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絕症的媽媽,為什麼如此殘忍地對待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給孩子的愛,真的是他想要的嗎?

作者:妍妍媽媽

中午吃飯的時候,老爸跟我們分享了一個視頻,說是很有教育意義。


故事是從回憶開始的,主人公小寶在9歲以前,一直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非常幸福。

然而9歲那年,一切都變了。

溫柔和藹的媽媽突然變得蠻不講理、脾氣暴躁。

一天他放學回來,媽媽並沒有準備好晚餐,他說想吃飯,卻被媽媽劈頭蓋臉罵了一頓,說他真沒用,這麼大了飯都不會做,要吃自己做去。

小寶委屈地走進廚房,不知如何下手,在一旁的媽媽竟拿菜鏟打他,小寶在哭聲中哆哆嗦嗦地嘗試,心裡滿是對媽媽的不解。

漸漸地,小寶能把飯做熟了,可媽媽的要求也更高,經常批評小寶飯菜做得像豬食。

為此小寶傷心不已,但還是在責罵中越做越好。


一個周末,一家三口吃飯的時候,媽媽說,以後零花錢每天只給一塊錢夠買早飯就行,給多了就會買零食。

小寶抗議:「一塊錢不夠,我早上吃兩個饅頭就要一塊錢呢」。

媽媽惡狠狠地回應道:「我小時候零花錢只有兩毛錢」。

小寶再也忍受不了心中的怒氣,朝著媽媽大吼:「我恨你!」然後跑開了。

沒多久,媽媽去世了,小寶回憶說,媽媽下葬的時候,他根本不願意跪下,被父親強壓著給母親下了跪。

三年後,父親再婚,繼母對小寶非常好,小寶又恢復了往昔快樂的生活。

有一天,小寶開心的舉著錄取通知書說他考上重點中學了。

就在這時,父親拿出了一個盒子,說是小寶的母親留給他的,要他在小寶考上中學的時候拿出來交給他。

小寶本能地不願意,經過父親和繼母的勸說,小寶還是接過了盒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他坐在床上,打開盒子,裡面是一封信,是母親生前寫給他的。

原來,母親身患絕症,覺得之前太過於溺愛小寶了,對他有求必應,怕她過世之後小寶會過苦日子,所以就想要他學會照顧自己。

又怕自己對兒子太好,以後有了繼母,難免會拿兩個人做比較,不能和繼母好好相處,就故意做出兇狠的樣子,讓兒子恨媽媽。

另外,媽媽還把自己母親湊給自己看病用的8000塊錢偷偷存了起來,沒捨得給自己買藥,就想留給兒子做學費。

母親還在信里寫道,每次打他,自己都要偷偷流眼淚。

每天晚上吃完藥,都要在兒子床邊多坐一會兒,就想多看兒子一眼……

小寶看完信,直奔母親的墳前,仰天大哭……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通篇圍繞著一個主題:母愛的偉大!

老爸覺得這個片子很有教育意義,應該就是覺得「父母都是為孩子好,孩子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可這讓我想起另一個相似的故事。

主人公是5歲的日本小女孩阿花,她的媽媽在她9個月時癌症復發。


隨著阿花一天天的長大,懂事。

媽媽千惠開始思考,教孩子什麼東西最重要?她在自己的博客記錄道:

阿花,做飯這件事與生存息息相關,我要教會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務。

學習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都能活下去。

——千惠

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我都想讓她自己來,這樣有一天我不在了也沒關係。

衣服翻著脫下來,我就翻著還給她,讓她自己整理好。

去保育園前的準備工作,我絲毫不幫忙。

家務活也儘可能讓她打下手。

我希望女兒一個人也能頑強而茁壯地活下去。

——千惠

今天是女兒五歲的生日。

雖然還有點早,但今年開始我想一點點教她做菜。

我送她的禮物,是一條圍裙。

——千惠

阿花5歲的時候,千惠去世了。

如今,阿花長大了。

10歲的阿花給媽媽的信中寫道:

媽媽,有件事我想告訴你——所有的便當我都會自己做了!不說別人的壞話,不忘記微笑,這些都是媽媽教我的。

雖然我也會覺得好難啊,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阿花已經不哭了。

——阿花

雖然千惠很早就離開了阿花,但是我想,每一次阿花想起媽媽的時候,那一定是溫暖而有力量的記憶。

再對比上文中的小寶媽媽,我相信她的初衷一定是好的,她希望在她離開以後,小寶可以頑強而茁壯的生活下去。

但是,9歲的孩子對很多事情已經有了感知能力。

用這樣近乎殘忍的方式教會孩子自立真的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嗎?

小寶的媽媽在她身體健康的時候去溺愛他,讓孩子缺乏自我照顧的能力;又在她得知自己將不久於人生之後,用種種殘酷的行為和語言去對待孩子,「自以為是」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給孩子「愛」,卻完全沒有考慮過小寶個人的感受,無端的給孩子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父母這樣「自以為是」地愛著孩子。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愛吃飯,卻忘了自己怕孩子吃不好而代勞一切,使得孩子連想自己吃飯,吃多少飯,吃什麼飯的權利都沒有。

孩子在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家長們總是擔心孩子餓了、渴了…不斷地打擾他們,殊不知孩子的專注力就這樣被破壞了。

記得我當初裝修婚房的時候,父親總覺得我的想法不靠譜,一度勸我按照他的方式裝修,雖然最後尊重了我,但是期間產生的矛盾卻讓我的內心很痛苦。

多少人都喜歡說「我是為你好」,然而終究只是站在」「我」的角度,而不是「你」那裡。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孩子是一個人,他不是一個任人擺弄的牽線木偶,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他有思想,有情感。

我們的孩子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作為一個人應該要受到尊重的最基本的需求。

如果你愛你的孩子,就不要讓他活在你「自以為是」的愛里吧!

作者簡介:妍妍媽媽,80後全職媽媽,崇尚自然養育,享受育兒這一痛並快樂著的過程,堅信育兒即育己,一直努力追求自我成長。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溝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