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你掉過多少坑,受過多少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年又過去了,CC爸媽已經陪伴大家走過兩個年頭了。
回首這一年,有老朋友不離不棄,亦有新面孔人海相遇。
自知能力有限,卻也一腔熱忱不曾怠慢,這一年,我們依然共同成長。
洋洋洒洒又是三百餘次推送,我們在育兒路上一起學習,互相鼓勵,彼此陪伴。
照去年的慣例,C媽根據後台的數據整理了這一年中最受歡迎的文章,按類目區分好,做成榜單供大家查看。
也許是你看過的,也許是你錯過的,跟C媽一起來回顧下吧。
這篇是闢謠篇,一起來看看養娃的路上你掉過多少坑,有過多少誤會?
NO.1
《豎抱真有那麼嚇人?想必你又被誆了》
上榜關鍵詞:到底能不能豎抱?
因為一些豎抱對孩子不好的言論,很多媽媽草木皆兵,對豎抱報以敵對之心。
其實只要寶寶能力達到,姿勢正確,橫抱豎抱都沒多大區別,不過是脊柱承受重量的方向不一樣。
當某些言論令你仿徨失措的時候,不妨聽聽孩子的意見。
如果某個姿勢讓他不舒服,他一定是會抗議的;如果某個姿勢讓他開心,他亦會努力爭取。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文章)
NO.2
《美國兒科學會連鮮榨果汁都禁了,1歲以內的娃到底該喝啥?》
上榜關鍵詞:1歲前禁果汁
在我們的印象里,果汁總比白水好吧,至少比白水多了很多維生素啊 。
但對於小寶寶而言,它真的不是合適的飲品哦!
那寶寶可以喝什麼呢,看文中推薦吧!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文章)
NO.3
《沒攔住被把屎把尿了有啥危害?尿不濕真的會O型腿嗎?》
上榜關鍵詞:紙尿褲被冤枉的好辛苦
到底能不能把屎把尿,也要分情況,看個人意願。
C媽個人還是建議聽從美國兒科學會推崇的主流意見,等到18個月左右寶寶的括約肌發育成熟之後,再進行水到渠成的如廁訓練。
很多人把屎把尿的原因是不支持紙尿褲,而不支持紙尿褲的原因是擔心紙尿褲的穿著方式把寶寶的兩條腿分的太開,會不會因此造成O型腿。
真的要為尿不濕喊冤好嗎?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文章)
NO.4
《這份新生兒異常行為匯總,值得你一看》
上榜關鍵詞:看看咱都瞎操了多少心
-
不停打嗝是餵奶方式不對嗎?
-
睡覺一驚一乍是受驚嚇了麼?
-
頭一直搖晃是有什麼毛病麼?
-
眼屎很多是「上火」麼?
-
口水流個不停是「上火」麼?
-
枕禿、出汗是佝僂病麼?要補鈣麼?
-
新生兒鼻塞、打噴嚏感冒了怎麼辦?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文章)
NO.5
《為什麼一定不要給寶寶穿「叫叫鞋」?》
上榜關鍵詞:是親媽,就別再給娃穿這個了吧
很多時候,咱們不幫孩子一把,好像就不能證明咱是親媽一樣。
其實學走路是一個自然的成長過程,寶寶天生就有很大的興趣,根本不需要外物來引導。
叫叫鞋的某些壞處可能仍需證明,但是從現在的研究結果來看,起碼沒有一項好處。
所以,是親媽,就別再給娃穿叫叫鞋了吧!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文章)
NO.6
《學步車是神奇助攻?還是洪水猛獸?這是我看過最中肯的解釋!》
上榜關鍵詞:主動權握在你手裡
雖然名字叫的好聽,但學步車,事實上並不能幫助學步。
反而干擾和阻礙了大腦與身體直接的聯繫,剝奪了寶寶主動鍛鍊自己的機會。
如果確實需要使用,只要不是把學步車當做訓練寶寶的工具、或是代替父母安置寶寶的場所,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規範使用,學步車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文章)
NO.7
《添加輔食的道路上,我們掉過的那些坑》
上榜關鍵詞:輔食不能亂添
牛奶什麼時候喝?蜂蜜什麼時候加?輔食的順序怎麼安排?
關於輔食的疑惑和誤區,這裡挑重點解答啦。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文章)
NO.8
《還在追求越胖越好? 你害了孩子都不知道!》
上榜關鍵詞:「白白胖胖」不見得是好事哦
傳統觀念里,白白胖胖才是養娃的黃金標準。
但是「胖」這件事,無論擱在哪個年齡段,都是風險大於收益的。
那些身高體重在正常範圍之內,卻努力變著花樣給娃增肥的瘦寶媽們,你們真的走得太遠啦!
只要健康正常,精瘦精瘦也沒什麼不好,千萬不要總想著把娃補成小胖墩,到頭來害了他都不知道!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文章)
C媽說
這幾篇是C媽精挑細選,糾結再三選出來的,放的多了怕大家吸收不過來。
放的少了又有點遺憾,每一篇都像是自己的孩子,用心之深,很難抉擇。
所以就根據後台文章數據,優先上榜了大家比較偏愛的幾篇哦!
怎麼樣,這期關於育兒問題闢謠的榜單里,有沒有你曾經喜歡的那一篇呢?
也歡迎大家在文末留言,互相交流和分享你最愛的那一篇哦!
中國式帶娃VS外國式帶娃,終於知道中國人為啥總抱怨養娃太累了
中國式爸媽養娃視乎格外的累,生活中常常聽到各種各樣的抱怨,各種各樣的累,累成狗了!累成黃臉婆了!累得都後悔生孩子了!累得夫妻倆恨不得天天吵架!為什麼中國很多家庭養娃那麼累呢?
養一個孩子每月要花多少錢?讓這15位媽媽算給你看!
文/俏媽養娃真的好費錢!我相信很多寶媽應該都和我一樣,懷孕時肚子還沒顯懷就已經開始張羅著給寶寶準備出生後用的各種東西了。就算是精打細算,產前怎麼著也得花掉幾千上萬元購買母嬰用品吧,這還不包括產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