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3歲了還不會講話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注意和寶寶說話的方式方法 ◆ 語言要簡潔,語速要慢,重點突出,不要複雜,每一個字都要說清楚; ◆ 表情、動作誇張有趣,與孩子互動,儘量以遊戲的方式進行; ◆ 家長多做示範,可以用實物、圖片、動作、表情、文字來引導孩子說話。
2、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家裡,家長要多講話,讓寶寶多聽聽是怎樣表達的,要知道,寶寶的進步都是靠模仿和學習。
最好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時間不用太長,每天十幾分鐘即可,但是一定要堅持),把寶寶抱在懷裡,一邊和寶寶看圖畫書一邊念給寶寶聽。
這些規範化、具有韻律且優美的語言會在寶寶的大腦里形成印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滲透,雖然寶寶不能完全理解意思,但能幫助寶寶逐步建立語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尤其是對年齡較小的寶寶,家長可以重複書中反覆出現的詞語,對大一點的寶寶可以複述書里的一句話,再大點的寶寶可以讓他複述書里的故事,以此來練習寶寶傾聽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多跟寶寶說說話
有的家長很少同孩子講話,總是以為寶寶太小,同他講話也聽不懂,所以總讓孩子唱獨角戲。
這些家長可能不知道,嬰兒的腦細胞是由生長環境中所得、所見、所聞的刺激來刻畫重複印象,腦細胞也是因這些刺激而獲得成長的,這些刺激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語言發展。
語言發展有幾個過程,一個是孩子的發音階段,二是理解語言階段,三是語言表達階段。
寶寶出生以後就可以訓練引導寶寶發音,家長要不斷地和孩子交流,把語言信息留在孩子的腦子裡。
因此,對於剛出生的嬰兒,家長也應該給予豐富的語言環境,給予足夠的語言刺激。
比如,給孩子換尿布時、洗澡時、餵奶時,陪孩子玩耍時、孩子睡覺時、睡醒時,都要與孩子講講話。
勿需太多語言,重在積累,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幾句話,就會成為孩子語言發展的奠基石,也為加深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奠定了基礎。
4、鼓勵寶寶多開口
孩子還不會講話,表達某種需要時只能用動作或眼神。
家長如果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趕緊給餵水;孩子啊啊、呀呀地用手指著水果,家長馬上滿足需要……這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我不說話,什麼都能被滿足,幹嘛要說話呢。
是呀,家長的這種行為,使孩子喪失了與人講話的慾望和開口說話的動力,最終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代替口頭語言與人交往。
現在,像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尤其是老人帶的孩子。
造成孩子開口講話晚還有一個原因是,父母不知道怎樣給孩子適合他們能力的語言刺激。
比如教孩子說話時,不是通過具體的、形象的、色彩鮮艷的、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實物,而是孩子一歲多了,還拿一些圖片、書面文字展示給孩子看。
孩子學語言階段,需要直接、生動、形象的刺激。
書本中的詞彙是抽象的,孩子的接受效果會差些,因此學會說話的速度就很慢。
當孩子要某件東西時,應當把他所要東西的名稱告訴他,還要告訴他東西的特點,比如:蘋果,紅色的……這樣幾次以後最起碼他會說「果」。
所以一定要給孩子語言環境、聽的刺激和給他說話的機會,這樣孩子的語言會發育得很快。
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講話還有一個目標定位,否則欲速則不達。
這個定位就是:教孩子講話,要略微超過孩子的實際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能力要在大人的幫助下能夠完成。
比如孩子會說一個字,家長最好教兩個字,孩子會說兩個字,家長教三個字,這樣才能使孩子的語言能力大幅度提高。
如果孩子只能說一個字,家長教短語或句子,那就等於什麼也沒有教。
5、不要讓寶寶莫衷一是
現在有些家庭里存在多種語種或方言,語種或方言的混亂也是造成孩子不開口講話的一個原因。
在家庭環境裡,夫妻雙方一會兒講方言、一會兒講普通話,再加上頻頻地更換保姆,保姆的方言又會刺激孩子的腦細胞。
這個刺激過程不符合孩子的語言能力,最終導致孩子對語言莫衷一是,不知道應該選擇何種語言。
6、不要逼寶寶講話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很差,家長為了急於讓孩子學會說話,有時就用「逼」的方法。
比如,孩子想要某個東西,而家長拿著這個東西要挾孩子,孩子不說話就不給,這樣就造成孩子對開口講話有一種厭噁心理。
尤其是孩子開口講話比同齡寶寶晚時,家長往往使出「逼話」這個殺手鐧,威逼利誘,讓孩子講話。
孩子要先理解語言,才能表達語言,這是一個過程。
如果逼得太兇,孩子就會覺得講話有很大的壓力。
對這種壓力,孩子只能用沉默不語來抗拒了。
寶貝2歲還不愛說話,寶媽應該怎麼辦
寶寶幼兒的成長時期很快,而且學習能力也很強,一般9——12個月的寶寶是開始學話的階段,基本的表達能力還是建立起來。到2歲的時候就基本能表達自己意願說一些基本的詞彙和簡單的句子。有些寶寶在2歲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