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你一定不要做這幾件事 你知道是哪幾件事嗎 請一定記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個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可以是品學兼優的學生;走出校門,可以是事業成功的人士。

因為一個孩子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

一群孩子,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未來。

所以孩子的教育必須從小抓緊。

疏忽不得。

但是,在教育孩子中,父母們最好不要做這幾件事情。

免得會後悔一輩子。

1,不要進行沒有意義的比較8*」

父母們應該明白,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造就出來的孩子,就會有所不同。

所以,不能拿別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

如果這樣進行比較,會比掉孩子的信心。

比掉孩子的自我肯定力。

孩子的自我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自信能力。

自信心不強的孩子,在長成後走入社會,是無法參與社會競爭的。

因此,這一點非常重要。

可能有些媽媽會說:為什麼我家的孩子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呢?是因為「智商不夠?還是情商不足?」

研究報告顯示:在孩子中間,只有2%的學生的智商高於 130 。

也就是說,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孩子,他們的智商水平大致是相同的。

而高智商的孩子是非常少的。

所以,多數成績不好的孩子,跟智商的高低沒有關係。

當然,情商不支持孩子的學習成績。

所以,放棄對高智商的膜拜。

加強孩子對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努力程度的培養,才是獲得好成績的關鍵。

2,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

物質只能鼓勵孩子一時。

時間長了,會起反作用

以物質作為獎勵孩子,只能使孩子激發孩子一時的激情。

因為孩子都會有喜新厭舊的心裡。

當孩子的好奇心過去後,一切又恢復到原先的狀態。

所以, 當孩子不需要物質激勵也能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務時,父母就沒有必要畫蛇添足的給孩子如何獎勵。

要多採取這些方式:例如口頭表揚、鼓掌、、給孩子一個擁抱等。

或是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看電影,給孩子買喜歡的書籍與手工製作用品等。

3,不是有了時間表就有了時間觀念。

時間觀念是培養出來的

很多媽媽都會按照一些怎樣培養孩子的文章那樣,給孩子制定時間表。

時間表的確有助於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但媽媽更應該關注的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如何寓教於樂?培養孩子的好的習慣。

怎麼鬆弛有度?讓孩子的生活過得充實有意義,而不是疲於應付媽媽交與的任務。

同時,也不是有了時間表就可以萬事大吉了。

時間觀念是在生活的細節中養成的。

父母們應該在生活的點滴中,讓孩子體會到時間觀念的重要性。

讓孩子自覺的養成遵守時間的觀念。

比如孩子每天早上起床上學的問題,父母們對於懶床的孩子就可以這樣做。

你在叫孩子起床時,告訴孩子現在離上學還有多少時間。

如果你不起床,肯定要來不及吃飯,然後會遲到。

說完,那就離開。

如果孩子還不起床,你就讓孩子體驗一下上學遲到的滋味。

如果孩子真的懂得媽媽的用心。

肯定會改掉懶床的習慣。

4,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要讓孩子懂得選擇非常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孩子由於是早產,所以在智力上比起正常孩子有些滯後。

但是,從在孩子開始懂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就讓她需要什麼就自己選擇什麼。

比如說孩子喜歡貼畫。

我就帶她到店裡讓她自己選擇。

店裡有很多種貼畫,常常看得孩子欣喜不易,漂亮的讓孩子無法確定自己喜歡哪一種。

我就訓練她先讓她把自己最喜歡的幾種挑出來進行比較。

選出來自己最喜歡的,然後,再讓她從挑出來的喜歡的貼畫中再進行挑選。

如此方法,幾次下來,孩子選擇出自己的最愛。

由於是自己選擇的貼畫,所以她非常愛惜。

總是把貼畫貼好,放在自己的抽屜里,保存好。

她常常把貼畫拿出來自己欣賞。

這是在培養她的責任感。

這種責任感的建立,讓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收益匪淺。

她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但是,有些父母總是怕孩子吃虧,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因此,從孩子剛開始懂事起,就對孩子大包大攬,生怕孩子遭受挫折。

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沒有主見。

凡事依靠父母。

其結果就是培養了孩子懶惰的心裡和習慣。

不要害怕孩子會走彎路、會遇到問題和挫折,因為那才是幫助他們成長最好的土壤。

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不要去過多的干涉。

5,不是不能打孩子。

如果孩子真的不聽話。

必須打

孩子做錯事不能打,是當下教育孩子的理念。

孩子通常是不能打。

因為錯誤的本身,也在折磨孩子。

這只是對於可以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只要父母把孩子的錯說清楚,告訴孩子為什麼這是錯的,以後必須怎樣注意,就可以了。

有位媽媽這樣說: 」媽媽當「唐僧」才最有效。

是的,一般情況下,孩子年幼對很多事情都懵懂不明,爸媽應該耐心幫助孩子。

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漸漸懂事。

但是,遇見那種死不講理還講歪理,不承認自己錯誤的孩子,必須打。

打!是讓孩子知道疼。

知道疼,才能有記憶。

中國有句古話,棍棒底下出孝子。

但是,切不可亂打。

要打得值。

否則,就失去原來的意義了。

因為,打孩子會破壞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感情,還容易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6,不要對孩子掩飾。

更不要對孩子撒謊

做父母不要向孩子撒謊,比如你答應孩子要買文具,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你忘記了。

這個時候,很多父母會在不經意間,對孩子說一個小小的謊言。

表面上解決了當下的問題,但這樣做會讓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

家長沒有履行自己的諾言而出現撒謊,對孩子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

輕一些的結果是孩子會學習父母這種撒謊的本領。

嚴重的會在孩子成年後,引起孩子犯罪。

不能撒謊。

父母真的不能對孩子撒謊。

7,不要因為工作而忽略孩子。

那是藉口。

孩子不會相信

現在社會的快節奏,讓父母休息陪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

這就使得父母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越來越少了。

工作忙、壓力大、沒時間等理由,成為父母們忽視教育孩子的主要藉口。

但是,孩子是你們生下來的,不能不管不問。

畢竟父母們都知道,缺失教育的孩子最危險。

缺失家庭教育的孩子,最最危險。

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必需要從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時間陪陪孩子,對孩子表現出更多的關愛。

這樣才能使家庭更加和諧。

一個和諧的家庭中長成的孩子,會更加敬愛自己的父母。

會更親近社會。

這對孩子長大後,非常有益。

8, 不要嫌你的孩子煩。

 對於孩子的發問,你不能等一下回答

對於生性好奇的孩子,父母不要嫌煩。

因為他們的大腦總是在不停的運轉,促使孩子喜歡探索,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但是,有時候卻因為父母自己在忙,沒時間回答或者是無法回答孩子的提問,讓孩子失望。

孩子發問時就會讓他「等一等」。

可一等之後,就沒了下文。

所以,當孩子在發問時,父母們最好能夠放下手頭的工作,陪孩子一起探索學習,不懂不要緊,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查閱資料。

這樣即增進親子關係,也學到了知識。

比如,有一次我正在忙工作,孩子過來問我,」爸爸,為什麼南極沒有熊?」

一時間,我答不上來。

但是我停下手頭的工作,對孩子說:「你問得真好,我們一起去找答案」。

於是,孩子和我一起查閱《百科全書》,最後終於得到答案。

以上是我育兒的心得。

供大家查閱。

大家討論。

培養孩子,是我們父母的天職。

如果父母們注意以上的問題,我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日後,非常成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快住手!這六招實力毀娃

良好的性格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擁有良好性格的人往往更受人歡迎。所以,在孩子性格的培養上,家長必須要花大力氣。大家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樣的事情對孩子有好處,什麼樣的事情會毀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