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別哭了」,能傷孩子多少年?十年二十年,答案都不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哭,每個人都會,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不再輕易流淚了。

不是因為沒有傷心的事兒,也不是因為沒有感動的畫面,而是,成年後覺得自己不應該哭了。

那,孩子呢?可以哭嗎?

我,特別愛流淚,以前每每想流淚,我都告訴自己:看看周圍,別人都不哭,別哭了,於是壓抑自己。

而如今,我告訴自己,想哭就哭吧,接納自己的任何情緒。

想哭就哭,接納自己

小木很小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寶寶是男子漢,要勇敢,不流淚,不哭等等。

那時候他似懂非懂,每次生病進醫院或者打防疫針,總是免不了打針抽血,每當那個時刻,我同樣告訴小木:勇敢的孩子不流淚。

看著他撇著嘴、噙著淚,使勁壓抑自己的難過而沒有哭出來,我甚至一度自豪:看,我的孩子特別勇敢,打針從不哭鬧,事實也是如此。

直到孩子7歲時候,我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愚蠢。

孩子的適齡行為卻被我一再制止,一再的不接納。

其實,那個時候,小木需要的只是一個親人,一個能陪他難過一下的親人而已,而我,卻沒有接納孩子的情緒。

也許當時我說:兒子,你覺得有點害怕是嗎?媽媽知道了,媽媽就在這裡陪著你。

如此簡單的一句話,不僅僅安撫了孩子當下的情緒,更是對兒子的感受和表現,體現出媽媽全部的接納,而我,當時卻沒有做到。

全然接納孩子的情緒

年幼的孩子,從嬰兒期到兒童期,所經歷的是一個人格形成的心理發展過程。

這個過程,孩子最需要的父母的全然接納。

孩子摔跤了,假若媽媽對孩子說:跟你說別跑別跑,你還是跑,叫你不聽話,摔跤了吧。

這,其實傳遞給孩子的信號就是不接納。

幾歲的孩子是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嚴密的邏輯思考能力的,他們的感受是最直接的。

當媽媽跟孩子說:不哭了或者如果你不跑就不會摔倒,對於孩子來說,潛意識就會有一個聲音:媽媽不喜歡我哭,不喜歡我害怕,所以我這樣是不好的,我以後就不要哭不要害怕,不要惹媽媽生氣。

爸爸知道你心裡難受,哭吧,爸爸就在這兒陪著你

那麼,到底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正接納自己的情緒呢,不妨按照以下步驟:

一、詢問孩子當下的感受

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描述,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害怕嗎?怕疼嗎?難過嗎?不開心嗎?然後等待孩子回應。

二、認同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表達情緒

「哦,兒子,你有點害怕了,媽媽知道了」、「」如果你覺得疼,就哭出來吧」等

三、陪伴孩子身邊

「媽媽在這兒陪著你」、「需要媽媽抱一抱嗎」等,讓孩子感受到在父母面前是完全放鬆的,無論自己狀態好或者不好,媽媽都是接納自己,並且愛著自己的。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

有了安全感和自信,孩子才能真正做自己,也能承受遭遇的挫折和失敗,這不正是我們做父母的希望看到的孩子嗎?

願生活中每一個孩子的開心與失落,都能被看見,被接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要對孩子說「別哭了」,危害孩子一輩子!

哭,每個人都會,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不再輕易流淚了。不是因為沒有傷心的事兒,也不是因為沒有感動的畫面,而是,成年後覺得自己不應該哭了。那,孩子呢?可以哭嗎?我,特別愛流淚,以前每每想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