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導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很多家長以為,只要有結婚證,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以為有能力教育孩子了。

可是事實卻是,並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合格的,相對於孩子,其實父母更需要教育。

現如今,有些家長忙著工作,忙著事業,把孩子扔到學校,交給老師,什麼都不管......孩子的好與壞都成了老師的問題。

其實,無論多好的學校,多好的老師,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遠替代不了。

教育好孩子,不只是老師的事,更是父母畢生最重要的事業!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 「 退貨 」

因工作關係,每年都有那麼幾個月需要與土豪們交流,為了緩解工作的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它比任何工作都難。

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

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別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發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1、你了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範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

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2、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階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

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

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規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嬰幼兒階段:母性之愛80%,父性之愛20%;小學低年級:母性之愛70%,父性之愛30%;小學中年級:母性之愛60%,父性之愛40%;小學高年級:母性之愛50%,父性之愛50%;初中階段:母性之愛40%,父性之愛60%。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

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給家長的「8條建議"

1、(說給父親)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孩子讀初中之後,更需要父親的關懷。

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住: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秀。

據研究機構調查:與父母一起進晚餐的初中生,能獲得較好的營養,較高的學業成績,很少出現抽菸、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為等。

不要在孩子吃飯和睡覺時進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談,都變成對孩子的教育。

2、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父母改變,孩子改變。

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

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

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範本」。

身教重於言教。

做父母的,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孩子進入初中之後,極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麼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養「正常的人」。

「一隻手」、「一隻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

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

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父母愛得糊塗,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

不要培養「超級嬰兒」。

愛是一門藝術。

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

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泛濫成災。

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師。

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老師。

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同盟軍。

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

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不要將孩子全權交給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孩子不是老師的,你的孩子只是老師無數個學生其中之一,教育孩子也只是老師本職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終身的導師。

老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

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麻將桌旁、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肯定和愛看書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差別很大。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一邊沉迷於玩手機看電視一邊督促孩子認真讀書時,收到的往往是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

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麼能強迫孩子做到呢?

很多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不愛看書,但卻沒有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愛看書呢?是否每天沉迷於電子產品而遠離了書本呢?孩子讀書的興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兩三歲的孩子就該開始閱讀了,而不是等到了學校之後,讓老師培養你家孩子讀書的習慣。

你家裡的書多,你讀的書多,孩子也就讀的多。

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會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別的事情,比如玩手機、看電視。

孩子是否從小閱讀的差距,會在以後的知識層面、認知能力以及寫作水平上表現出來。

一個人所在的原生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夫妻恩愛、家庭和諧、在充滿愛的環境裡長大的孩子,註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里成長的孩子要心裡陽光很多。

而這個是老師給不了的,卻能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