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尤其是爸爸,你怎麼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尤其是爸爸,你怎麼看?

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

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你們認為爸爸應該做些什麼呢?怎麼去教育爸爸?

基本認同這個道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完成自身的救贖,這實際是一起成長的一個過程。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就會當老師,肯定有一個學習適應的過程。

在這一點上,我認為爸爸和媽媽的基礎和學習的過程是一樣的。

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環境下,受幾千年的傳統影響,父親和母親的社會分工有所不同,就算是現在再強調男女平等,男人和女人在社會中的,尤其在職場中的地位,和所從事的工作,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這將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要多於爸爸。

我不太認同說哪個階段需要母愛多一點,哪個階段需要父愛多一點。

人都是感情動物,跟父母中的誰相處的時間長,肯定就受他的影響最大,也最依賴於他。

我身邊就有好幾個女強人朋友,他們平時忙於工作,也不是說他們不想跟孩子待在一起,實在是沒有時間,所以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大部分工作就落在了爸爸身上。

這幾個家庭的孩子平時都愛跟爸爸在一起,一起出去玩兒,遇見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去拉爸爸的手,找爸爸解決。

難道就說這幾個孩子這階段需要父愛多一些嗎?我認為這只是時間培養出來的一種依賴性。

有了這個思維基礎之後,我們可以下判斷了。

父母肯定都是在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只是說誰做得更不到位,那他就更需要去學習。

另外再換個維度來看這個問題,家長需要成長,需要學習分兩方面。

第一,他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去教育孩子。

第二,他一直在教育孩子,但是方法是錯的。

我個人覺得,第二點比第一點更糟糕。

在中國,我覺得作為爸爸,在第一點上可能做得很不到位,他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中,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

而第二點,我認為爸爸和媽媽沒有任何區別。

在某些問題上有可能整個教育體制都是錯的,不是某個家庭問題,越盲從,錯的越厲害。

當我們做父母的各種觀念,都提高了一個或者多個檔次之後,我們的教育理念自然就提升了。

有很多時候,我們甚至不需要去刻意的教育,我們只需要以身作則,我們自己做到就好了,孩子自然會模仿,會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其實有一個很好的對比,比如說我來自於農村,以前在農村時並沒有覺得什麼,現在在北京生活了多年,今年過年的時候再回到農村會覺得,農村人的素質確實會稍微低一些。

不是他們想要這樣,環境就是這樣,我們在城市裡呆的久了,也是受環境的影響,可能覺得稍微提高了那麼一點點。

這並不是看不起農村人,農村人養大了我,他們有很多城裡人不具備的優點,大優點。

但不能因為這而否認了發展的意義。

人要成長,就得知道自己的缺點。

所以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應該想想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哪些欠缺。

同時最重要的,想想自己的個人整體方面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需要提升的點?自己優秀了,自然而然就教育了孩子。

所謂虎父無犬子自是如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