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訓孩子的時候你的另一半是怎麼做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博士電話諮詢工作室

預約電話:15996211831

微信訂閱號ID:caoook

在一方管教孩子的時候,另一方的表現大致可以分為下面這5種類型。

  • 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怒懟型

  • 不僅不滅火,還添油加醋型

  • 當時不吱聲,背後捅刀型

  •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型

  • 表達關心,統一立場型

從這5種不同的應對類型,其實可以簡單窺見家庭成員的相處方式和關係站位,同時也能預見這種相處模式給夫妻關係和孩子未來人生帶來的影響。

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怒懟的另一半

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就拿我妹的婚姻來講,她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妹夫總是在第一時間站出來不分青紅皂白地怒懟她,袒護孩子。

妹夫的口頭禪經常是——

「你凶孩子幹嗎?他還小,哪懂那麼多?」

「不就是一碗奶嗎,灑就灑了唄,收了不就完了,至於嗎你?」

「每天就聽你嚷嚷,哪那麼大火呀你?」

「行了,行了,他又不是故意的,你別急赤白臉的。

……

這種時候,一旁的妹妹越來越委屈,也瞬間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外人」,火氣越來越大,傷人的話經常脫口而出:

「我至於嗎?敢情每天不是你帶孩子!你帶試試,你管過孩子什麼啊?」

三言兩語間,互不相讓,從孩子的教育問題,最後上升到夫妻責任問題,吵得不可開交。

早把一旁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娃忘腦後了,看爸爸媽媽吵得這麼凶,孩子更害怕、哭得更厲害了!

如果長期重複這種模式,孩子不僅不會意識到被批評的事兒,反而將來會更加有恃無恐地挑戰家長的底線,越來越不服管教、不聽話!

因為每次被批評的時候,孩子就知道:

「肯定會有人替我出頭!」

「肯定會有人保護我!」

不僅不滅火,還添油加醋的另一半

讓孩子覺得被孤立

如果是添油加醋型的另一半,同樣的事兒,可能會發展成另一種情緒。

還是以媽媽訓孩子把牛奶打翻了這件事兒為例。

爸爸:「對,你好好訓訓他。

上次我給他一塊餅乾,不好好吃,全給捏碎了扔地上,踩了一地。

諸如此類對孩子說的的補刀話可能還有:

「你看,我說不行吧。

「跟你說過100遍了,就是不聽。

「早讓你聽我的,非不啊。

媽媽越說越生氣,爸爸越說越來勁,典型的添油加醋不嫌事兒大,成了夫妻倆批鬥孩子大會!

爸爸媽媽統一教育立場固然是對的,但孩子不是夫妻倆的敵人,不能同仇敵愾般對待孩子!

孩子能精準捕捉到父母的情緒。

當父母雙方一方添油加醋,另一方越說越氣,也就是「一人說一人捧」的時候,孩子會感到被拋棄、被孤立,陷入深深的恐懼情緒中。

如果孩子覺得沒有人能試著去理解他的情緒情感,他就會越來越不願意表達自己,和父母的關係也漸行漸遠!

當時不吱聲,背後捅刀的另一半

讓孩子從小變成兩面派

還有一種另一半,不會當面跟你對著幹,可能屬於敢怒不敢言類型,但又看不慣你訓孩子。

你訓孩子的時候,他不說話。

無論你訓得有多凶,聽不進去了可能會躲開,但肯定不會當著孩子的面和你發生衝突。

然而,等你不在的時候,他就會教孩子一些應付你的方法。

比如告訴孩子:

「下次再挨訓的時候,你就哭,越大聲越好,媽媽就會心疼你了。

「下次再挨說的時候,你就找你姥姥去,讓你姥姥收拾她。

「她再訓你,你就說不是你乾的,別承認不就得了。

……

也許這是少之又少的一種人,但這樣的另一半最可怕!

你永遠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他會怎麼做,更想像不到他會怎麼引導孩子——不惜教孩子說謊,甚至與你為敵。

(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被這樣對待的孩子,可能小小年齡就已經很滑頭了。

他特別會看人下菜碟,著實的一個小小兩面派。

從小就學會了對人不必真誠,一切都已自己利益為重。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必定會吃大虧!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另一半

會讓對方覺得無助、無奈

說實話,我自己可能就屬於這類人群。

當老公訓孩子的時候,無論說得對還是說錯,我都不做任何表示,因為我始終覺得當面開戰是大忌!

直到有一次,訓完孩子後,他跟我說:「你總是當老好人,訓孩子的事兒全是我在做,讓我覺得你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教育引導的重則全落我一人頭上了……」

原來,不言語、不參與,也是一種失責和逃避,會讓對方覺得無助、無奈。

所以,我試圖努力尋找出一種最合適、對誰都好的處理方式,既能不傷孩子自尊,讓孩子獲得成長,又能安撫伴侶的怒氣和焦慮的方法。

好在,我終於找到了!

統一立場巧妙化解的另一半

夫妻和諧、孩子懂事

當然,在這樣的場合里,也有做得好的夫妻,就是當一方正在訓孩子的時候,另一方會第一時間先接納伴侶和寶寶的情緒,然後再試著化解衝突,比如他會這樣說:

「親愛的,我知道寶寶這樣的做法,讓你很生氣。

這樣的肯定和接納,會讓伴侶覺得「養娃,我不是孤身作戰,有人懂我!」

與此同時,也別忘了孩子的情緒同樣需要顧及到。

所以,他又這樣跟寶寶說:

「寶貝,媽媽生氣是因為……爸爸媽媽還是愛你的。

這會讓孩子知道,事情歸事情,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不會變。

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除了接納雙方的情緒,還需要表達關心和明確立場。

比如可以這樣對伴侶說:

「我知道,你每天照顧孩子很辛苦,我也很心疼你。

但我們可以有更好地方式,溫和的教育孩子……」

先站在對方角度,感受她的不容易,幫助她平復情緒和憤怒情緒的同時,也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提出更好的建議——我們還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講道理,或者用繪本引導等。

對孩子可以這樣說:

「寶貝,我知道,你被大人訓,你也很難過,我跟你一樣難過。

但如果我們這麼做,你覺得會不會更好呢?」

在共情孩子、表達關心的同時,引導孩子思考「更好的做法是什麼」,或者提供選擇,引導作出好的行為。

不管是處理夫妻之間的問題,

還是教養孩子,

都需要情商和好的方式方法。

如果你家也有個豬隊友,

不妨把這篇轉給TA看看。

不僅僅是訓孩子這件事,

所有育兒中夫妻間遇到的分歧,

都可以試著用這樣的思路去解決。

先共情

(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

再提建議

(把自己覺得更適合的方法說出來)

在孩子面前,不怕爸爸媽媽之間有意見分歧,怕的是無休止的爭吵、甚至冷嘲熱諷、背後使絆兒。

畢竟WE ARE FAMILY !我們是一家人嘛!

「紅白臉」在家庭教育中,體現出來的往往就是「嚴父慈母」或者「慈父嚴母」。

不少父母認為,家裡總要有一個嚴厲的,一個和藹的,否則孩子以後誰都不怕,那就管不住了。

紅白臉的五大危害

危害一:讓孩子的價值觀錯亂

家長紅白臉更多的表現在一個家長在嚴厲的管教孩子時,另一個過來當和事佬。

比如孩子在玩遊戲時,爸爸叫孩子去吃飯,媽媽卻要孩子收拾好玩具才能吃。

此時孩子就會產生矛盾,不知道應該聽誰的,或者判斷誰說的才是對的。

在一件事情上父母雙方的標準不統一,會給孩子造成困擾,使孩子從小价值觀出現錯亂,不明是非。

危害二:孩子會逐漸和「白臉家長」疏遠

扮演白臉的家長為了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會表現得比較嚴厲,也就會讓孩子覺得難以接近。

長時間採用這種策略,孩子會開始疏遠白臉家長。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這種弊端就會越來越明顯,孩子有了問題也不敢和他說,更不會主動和他談心,甚至長大後兩人的關係也不會很親近,有些直到父母老去,在孩子的心中他也還是當年的那個「白臉家長」。

危害三:「紅臉家長」會失去權威性

扮演紅臉的家長也不要太慶幸。

「紅臉家長」雖然通過和藹可親的態度和對孩子提供幫助等方式贏得了孩子的愛和喜歡,但也在其中失去了權威性。

孩子會認為他們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因此會變得只聽白臉,不聽紅臉。

如果「白臉家長」不在或者不管孩子的話,孩子就會失去約束力。

「紅臉家長」往往說十句話都比不上「白臉家長」說一句話管用,和藹的家長只能一直和藹下去,甚至會在孩子管教不聽後交給「白臉家長」管,之後就徹底失去了管教孩子的資格,從而變成家庭里最沒有權威的人。

危害四:孩子會變成「兩面派」

孩子在紅白臉家長的管教過程中也會逐漸發現兩個人在對待自己的態度上是不一樣的,因此會開始揣摩家長的心理,並逐漸學會見風使舵。

如果是「白臉家長」說的就馬上去做,如果是「紅臉家長」說的就可做可不做,想要什麼東西也會找好說話的家長,知道什麼事情和誰說是最好的,在兩人面前的表現不同,成為了投機者、兩面派。

危害五: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在家長扮演紅白臉時,如果兩人的分歧很大,甚至雙方直接爭吵起來,這時有的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吵架是因為自己,從而覺得有負罪感,也會逐漸不願意面對父母,感覺在家庭中缺少了安全感,甚至變得誰的話都不聽。

這種結果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在「紅白臉」教育方式中,白臉一味地建立規則,而紅臉一味地破壞規則,這兩種方式相互抵消,其實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就是1+1<0,因此紅臉和白臉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就事論事才是教育的真理,並且雙方要在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上保持一致,每個人都應是「嚴」和「愛」集於一身的象徵,做到教子有方、愛子有度,這樣配合默契的父母才能更好的獲得孩子的信任,也能為孩子提供更有利於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

對於孩子的管教和愛並不衝突,找對了平衡點和方法,教養孩子沒那麼難。

如何設立「愛的規矩」呢?

和孩子協商

在設立規矩、提出要求之前,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

或許您會覺得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樣的討論沒什麼意義,孩子還不懂道理,跟他們講了也沒有用,等他們長大就會自然明白。

但對於規矩的解釋和討論還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只是家長單方面嚴厲而堅決地執行對孩子的管束,孩子可能不適應,要花幾次困難的執行才能形成習慣。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還可以聽聽他對該項要求的看法,這不僅可以讓您了解孩子的想法,還可以促進雙方交流。

只有孩子認可了這個規矩和要求,才更能遵守。

制定具體的規矩

設立規矩和要求,一定要具體,越具體越好。

籠統、抽象的規矩會讓孩子的遵守過程變得困難得多。

比如要求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絕不是只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這麼簡單,而是要變成可操作、可評價的具體的要求,比如「學習要在書房進行,每天回家後先完成學校的作業」等等。

限於孩子的理解水平,具體的要求孩子更容易遵守。

保持要求的一致性

對於規矩和要求,一定要有一致性。

首先,同一個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要一致。

比如昨天孩子在家裡玩皮球,你沒有說什麼,今天孩子還是這樣做,你卻斥責孩子說「不能在家裡玩皮球」,這樣的不一致會讓孩子感到非常困惑,也不利於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

其次,不同家長對於孩子的同一行為的反應也要一致。

比如媽媽限制了孩子在家玩ipad的時間,會嚴格督促,而爸爸在家的時候,卻不予理會。

那麼造成的結果就可能是,孩子會在只有爸爸在家的時候玩ipad沒有限制。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還會有「更喜歡和爸爸在家」的感受,就造成了「媽媽管教孩子是對的,孩子卻跟媽媽不親」的情況。

因此在管教孩子上,無論是爸爸和媽媽之間,還是爸媽和上一代的老人之間,最好有很好的溝通,達成一致的意見和處理反應,這樣才有利於孩子明白規矩是規矩,爸媽也都是愛自己的。

最後,也要提醒各位家長,要積極、主動表達對孩子的愛,給予孩子溫暖,有安全感的氛圍,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尤為重要。

我們在說規矩很重要,但對於孩子的愛一定是無條件的。

不要讓孩子覺得他達到了爸媽對他的要求,爸媽才會愛他,要讓孩子明白,無論怎樣,爸媽都是愛他的,都永遠是他溫暖的港灣。

曹暉博士遠程電話諮詢微信&電話:1599621183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爸要唱張飛的角色?

很多人都說,學習和興趣有關,和能力有關,和學習方法有關,但是很多人卻忘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和家庭有關。記住,家長教育孩子,千萬不要扮「紅白臉」。

「紅白臉」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扮好的

莎莎,2歲8個月24天2014/11/2 15:13:27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常常會出現爸媽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有時候甚至會在孩子面前相持不下。心理學家建議,父母的角色雖然不同,但是在教育孩子上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