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時,母親就該教會孩子這幾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新生兒,很多人大概想到的就是吃、喝、拉、撒、睡!

當孩子漸漸長大,「小可愛」似乎變成了「小麻煩」時,不滿足就會嚎啕大哭;咬人、打人更是家常便飯;餵個飯滿屋子追;坐在電視機前死活不肯關電視;哭著要玩手機、Ipad……父母們往往焦頭爛額。

甚至抱著頭琢磨「是這孩子性格有問題吧?我該帶他看哪個科呢?」「熊孩子不聽話是遺傳的誰?」的時候,其實我們更應該反思自己,有沒有關注孩子的早期教育,有沒有最大程度地開發寶寶的學習能力。

很多家長都留言,拜託小康君可以寫一些關於早教,如何教育孩子的內容。

紛紛傾訴育娃過程中的心酸事,不由得感慨「養兒難,育兒更難,實在太難了!」其實是你不懂娃的心!

新生兒就像一部學習機,他們可以最大程度的學習和模仿周圍看到和聽到的一切。

所以,當孩子漸漸明白道理,開始可以聽懂對或者不對,應該或不應該的時候,就應該讓寶寶學一些規矩,開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對於今後的生活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而母親,在這其中擔任的角色是尤為關鍵的!

母親該教會孩子五件事

1

與孩子保持最密切的親子關係

在迪斯尼的《貓和老鼠》里,我們看過新生的小鴨子認它第一眼看到的老鼠Tom做媽媽的情節。

這雖說有些誇張,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過狗媽媽養育貓孩子的故事。

這說明母愛與孩子的如慕之情都是天生的感情,孩子越小,親子關係的培養越容易,這很容易理解,小寶貝離開母親的子宮來到陌生的世界,極度的缺乏安全感,這時候第一個出現在他們眼裡的就是他們最願意相信與託付的人,而在這方面母乳餵養的母親有天生的優勢

想想寶貝躺在媽媽懷裡吃奶是愜意的樣子:小腳丫子揮舞著,小手還會不放心地抓著媽媽,高興時會盯著媽媽的眼睛看,吃飽了的小寶貝會不由自主地墮入夢鄉。

想想看,孩子與父母的信任感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建立起來的。

良好的親子關係能夠讓小寶貝敞開心扉,所以他們難過的時候會找媽媽哭泣;高興的時候會迫不及待的找父母分享;與父母保持良好親子關係的孩子甚至會更聰明一些。

他們有足夠的安全感,可以更專注的思考問題而不用分心注意其他,一切都有父母,不是麼?所以,與孩子保持密切的親子關係是做父母的需要教會孩子的第一件事。

2

教會孩子表達自己

每一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情商高,長大後能有一個好人緣,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工作崗位都能在人際關係上順順利利,其實孩子的情商也需要從小培養的。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以他們最親近的人為標準。

做父母的心態好,與孩子溝通良好,小朋友以父母為榜樣,也能學習豁達,大度的的為人處世之道。

說起來很抽象,其實做起來很簡單。

不要吝嗇你的擁抱與親吻!對於剛出生的小寶貝,父母能做的其實也很有限,但每個小寶貝都是很聰明的,他們能從父母的擁抱,親吻與撫摸里感受到父母的愛,那麼有學有樣的小寶貝除了會回報父母同樣的擁抱與親吻,在面對別人的時侯,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試想有誰能夠拒絕這樣一位熱情如火的寶貝呢?

3

教會寶貝簡單的詞彙

除了親子關係,做父母的恐怕更關心孩子的智力發育。

美國的很多科學家和幼兒教育家們都指出,嬰兒期的小寶貝學習能力很強,他們非常善於模仿身邊最親近的人,所以最好的早教不是花錢買得到的,只要做父母的在小寶貝小的時候多陪孩子說話,唱歌,讀書與交流,小寶貝的智力就可以得到極大的開發。

不僅如此,與寶貝交流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詞彙量,與閱讀能力,更能提高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小朋友學會有條理的說話,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充滿自信。

多和你的寶貝聊天吧,這麼做收穫的可不僅僅是個聰明的孩子!

所謂交流,就是雙方面的事,在父母努力理解孩子的兒化語的時候,也要讓小寶貝理解成年人正常的說話方式。

所以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做父母的就要注意,最好不要順著孩子說小孩話:

比如小朋友喜歡看車,會把汽車叫做「車車」,做父母說話的時候雖不需要刻意糾正孩子的說法,也不需要順著孩子的「車車」來說,可以跟小朋友說:原來寶貝是想出門看車啊!告訴小朋友正確的說法,這樣愛模仿的小寶貝以後也會選擇正確的表達方式和家長交流。

用這種方式與孩子交流的家庭,2歲時小寶貝的詞彙量是那些喜歡用兒化語交流的家庭孩子的兩倍。

4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合理化

寶寶也有喜怒哀樂,也要有發泄情緒的渠道和方式。

但寶寶掌握的詞彙有限,不足以幫助他們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

有的寶寶生氣時打自己的頭,用頭撞門,扯父母的衣服或者咬人,打別人等,都是在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這是這個年齡段的特點。

如何緩解寶貝的焦躁情緒,讓小寶貝學會情緒控制是對做父母的一個挑戰,也極為重要。

父母必須交給寶寶一些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1

選擇替代物

生氣了,可以打枕頭之類的軟東西,買鞋氣球讓寶寶去踩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2

訓練語言表達

隨著寶寶的語言功能也逐漸完善了,訓練寶寶通過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告訴寶寶有什麼要求和情緒要說出來,媽媽和他共同解決。

3

父母做好表率

父母要注意自己情緒的表達方式,不能動手打寶寶,或是打別人。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許多行為很可能就是從周圍的人身上學來的。

當看到寶寶的不好行為,就要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媽媽不喜歡這種行為。

特別提醒

①父母的態度要一致,一旦提出規則,就不要輕易破壞。

②只提最必要、最簡單的、孩子能夠做到的規則。

③多提正面規則,把禁令減到最少。

5

養成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作息時間

一個愛乾淨的寶寶是大家都喜歡的,而這個習慣是需要做父母的從小養成,比如:

每天隨時更換髒了的紙尿布,避免小寶寶紅屁屁的出現;

從小寶寶開始長牙的那天起,每天定時刷牙,順便按摩寶寶的牙床;

定時洗澡,飯前洗手;

等等……

乾淨與舒適可以避免小寶寶生病,每天規律的作息時間能夠保證小朋友充足的睡眠,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大腦發育,身體的長高都有益。

因此,從寶貝出生的那時起,在小寶貝還不懂為什麼這樣做的時候就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作息時間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許多家長抱怨孩子白天不醒,晚上不睡,睡眠少作息差,不能自己入睡,依賴心理強……其實這些怪習慣都是家長沒能好好引導教育導致的。

而且,長期沒有養成規律生活習慣的後果就是,等小朋友長到上學的年齡,無法適應每天的規律作息,生活愈發紊亂,家長再想調整往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從小養成孩子的一些好習慣,對做父母的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小寶貝養成各類好習慣,在今後的生活中與家長的衝突就少,小朋友的溝通能力就強一些,反之,家長也會自食苦果,可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了。

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孩子學會有規律的作息

1

把握好建立規律作息的幾個原則

尊重寶寶的節奏,不要讓寶寶感到壓力,隨著寶寶年齡、發展特徵及需求調整;不做硬性的要求,每個家庭的條件和習慣不一樣;隨著季節變化調整作息。

2

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儘量不開大燈,只開柔和的小壁燈,讓寶寶一看到小壁燈亮起來就知道該睡覺了。

除此之外,要給寶寶準備一個柔軟的兒童枕頭及透氣的被褥,掛上小蚊帳等等,給他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睡眠環境。

3

準備工作也要規律

給寶寶洗澡、洗臉也要固定在特定的時間,建立睡覺、起床、洗漱的條件反射,最後做到作息規律。

4

父母要做好榜樣

孩子的作息習慣與父母的作息相關、時間觀念跟父母的工作形態有關。

所以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讓寶寶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最好在9點左右就寢,在寶寶熟睡後再起來做自己的事情。

除此之外,許多家長問小康君「當寶寶不聽話時,父母該怎麼做?」1

理解寶寶

寶寶的不聽話可能是因為語言能力欠缺,寶寶還沒有完全理解規範的意義,父母要有耐心。

2

接納寶寶的情緒

父母不接納寶寶的行為,但要接納寶寶的情緒,聽聽寶寶的心聲。

3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當寶寶提出一些父母覺得不合理的要求時,可以通過談論其他一些事情,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不知不覺他就不再堅持了。

4

靈活運用規則

當寶寶不肯遵守規則時,可以跟寶寶商量是否可以選擇「先做」或「後做」,是「立即做」還是「等會兒做」等等,而不是「要不要做」。

小康君嘚吧嘚

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媽的首先要有信心,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夠做到。

其次要有耐心,寶寶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有限,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多次重複某個動作,久而久之就形成習慣。

很巧,在母親節這天終於把你們要求的「作業」完成了。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同時也當做是母親節送給各位麻麻的「禮物」!

祝各位寶媽,母親節開心!

看完點個

再走啦~讓我知道你是愛我噠!

育兒常見問題匯總

點擊下方關鍵詞,解決寶寶常見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10個壞習慣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那麼父母有沒有把好的習慣教給孩子呢?下面小編就要來說一說孩子們最容易模仿家長的十個壞習慣,看完要馬上改掉哦噢!1.不愛運動!父母們由於工作繁忙所以抽不出時間...

寶寶早教之「寶寶睡覺不踏實怎麼辦」

孩子不睡覺的時候你會呵斥他嗎?你是等到孩子表現出困意才讓他去睡覺嗎?你知道如何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嗎?今天我們通過這位媽媽的故事,跟著張老師一起學習寶貝睡前家長要做的幾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