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三):家長一談起孩子就頭疼,解決之法在這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我們先不探究這句話的科學性、可行性、有效性。

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來看,這句話說的是「三歲的時候就能看到孩子七歲之前的樣子,七歲的時候就能看到孩子大了以後的樣子。

」如果不孤立的看這句話,它著重強調的是孩子在每一個年齡階段所養成的行為習慣,對其今後的成長的重要性。

目前,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出發,與大家聊一聊,如何幫助低年齡段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這句古語告訴我們成大事者更應該學會從小處著眼,一屋不掃並不是講打掃室內衛生而已,這僅僅是一個借代。

一個人的成長應以學會做好每一件小事為基礎,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塑造孩子良好的習慣。

因此,對於能夠做些力所能及家務的一二年級孩子,家長可以儘量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家務。

比如,打掃房屋,刷碗洗衣,整理物品……通過培養孩子做好這些家務,來影響孩子養成愛動手的習慣,不過分的依賴家長。

所以,家長可以試著放手,讓孩子做一些能做的事,不要怕孩子做的不好,如果都能做的好,那他們就不是孩子了。

一寸光陰一寸金

養成孩子珍惜時間的習慣。

時間就是生命,每一天都是24小時,過去了就不會再回來。

讓孩子養成準時、按時、守時的習慣對他們的成長大有裨益。

時光如白駒過隙,「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時間就是如此。

在家裡,家長就要以身作則,養成愛惜時間的習慣。

上課不遲到,準時到校,家長一定不要小看這一點。

有的家長覺得遲到一點有什麼大不了的,如果長此以往,就會在孩子的內心裡強化不按時到校也沒有什麼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慢慢淡化時間觀念。

所以,家長做一個要做好示範。

敬人者,人恆敬之

學會尊重,也是孩子成長至關重要的一點。

在家尊敬家長,在校尊敬師長,在社會文明禮貌。

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真正的懂得尊重,那麼在學校或者在家裡都會變得有禮貌,有教養。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二字,我們古人已經給了很好的範本,那就是長幼序。

家長如果沒有教育孩子長幼有序,那麼孩子就不會懂得尊敬比他年長的人。

現在提倡與孩子平等對話的教育模式,有的家長與孩子兄弟相稱,這就違背了長幼有序,可能在孩子心中就缺少了長幼有序的觀念。

還有的家長對老師不尊重,在孩子面前說老師怎麼怎麼樣,潛移默化就會在孩子心中形成對老師不尊重意念,等到老師管理他的時候,不服從老師管教,與老師頂嘴……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可以培養人們的思維,涵養人們的精神。

一個孩子喜愛上讀書, 在潛移默化之中就會滲透到他的血液里,善於表達自己,有較強的思辨能力,更有氣質。

這就是「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因此,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提供書籍。

如果孩子不愛讀書,那家長就要想一些辦法,比如和孩子共同閱讀一本書,形成共同學習的模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珍惜與孩子一起學習的時間,幫助孩子養成愛學習,懂禮貌的好習慣。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送寶寶上幼兒園一定不要遲到,太傷孩子了

幼兒園馬上就要開學了,很多幼兒園都有這樣的情況:早上8點早餐直到中午11點左右仍然有家長領著孩子姍姍來遲。一些家長看來,幼兒園不同於學校,沒有什麼紀律可言,想送孩子則送,想什麼時候送就什麼時候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