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是個很好的教育方法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

很多父母應該都有這種體驗;

孩子經常無理取鬧,

到超市就要買東西,

不買的話就坐地上又哭又鬧。

到別人家去會亂翻亂動,

甚至上人家沙發亂蹦,

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

父母生氣了,回到家就把孩子痛打一頓。

打完以後又心疼,

想想孩子可能是還小的原因,

所以很多父母在打不打孩子這件事上很糾結

儘量控制不打孩子

衝動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語言表達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省

例如你可以說

我現在心情不好!

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

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

你的表現很讓我傷心!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

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

用犯錯的後果去懲罰他

讓孩子為自己行為去承擔後果,

告訴孩子怎麼去修正自己的錯誤。

舉個例子;

不小心把杯子打破了,

讓他自己去把碎玻璃收拾掉,

如果流血了,

他就明白做錯事的後果了。

間接的方式去懲罰

如果孩子犯的不是大錯誤,

可以扣留他的玩具,

限制他的娛樂時間,

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

這也可以有獎勵的方式,

比如他把那件事做好了,

就可以獎勵娛樂時間,

等等諸如此類。

不要情緒化的打孩子

情緒激動時打孩子,

不僅不會讓孩子意識到錯誤,

反而會對孩子心靈造成傷害。

要知道情緒會傳染的,

父母在情緒激動時,

如果遷怒於孩子身上,

會認為自己是個壞孩子。

不要打2歲前的孩子

2歲前的小孩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

缺乏規範意識是正常的

打孩子起不到一定警示作用

反而會對孩子的心智產生影響

6歲後的孩子不能打

6歲後的孩子就已經是懂道理的年齡了

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溝通

孩子慢慢已經形成是非觀

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裡產生負面影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為有...

話題 |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導讀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

正確對待孩子犯錯

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時,孩子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