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成長:孩子做錯事,你該怎麼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在的家庭,已經很少出現棍棒式教育了,面對獨生子女,應該把握什麼樣的尺度,困擾著很多父母,多一分怕會寵壞,少一分又怕關懷不夠,我們常說要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但有時又覺得這是一個很概念的話題,具體要如何說教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當小學校長時,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例子,值得大家參考借鑑。
一天他在學校里看到兩個男孩正在打架,陶行知及時制止其中一個正在動手的男孩,並讓這個學生去自己的辦公室。
等他了解情況回到辦公室後,那個動手打人的男孩已經在等他了,於是他掏出一顆糖遞給男生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很準時,比我先到。
」接著他又掏出第二顆糖說:「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你很尊重我,說明你是個聽話的孩子」小男孩很意外的接過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
」這時那個小男孩已經泣不成聲了,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於是說:「校長,我錯了。
」陶校長這時掏出第四顆糖:「你已經認錯,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
從這件事上,希望我們的家長在遇到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要分析原因,不能段章取義,更不能不分原由的批評式教育,從這四顆糖的案例上,我們看到了一些教育上的啟示。
一:平等對話
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如果我們總是處於高高在上的位置,孩子從內心是很牴觸的,所以,我們要放平心態,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孩子也會容易敞開心扉。
二:鼓勵尊重
從陶行知給孩子的第一塊糖開始,孩子的內心已受到了尊重,而他能換位思考,說孩子懂得尊重,這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而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的時候,他的內心也更願意接受教育。
而對孩子體現尊重的表現,很多時候就是要對孩子予以鼓勵!
三、理解
這點是很重要的,每個做錯事的孩子,他的內心關於對錯是有認知的,只是因為客觀因素,沒有做到,或是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家長再一味的責罰,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
很多時候,造成孩子不聽話,或是叛逆,往往是因為家長的不理解。
所以,多一分理解在孩子的教育上,會讓你和孩子更加的貼心,沒有距離。
四、寬容
陶行知給孩子的第四顆糖,可以說是對孩子的一份寬容,當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教育的意義已經體現了,此時無須再多的說教了。
在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超限效應,意思是,有時話說的太多,不僅會降低孩子的認知,「逼急」了,反而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
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作為父母我們也是從一個孩子成長至今天,我們仍不完美,也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對孩子多一分耐心和包容,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共擔風雨,共享陽光!
懲罰孩子也要注意小技巧,這樣的方法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從從今年已經三歲了,看著年紀小但是孩子該有的教養可以說是一樣也不少。所有人都很想知道從從媽是怎樣教出來一個這麼懂事可愛的孩子來。這不這天在小區曬太陽,又說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來了。其他人非得讓從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