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內向,也許你的這個教育做得太成功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想你們都已經猜到了,趴趴君喜歡唱反調。

趴趴君認識一個幼兒園老師。

前兩天和她聊天,她說現在家長的危險教育做的都很成功。

有時甚至太成功了。

她去年開始帶小班,班級里有個小女孩叫西西,9月份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別的小朋友最多哭一個禮拜,她生生哭了一整個月。

一個月後,西西終於不哭了。

可是她從來不和新來的小朋友玩,靠近一點兒就會本能地讓他們走開。

很多時候她自己獨占一張桌子,不讓任何人坐她旁邊,否則就會大哭不止。

幼兒園裡的每個老師都知道小二班有個愛哭的西西。

趴趴君的這個朋友就想找找原因,她發現西西的媽媽和很多媽媽一樣,無時無刻不在牽掛孩子。

每次送西西到幼兒園時,都會千叮嚀萬囑咐:「放學千萬要等奶奶來接,不能跟陌生人說話,小心壞人把你抓走。

」「回家的時候過馬路一定要拉著奶奶的手,不然汽車會把你撞倒的。

」「如果有別的小朋友打你,記得要告訴老師。

」「把你的玩具收收好,讓人搶走了沒人管哦!」……

幼兒園老師慢慢明白了,正是西西媽媽的這些教育導致了西西在幼兒園的奇怪表現。

教育孩子要有危險意識,固然是必要的。

但如果無時無刻都在進行危險教育,很容易會給孩子造成「這個世界處處都是危險的」的感覺。

這一番叮囑本是為了孩子的安全,不想卻成了一種消極暗示,讓孩子看到陌生人就怕被抓走,到了陌生地方就怕有危險,找不到依靠就開始大哭。

也就是說,孩子回極度缺乏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趴趴君鄰居家有個小女孩,叫萱萱,也特別愛哭。

以前萱萱很喜歡交新朋友,可媽媽總怕她有危險,一直跟她說:「別走遠了,走遠就見不到媽媽了。

」「你認識人家嘛就跟人家那麼親?」「壞人來了,趕緊到媽媽這邊。

」漸漸的,萱萱不再接受陌生人,遇到媽媽的同事也不肯叫阿姨,一到外面就哭鬧著讓媽媽趕緊回家。

趴趴君問過她,為什麼害怕呆在外面,她說,她覺得不認識的人都是壞人,隨時可能把她帶走。

所以,像西西和萱萱媽媽這樣的家長,真的要改變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在確保孩子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你們應該尊重他們愛玩的天性,鼓勵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探索欲,鼓勵他們大膽接觸外界和自然,讓他們身心全面發展。

具體可以做到以下幾個地方。

1、要告訴孩子,哪些地方不是危險的地方,哪些舉動不是為了傷害她。

特別是幼兒園,要告訴孩子,可以信任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

2、對孩子不要表現的太擔心,不要讓他們覺得世界很危險。

比如孩子剛趴在水池邊金魚,你就神色緊張的把她抱走說:「寶貝你可嚇死媽媽了,以後不要到水池邊玩,會掉進去的!」「我能到水裡游來游去嗎?和小魚一樣。

」「傻孩子,掉進水裡就淹死了,再也看不到爸爸媽媽了。

」然後孩子被你成功嚇哭了,從此再也不敢到水池邊看金魚了。

也許她是安全了,卻失去了探索大自然的慾望。

其實你可以走過去和她一起看金魚,一邊看一邊告訴她:「魚兒會游泳,可是寶貝兒不會,所以我們看魚兒游泳的時候,要保持一點距離,注意安全,不能掉下去。

」然後你就演示給她看,什麼樣的動作是安全的,什麼樣的是危險的。

3、多帶孩子到新鮮的地方,接觸不同的人,鼓勵孩子加入新小朋友中間,但不強求。

千萬不能強迫他們與陌生人打招呼,也不能威脅他們,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大膽交流的勇氣。

4、用積極樂觀的語言向孩子介紹世界上的人和事,讓他們覺得世界是美好的,人是有愛的。

還可以多教他一些處理問題的辦法,比如在外面找不到媽媽可以找警察叔叔,商場裡可以向保安和營業員求助……有了處理問題的能力,就不會遇事恐懼和無助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沒有媽媽的密碼,任何人也不能帶走你!

孩子的安全一直是家長心中的牽掛,但讓孩子真正學會自我保護,才是保證他們安全的前提。小微曾看到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陌生人走到一個8歲的女孩面前要帶小女孩走,他告訴小女孩說她的媽媽有點事情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