蒙期,這個階段教育的重點主要是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的培養。

父母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孩子養成一些重要的好習慣,有了好習慣,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就會表現出良好的行為品質,並逐漸形成健康的人格,可以讓孩子將來的路走得更加暢通和順利。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個人養成了好習慣之後,他的那些自覺行為漸漸成為他的品德,並在學習做人做事方面表現出來,逐漸形成健康的人格。

1,教養,教養,教養 重要的事說三遍

教養是一種習慣,它能讓孩子更加的自信。

家長要從小就教導孩子做個有禮貌的小朋友,如早上起來和爸爸媽媽道一聲早安,見到長輩要主動問好,接受別人的幫助後要說謝謝。

有禮貌和尊重別人是分不開的,有禮貌也是尊重別人的一個體現。

細節決定成敗,生活中的小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一個孩子生的體面,長得漂亮,但是被人所討厭,那一定是因為她/他還不夠有教養。

沒規矩會給別人帶來的種種困擾問題。

一個有教養的人卻能讓人如沐春風,引起別人的好感。


2,愛讀書,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

也許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讀書,但是家長可以當作培養孩子的興趣。

閱讀能夠讓孩子學會思考,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邏輯能力。

在孩子還沒懂字時,可以給孩子讀一下繪本。

把繪本里圖案與生活中可以接觸的實物結合,加深孩子的記憶印象。

當孩子開始認字了,父母可以提些問題讓孩子回答,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

如果在「行千里路」和「讀萬卷書」之間選擇一項,那最容易實現的就是讀萬卷書了。

不愛閱讀的孩子聰明與否我們不懂,但那些習慣閱讀的孩子,普遍情商都高。

3自己的事,自己做

首先父母必須把決定權交還給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去做自己的主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增強了自理能力,培養了責任心。

讓我們把成長的機會還給孩子,支持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自己包書皮、自己書包自己背、自己整理學習用品等小事做起,做一個有愛心、講誠信、敢擔當的好孩子。

而且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嘗試,使得他們有信心且相信自己能夠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身為父母,我們要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先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

讓孩子知道應該怎麼立足現實和發展自我;讓孩子知道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自己先必須學會尊重他人;讓孩子知道自己動手達成目標比直接獲取更能獲得喜悅感;讓孩子知道讀書不是為了父母,而是為了獲取知識、為了將來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