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教育方式,總結出來就這八句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犯錯是常事,大多數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會火冒三丈,批評孩子甚至打罵孩子。

對於孩子的「不知錯而為之」,家長會厲聲指責,教訓孩子,希望他們以後能杜絕,少走彎路,少吃虧;對於孩子的「明知錯而為之」,家長更會大發雷霆,表現出失望和不耐煩。

其實,「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把「犯錯」妖魔化,而讓孩子失去犯錯的勇氣,同時失去成長的機會;因為不敢犯錯而原地踏步。

我們應該
給予孩子犯錯的權利,幫助他在犯錯中成長!

1.讓孩子在犯錯中學會擔當

在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讓孩子直面後果,幫助孩子在後果審思中明白所言所的帶來的弊端,所造曾的傷害,從而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學會擔當。

2.讓孩子在犯錯中吸取教訓

在孩子犯錯時,家長應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錯了,如何錯了,從而吸取教訓,下次規避。

3.讓孩子在犯錯中發揮潛能

在孩子犯錯時,家長應幫助孩子糾正錯誤,並鼓勵孩子不斷改進方法,提高自我,這樣不僅能避免再錯,還能基於對錯誤的認識發揮這方面的潛能,創造更多的可能,完成自我實現。

4.讓孩子在犯錯中越挫越勇

在孩子犯錯時,家長應傳遞給孩子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觀念,並且鼓勵和支持孩子改正自己的錯誤與避免再次犯錯,因為改過的過程其實就是勇敢地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堅定自己的毅力的過程,就是孩子成長的過程。

孩子犯錯,父母可以採取這些對策:

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你需要幫助孩子認識錯誤

你要和孩子一起彌補錯誤。

孩子犯錯時,優秀的父母只說這八句話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

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可以先問孩子八個問題,聽聽他們有什麼想法。

而往往問不到幾個問題,事情就已經很清楚並得到解決了。

家長不妨可以一試。

「發生什麼事情了?」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

許多成人碰到突髮狀況時,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很可能冤枉孩子。

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你的感覺如何?」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裡受到的衝擊純然是主觀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

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罵一罵,心情就會好多了。

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

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孩子夠冷靜之後,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盪,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噁心的、幼稚的……腦力激盪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

這時候不論聽到什麼,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後果會是什麼?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現,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後果。

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實真相。

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然後問他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麼做?」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如果他了解後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

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果,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

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問他怎麼決定,然後又告訴他不可以這麼決定。

這樣子,他以後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接著問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麼?」並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過去之後,問他最後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麼選擇?」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