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服從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Grillian的外婆最近經常抱怨Grillian不聽話,認為她不聽話都是我從小慣出來的,說我小時候哪來這麼多想法,叫我來就來,走就走,哪有這麼多不願意的事情。

Grillian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可以決定很多自己的事情,例如她想買哪一雙鞋,想穿哪一條裙子,她的晚餐吃什麼,她要玩哪一個玩具。

可能是由小的影響,到了她4歲左右的年紀開始變得很有主見,會清楚地表達出她意願的想法並講出理由。

我經常和外婆說那是因為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但這並不代表她就是不聽話,也不代表我們就全部都要順從她。

這一代的孩子都生長在一個物質很豐富的年代,對比於我的小時候可以玩的東西, 可以買到的東西實在多太多了。

所以從小我就讓Grillian對自己的的東西有選擇的機會,這個選擇當然是有一定的限制和條件的。

與其說她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如說我在引導她學會選擇。

例如:

兩個玩具,一個家裡有有個差不多類型的,一個家裡沒有的,我會引導她選擇一個家裡沒有的。

我會說:「這個玩具看起來很好玩呢,是不是我們家裡也有一個差不多的呀?要不我們試試這個家裡沒有的,可能更好玩呢。

兩雙鞋子,款式差不多,一雙100元,一雙200元,我當然希望她可以選200元的。

我會說:「你選的這雙鞋子的確很好看,但買這雙鞋的錢可以買到兩雙那個款的,要不我們買那雙,然後還可以再買其他喜歡的東西哦。

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不會每一次都按照我們的套路出牌,上述的情況如果孩子堅持自己的選擇,我會選擇尊重孩子的決定。

當你決定讓孩子擁有決定權的時候,請你尊重孩子,引導的目的是讓孩子開心地接受我們的建議,而不是否定孩子的選擇,請把最終的決定權交還給孩子。

然而,有些情況並不適合給孩子選擇的權力。

例如:孩子上興趣班,剛開始上的時候興致勃勃的,再上了兩堂課開始不願意上了。

這個時候絕對不是問孩子是不是不喜歡上課的時候,而是要幫孩子理清思緒,了解孩子為什麼不想上課的原因。

可能是老師嚴格孩子不喜歡,可能是孩子出現畏難情緒,可能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

如果這個時候給孩子選擇,他們很容易就會選擇放棄了,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我們的鼓勵與支持,幫助孩子走出困局,重拾孩子的信心。

我們還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去了解孩子上課的情況和課後對興趣班的熱情度,再去考慮孩子是不是真的對這個興趣班沒有興趣,才決定不再繼續下去。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長大後可以獨當一面,當機立斷,可是孩子從來都是聽我們的,都沒有自己的主見,以後又如何當機立斷呢?我們希望孩子以後做事情要有毅力,不輕易放棄,可是孩子一說不喜歡上課,就可以不上課了,那又何來毅力與堅持呢?尊重孩子是一把雙刃劍,不僅需要我們的引導,還需要我們的鼓勵和支持,尊重孩子的選擇不等於順從孩子。

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學會選擇,學會堅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你不必事事與人分享!

「這個玩具先給弟弟玩,媽媽再給你買新的」。「你長大了,要懂事,要學會分享」。孩子如果遇到其他人要求分享原本屬於孩子自己的「私有財產」時,我們做家長的到底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徐莉莉編者按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寵愛有加,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很多孩子都「十指不沾陽春水」,生活中容易依賴他人,遇到困難就躲避,缺乏獨自面對問題的能力。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百弊...

孩子沒主見,家長該反省一下自己了

大人都喜歡乖巧聽話的孩子,他們性格溫和,很少與人發生矛盾,為父母省了不少力氣。可如果孩子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總是把「我要不要怎樣」、「我應該怎樣」掛在嘴邊,就不是一種好現象了。孩子終有一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