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不是本事,能教育好一個孩子才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生孩子確實很痛苦,但是教育好一個孩子卻是更需要花費父母心力的一件事。
從長遠來看,教育大於養育。
01
過去,我經常思考,養孩子是為了什麼?往往沒有切確的答案。
因為,有目的的養育,不僅會讓做父母的壓力巨大,也會讓孩子活在高壓的目標之下而感到不快樂。
生育,是一種緣分。
有時候特別想要一個孩子,卻遲遲懷不上;有時候你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卻意外懷上。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生育是一種緣分,而不是一種目的。
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意味著一種責任。
02
「子不教,父之過。
」
作為父母,孩子未來能否賺大錢,開豪車,住洋房,與個人運氣,智識,人際關係等主客觀因素有關。
有很多因素又無法控制。
但是,他們能否成為懂禮貌,知對錯的好孩子,卻是能在父母引導下習得的。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想要自己的孩子有個好性情,行為良好。
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到言傳身教。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那麼孩子長大後也是難以做到言而有信。
同樣的,如果父母性格暴躁,與孩子相處的時候沒有耐心,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
那麼,孩子的性情也不會好。
03
當然,除了父母要言傳身教外,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也特別重要。
我有一個朋友小柳,她跟丈夫都是公務員。
夫妻倆性格溫和,處事穩重有耐心。
但是,當他們的兒子長到三歲的時候,他們發現孩子特別愛動手打人。
只要稍微不順他的意,不管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他都會動手拍打。
如果一被批評,孩子就會撒潑,哭鬧不停。
「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是通過模仿習得的。
」
剛開始,小柳特別疑惑,因為家裡人沒有動手打人的習慣。
那麼,孩子究竟是從哪裡學來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呢?
通過一段時間細心觀察,我的朋友發現:原來孩子特別喜歡一檔動畫片,而這部動畫片里有很多暴力動作,孩子就是在觀看動畫片中慢慢被影響,習得一些暴力動作的。
對此,小柳開始特別留意孩子平時看的動畫片,電視劇,以及一起玩耍的小朋友。
如果電視中有不適合孩子這個年齡段看的節目,堅決不給看;一起玩耍的孩子,如果有特別頑皮的,也會讓孩子儘量少接觸。
04
畢竟,孩子還小,沒有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
所以,父母的引導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小柳在矯正兒子行為的過程中,吃了不少苦頭。
她對我說:如果早點意識到周圍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許現在就不必花那麼多時間,精力去矯正孩子的行為習慣了。
當今社會每個家庭養育的孩子一般不會太多,多數是「6+1」或者 是「6+2」的家庭組合方式。
大人對孩子的關注越多,對孩子溺愛的傾向就越大。
教育與時俱進,隔代教育往往會引發家庭大討論:傳統教育方法好,還是科學方法更可信?
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但不管怎樣,父母才是孩子的直接監護人。
作為爸爸媽媽一定要統一教育觀念。
不要一個唱東,一個喊西。
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要表揚;表現得不好,要批評。
尤其是批評的時候,一定要「打一巴掌再給一個栆」。
批評完孩子,一定要跟孩子講道理。
孩子畢竟年齡小,歷事少。
他們的理解力並沒有我們成年人好,看事情更沒有我們透。
即便,我們講的道理孩子未必懂。
但是,心平氣和的談話卻能讓孩子深深意識到「父母是愛我的,一定是我做錯了,他們才會生氣的。
」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這種心理歷程下成長起來,直到我們長大成人,很多道理才漸漸明白。
在沒有明白之前,我們總是不忘父母當年的「諄諄教導」。
並以他們的話作為自己行事的標準。
05
所以,想成為孩子的好老師,我們應該做到:
1、言傳身教
2、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3、統一的教育思想
作為父母,最大的成就就是,孩子,懂禮貌,知對錯。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
更多好文,請移步信公號:小小在隱身
熊孩子和好孩子之間,只差了一個懂教育的媽媽!
說起「熊孩子」,是個人見人怕的角色。人們巴不得離個十丈遠,就怕會給自家帶來困擾。前段時間,浙江寧波的兩個小孩爭搶玩具。其中一位媽媽竟扇了對方女孩一耳光,在安慰了自家女兒後,竟又掐了對方女孩的臉好...
養而不教,難道您想社會狠狠地「教」你孩子
在外面大街上,我們時不時會看到一些熊孩子在作惡的身影,當你實在看不過眼、忍不住的時候,跑過去想教訓他兩句,孩子的爸媽要麼就氣沖沖的跟你說「你這大人欺負孩子算什麼!」一副惡人先告狀的嘴臉,要麼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