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剪妹妹耳朵,都是二胎惹的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胎到底會給孩子帶來多少傷害?

是很多父母關心的問題。

昨天發布了《二孩焦慮地圖》之後,有一位朋友發來了在醫院拍攝的一組照片。

圖中,一位1歲5個月小女孩的耳朵被剪壞了。

而「兇手」,是她4歲的姐姐。

文|昱子

圖|匿名&網絡

發圖片的朋友驚呼:「二胎要慎重!」

說實話,血淋淋的圖片令人觸目驚心!

可發生這樣的意外,真的是二胎的錯嗎?

不!

孩子肯定是第一責任人,但深層次的責任,在成人。

正是成人的監護不力、對兒童的安全教育不足,才導致了這起悲劇的發生!

很多二胎家庭都有一個夢想,就是大孩子陪伴著小孩子,一起玩耍、一路成長。

哥哥帶弟弟、姐姐帶妹妹,這樣的場景,想起來都覺得挺美的……

但,美麗的願景之外,父母必須要有必要的安全常識!

美國兒科協會就建議,12歲以下的兒童不宜單獨與小孩子相處。

一方面,他們能力不足。

12歲以下的兒童,自己都是懵懵懂懂的兒童。

雖然很多孩子表現出對小嬰兒、小小孩的關心和喜愛,但這絕不意味著她們就有單獨陪伴小小孩的能力與權力。

相反,這麼大的孩子,自己都還需要大人的監護和陪伴。

他們能力不足、安全意識常常不夠,時不時自己都要闖禍吃虧,何妨說是帶著比他們更小的孩子呢?

另一方面,惡意。

儘管說出來令人難堪,但還是必須直白地講,小孩子也與成人一般,有著隱藏或者明顯的惡意!

有時候,他們是為了惡作劇,捉弄小小孩會令他們感到開心。

儘管本意並不在於傷害對方,但惡作劇的行為,比如敲一下、打一下、推一下,都可能釀成傷害。

也有時候,他們是為了傷害。

比如,剪妹妹耳朵的姐姐。

當她拿起剪刀、剪向妹妹的時候,「傷害」的目的是非常直接的!

這種傷害,可能是因為勸誡和警告,比如妹妹不聽話、或者做了什麼令姐姐感到不滿的事情。

也有可能是因為模仿,比如在動畫片中看到了類似的行為,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聽到了大人的恐嚇,模仿而至。

2017年3月,烏魯木齊一位母親把5歲的女兒鎖在家裡,不料,女兒模仿動畫片情景,撐開一把傘從11樓跳下,落到四樓平台上摔成重傷!

不管哪一種,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的時候,都需要大人必要的監護!

這既能保證孩子們的共同安全,也能通過觀察孩子們的玩耍,了解他們玩耍的模式和各種情況,及時引導,預防極端情況的發生。

在實際情況中,成人要做到時時監護,其實不容易!

刷手機、心不在焉的情況,大人可以改變,但如果是父母一方單獨看管孩子,尤其是媽媽單獨帶娃,既要看孩子、又要做家務的情況,就不能做到時時刻刻都在兩個孩子身邊。

那麼,要杜絕無人看護情況下的傷害,就要營造一個安全的家居環境、玩耍環境!

比如在上述案例當中,能夠剪傷外耳廓的剪刀,一定不是兒童專屬的安全剪刀,而很可能是大人使用的剪刀。

那麼,為什麼一把鋒利的、很有可能屬於成人的剪刀,會出現在4歲孩子的手中呢?

我們可以推測,至少在收納危險物品上,家長沒有注意!

兒童剪刀與普通的家用剪刀,前者圓、鈍,不易造成傷害,後者鋒利、尖銳,容易造成剪傷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帶著妹妹上廁所的時候,發現衛生間的角落裡看到一瓶「不太正常」的礦泉水。

雖然這瓶水是礦泉水包裝,但裡邊的液體卻有少許泡泡。

一問,才知道是清潔液!

原來,朋友家的清潔阿姨做完保潔後,就順手把兌著清潔液的礦泉水瓶放在了角落裡。

這種情況,就有可能帶來無心傷害!

如果不明就底的孩子發現了這瓶「礦泉水」,並且飲用了它怎麼辦呢?

這種看似偶然的情況,卻可能導致最意想不到的悲劇!

所以,在孩子最常玩耍的地方(通常是家),務必要注意收揀好可能導致危險的物品!

諸如:

  • 電門/插座

  • 化學品:如藥品、清潔用品

  • 鋒利物:如剪刀、邊緣鋒利的紙張、家具的邊角

  • 易造成窒息的物品:繩索、塑料包裝袋

  • 易造成窒息的玩具:小顆粒樂高、玻璃珠

安全教育,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是給孩子的,其實是給大人的!

我就是一個馬虎蟲,大大咧咧,很容易丟三落四。

但自從帶了倆個娃,真是眼睛不敢丟!

有一次,我帶著倆娃去了一個兒童遊樂中心,兒童遊樂中心有兩個門,妹妹一進去就從側門跑走了,我拉著哥哥要去追她,但哥哥看著遊樂設施,一時拉都拉不走!

事後,我嚴正地反省自己,也給孩子們嚴肅地討論了當天的事件。

一方面,出門在外,倆個孩子還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都沒能做到「聽指揮、講紀律」。

另一方面,作為成人,我的責任首當其衝!

  • 為什麼不先看一圈遊樂中心的里外環境呢?(至少孩子從哪兒跑走了有個數)

  • 為什麼不給妹妹帶一個有防丟繩的書包呢?(至少能拽住她)

  • 為什麼要一個人帶孩子去這種容易走丟的地方呢?(一拖二要選好目的地)

安全教育,永遠在路上!

「不能亂玩剪刀」這種事情,我們早該告訴孩子。

而除此之外,關於安全的反思、新知,都需要及時地補充給自己、給孩子!

就算家長做到了100%的安全措施,也不一定能保證100%的安全。

所謂意外,就是你想不到的時候,會來。

說句管閒事的話,我很擔心這位剪壞了妹妹耳朵的姐姐今後怎麼自處?

她是「罪魁禍首」,肯定會承受數不清的指責!

而面對妹妹,她又將是一種什麼心情呢?

很多時候,傷害發生了,但如何處理傷害,是手足之間避不過的難題。

不止一位媽媽跟我說,看到老大推打老二,氣不打一處出,一時衝動,竟然就幫老二打了回去,把老大打哭!

這種衝動,是我們處理手足傷害時的常有態度。

但這種態度,其實也帶給了孩子二次傷害!

明明已經發生的傷害,我們難道要用又一次的傷害去彌補嗎?

不管孩子是有心還是無心,手足這種關係,一次傷害後又怎麼能說斷就斷呢?

有一次,我家就發生了一件意外。

那時哥哥五歲,妹妹一歲多。

在淘氣堡,快上蹦床玩耍時,我腦袋一時短路,就讓哥哥抱著妹妹的上半身,我抱著妹妹的下半身,想把妹妹晃到充氣蹦床上。

結果,就在妹妹即將落在蹦床上的一刻,哥哥鬆手了!

妹妹的頭,磕到了邊緣的硬物,「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可哥哥呢?

他倒好,跟個沒事人一樣,走了!

我氣呀,氣得不得了,你這個哥哥,說好了別撒手的!

可是,生氣有用嗎?

出這種高風險主意的人,不還是我嘛!

我趕緊抱著妹妹上下檢查,確定沒什麼外傷,精神狀態也好後,才把哥哥叫過來,教他給妹妹吹疼疼,然後我們彼此說對不起。

回家後,我們再次召開小小的家庭會議,儘管孩子們都還小,但我還是把自己的不當行為分析了一遍,也告訴他們今後不可以再出現這樣的動作。

總體看,哥哥的做法是欠妥的,但根本的責任,還是成人的。

如果我把板子先打到了哥哥的身上,必然激起他的羞愧和反感,但如果我把責任歸咎給自己,至少能讓孩子明白

——每個人都會犯錯,即使媽媽也會。

——重要的不是懲罰,而是我們能從錯誤當中,學到重要的經驗。

不把錯誤和「你怎麼當哥哥/姐姐的」聯繫到一起,這樣,也能給手足關係留下一線生機!

最後,希望剪耳朵的這起意外後,那對姐妹的關係還能和好如初。

畢竟,耳朵會復原。

而手足之情,也應該復原!

作者:昱子,新聞人,一兒一女的母親,記錄二孩媽媽的成長史。

微信公眾號:二孩媽媽進化論,一個溫暖、有趣、有用的成長夥伴!

關注我,你可以閱讀文字、瀏覽漫畫,由此得到:

1 努力卻不焦慮的育兒方法

2 跌跌撞撞卻勇敢前進的養育態度

3 擺脫瑣碎細節,實現媽媽的進化

你好,

我是昱子。

我相信,

當媽不是人生的結束,

而是人生的開始。

無論一個還是兩個孩子,

你都值得更好的人生。

二孩的成長史 | 媽媽的進化論

-長按關注-

二胎焦慮地圖(半歲到三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有了二寶後,你最不應該跟大寶說的五句話

家有倆寶,經常會被人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你家大寶欺負二寶嗎?」或者委婉一點的說法:「哥哥一定很愛護妹妹吧?」「兄妹倆一定相親相愛吧?」對於這個問題,有時候還真是覺得不好回答,好像現實更為錯綜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