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震撼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好「第一次」的震撼教育。

第一、約法三章,共同遵守

現在的孩子大多為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個性好強,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發脾氣。

作為家長,要用最簡單的交流方式告訴孩子,他要遵守的「第一次公約」,強調怎樣做好,淡化怎樣做不好,鞏固好的行為習慣在孩子腦海里的印象。

家長給孩子制定公約,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孩子每天都在觀察著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往往在我們還沒有察覺的時候,我們的言行舉止已經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別是過馬路守交規、公交排隊有序等普通小事,家長的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讓孩子心裡有把隱形的公德標準,培養孩子規範和自我約束的能力。

第二、守誠講信,如影隨形

家長對孩子的許諾必須慎重,只有履行自己的諾言,家長的威信才能豎立起來。

千萬別開「誠信」的空頭車票。

當家長第一次沒有守信,家長必須鄭重地道歉,讓孩子明白違背誠信,需要道歉。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許諾在很大程度上帶有盲目性,應付性甚至是欺騙性,久而久之,家長許諾後不履行,會使家長在孩子心中失去威信。

也會讓孩子錯誤的認為,無須為自己的話負責任。

家長的第一次違信,是個反面教材,家長不能因為身份就矇混過關,不然孩子也會有輕視誠信的重要。


第三、文明批評,改錯有據

第一次犯錯,當家長一味的打罵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家長和孩子要經常溝通,減少與孩子之間的代溝,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很多,可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會覺得父母管的太嚴、管得太多,常常會做出一些事情,使家長不高興。

在這時,家長就應該加強溝通,多與孩子接觸,真正體會孩子心裡的想法,這樣才會讓我們和孩子融為一體,沒有間隔。

在孩子第一次犯錯時,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裡,為這個錯誤感到羞愧,並為這個錯誤所造成的後果,用自己的合理辦法彌補。

讓孩子知道,犯錯,需要承認,需要改過,需要提醒自己下次儘量不犯。

第四、吃苦為樂,賞罰分明

當孩子改正自己一個不足,家長要立即鼓勵孩子堅持。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過分依賴電腦、電視,這就要求父母主動調整改變自己,儘量安排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

也可以支持孩子帶朋友或同學,來家裡玩兒,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家庭溫馨的氛圍。

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正確處理好玩兒和學的關係。

不能讓他養成依賴性,要養成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玩的時間一定要明確,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孩子每一次的進步都給予認同,創造機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才會做好每一件事情。

只有讓孩子充分的感受到家長對他們學習的鼓勵與幫助,才能有效地增加孩子克服學習困難的自信和勇氣。

孩子的性格不同,生活環境也不同,教育的方式、方法自然也不一樣。

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好「第一次」的震撼教育。

期待每一位家長的成功,期待著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好習慣養成的二三事

教育孩子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身上的一些細微的變化,使用正確的方法去幫助孩和教育孩子,讓孩子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茁壯成長。在教育孩子前先約束好自己,規範好自己的行為,這樣子孩子有一個好...

爸爸媽媽,請不要再用這10句話傷害孩子!

孩子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家庭環境,更離不開父母的正確教導。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導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有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句不經意的話語都可能深深傷害自尊心極強...

教育孩子的36計,不再只是靠打罵!

常有老師和家長說,教育孩子就像打仗,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塑造不同的品性,培養不同的特質,必須靈活運用。正值暑假,在這裡為家長推薦36個計策,幫您培養樂觀、自信、積極向上、勇於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