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一言不合就「大大出手」,那是因為你總是這樣「鼓勵」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家長常做這三件事,早晚會把孩子養成「暴力狂」

五一回家在公交車上,我旁邊坐了一位帶著兩個孩子的母親,當她在和其中一位小男孩(大概三歲左右)嬉鬧的時候,突然傳來了「啪」的一聲,我轉過頭去看,原來是小男孩呼了媽媽一巴掌,但媽媽依舊是滿臉微笑,就連責備都是面帶微笑的,男孩則沒有一絲做錯事的意識,這讓我很驚訝。

其實,小孩打人在生活中不屬於個例,甚至很常見。

幾乎每個媽媽或者其他的長輩都被自家的孩子打過,但是讓我驚訝的是這個媽媽的反應和態度。

通過調查得知,很多父母或者長輩認為小孩子在玩鬧中對家長動手,屬於很正常的事情,不需要因為這件事而對孩子太嚴厲。

然而,這種想法太危險了,時間長了,孩子不僅會對家人動手,而且也會對其他小朋友動手,甚至養成一言不合就一巴掌的壞習慣。

為了避免孩子形成這種習慣,家長們自身要改掉這三種行為

1.被打還高興,就等同於鼓勵他打人的行為

有些孩子在玩耍的時候經常會嬉皮笑臉打家長一巴掌,這件事說實話有的時候是家長自找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這位母親,可能對孩子太過寵愛,滿眼都帶著寵溺,覺得自家孩子做什麼都是對的。

因此當她被自己的孩子打了一巴掌後,還是滿臉微笑,都不捨得嚴厲的糾正孩子的錯誤。

寶寶小的時候「對對和錯」沒有概念,他們的主要判斷就來自家長的表情和語氣,如果父母在孩子每次打人後都不嚴厲的糾正,就會讓孩子認為打人是對的事情 。

時間長了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孩子喜歡動手打人的壞習慣。

2.經常反覆的強調孩子打人的事情,會強化孩子打人意識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會三番五次的強調,比如:今天寶寶又打人了;今天寶寶沒好好吃飯;寶寶今天一點都不乖;不知道跟誰學的愛動手等等,這些話語會強化和提醒孩子「動手」意識,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會認為自己就是愛打人,因此就會下意識的做出打人的動作。

這個時候家長的正確做法應該是:當孩子做錯事,要及時指出和糾正過來,當孩子有所改變時,要及時的誇獎和鼓勵孩子,千萬不要抓著某件錯事不放。

3.用暴力來制止孩子打人的行為,這會使孩子產生以暴制暴的意識

有些家長在對待孩子「動手打人」這件事的態度與我在公交車上遇到的這位媽媽完全相反,他們認為孩子打人這件事要堅決制止,持零容忍的態度。

當面對孩子對自己的教育置之不理的時候,有的家長特別是爸爸就會採取暴力的辦法來解決,比如:抱起孩子就是一通打;大聲的呵斥孩子;所謂的「家法」體罰等。

這樣的做法往往帶來的結果是孩子依舊不服從管教,並且還會做出反抗行為,從而更加激化矛盾,並且孩子還會產生「用暴力解決問題是正確的」的意識。

在孩子愛打人的年齡階段,父母或者長輩要合理的引導,並且嚴格自覺的規範自己的言行,為樹立孩子好的榜樣,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打人的壞習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都愛打人的習慣?對症下藥改掉壞毛病

孩子在小的時候,調皮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些多動症的毛病,不過有一點卻非常的不好,愛就是愛打人。很多的家長都非常的擔憂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有愛打人的毛病?到底該如何改正?其實這個毛病的形成有一定的原...

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聖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什麼是習慣?從簡單定義闡述: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定的、甚至...

如何教育愛打人的孩子

孩子平常的一些日常行為活動,代表了一些家庭教育,並且也可以側面的反映出一些父母的思想道德品質,如果平時發現自己的孩子愛打人,應該採取正確的方式進行教育,以免以後出現一些更加嚴重的現象。那麼,如何...

打父母的孩子究竟是怎麼了?

先來看一段視頻。視頻地址:https://v.qq.com/x/page/m05428gk1vm.html這是8月22日在江蘇鹽城發生的一件事,一個12歲男孩弄壞了物品,找媽媽替自己賠償,媽媽在...

請用表揚的方式,來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一旦犯了錯誤就要嚴加管家,這樣才能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據美國心理學會專家卻堅持認為:在糾正孩子錯誤行為的時候,採用懲罰的手段是無效的,只有讓還在不斷重複做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