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波蚊子殺到有沒有被咬 目前以「越冬蚊」為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蚊子又開始蠢蠢欲動。

昨天,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今年第一波蚊子剛剛「來襲」,主要是越冬蚊。

預計5月至6月迎來蚊子活躍期,7月至8月則進入高峰期,市民需及時做好防護措施。

記者探訪

蚊蟲叮咬引發過敏的患者增多

昨天下午,記者在揚大附院(揚州一院)皮膚科看到,不少市

家住西區的楊女士帶著5歲的兒子朗朗正在看病。

前天傍晚,朗朗和小夥伴在樓道里玩捉迷藏,晚上睡覺前,朗朗直喊皮膚瘙癢,不停用手撓癢。

楊女士走近一看,朗朗臉頰竟有好幾處被蚊子叮咬的痕跡,表面出現紅腫等症狀。

皮膚科專家陳菊萍經過檢查,斷定朗朗因被蚊蟲叮咬出現丘疹、瘙癢情況。

據介紹,這幾天,皮膚科接收的因蚊蟲叮咬引發皮膚過敏的患兒數量逐漸上升,叮咬部位以面部、雙手等裸露部位為主。

權威發布

第一波蚊子殺到,「越冬蚊」為主

市疾控中心疾傳科副科長羅直智告訴記者,早從3月份開始,疾控部門就在居民區、公園、醫院、農戶、牲畜棚等多種不同類型的地點設立了30個監測點,採用誘蚊燈等方式,隨時監測蚊子成蟲動態,嚴密監控全城蚊子的密度情況。

結果顯示,3月下旬並沒有監測到「越冬蚊」的活動。

4月上旬,出現少量蚊子萌動,多以「越冬蚊」為主。

羅直智分析,「越冬蚊」剛甦醒,活動強度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今年溫度總體平和,上升並不是很快。

「跟今年相比,前三年(2014年到2016年)的『越冬蚊』甦醒較遲,而今年蚊子出沒情況總體來說屬於正常水平。

」羅直智說。

熱點追問

1.蚊子過冬為啥凍不死?

專家分析,「越冬蚊」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腹部乾癟,因為在寒冬時,它們主要躲藏、靜伏在陰暗、潮濕、避風的場所,如廁所、地下室等。

復甦後,只要連續多日平均氣溫不低於18攝氏度到20攝氏度,它們便會飢不擇食,吃飽了準備交配產卵。

羅直智介紹,由於今年屬於暖冬,意料中的寒冬沒有來臨,冬季的平均溫度比前幾年高,因此,相比較而言,今年「越冬蚊」的殘存量比往年略多。

2.啥時迎來蚊子高峰期?

記者了解到,目前新生的蚊子幼蟲還沒有監測到。

一般到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才會出現。

羅直智表示,蚊子是真正靠「天」繁殖的,它的密度受氣溫、雨水、繁殖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氣溫25℃左右、濕度為60%-65%時,蚊子繁殖速度加快;而氣溫接近30℃,相對濕度在80%以上時,蚊蟲最為活躍,對人的攻擊也變得異常兇猛。

羅直智說,根據往年情況,一般5月到6月,將迎來蚊蟲的活躍期,到了七八月,則迎來蚊子的高峰期。

3.揚州的蚊種有哪些?

「根據我們監測,今年揚州蚊種並沒有出現特別變化。

」羅直智告訴記者,揚州蚊種有30多種,但咬人的蚊子主要有五六種,如淡色庫蚊、三帶喙庫蚊、二帶喙庫蚊、中華按蚊、白紋伊蚊和騷擾阿蚊。

其中,庫蚊個頭較大,是優勢蚊種,生長在陰暗的地方,活動範圍最為廣泛。

目前揚州出現的蚊子只有淡色庫蚊和三帶喙庫蚊。

據了解,我市最多見的蚊種包括:淡色庫蚊、白紋伊蚊、中華按蚊、三帶喙庫蚊。

羅直智介紹說,最常見的淡色庫蚊體積大,是我市最主要的蚊種,顏色上沒什麼特徵,這種蚊子多在夜晚家中攻擊市民。

其次常見的是白紋伊蚊,這種蚊子體積很小,身上全是白點,市民通常稱此類蚊子為「花蚊子」,這種蚊子攻擊性也最強。

另外,中華按蚊就是市民俗稱的「草蚊子」,多出現在水草里、稻田裡,攻擊性也很厲害。

通訊員 疾控軒 記者 周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休完「高溫假」,秋蚊要反撲

俗話說:「七月半,八月半,蚊子的嘴金剛鑽。」今年盛夏時節,無錫難覓蚊子的身影,進入9月,不少市民覺得蚊子又變多了。據了解,連續高溫下,蚊子卵、幼蟲、蛹在水裡會停止發育,直接導致蚊子「減產」。根...

注意!近期蚊子活躍 登革熱進入高峰期

溫州網訊 連日來,不少市民發現消失一段時間的蚊子又開始活躍起來。昨天,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近期蚊子活躍,登革熱進入高峰期,而俗稱花蚊子的白紋伊蚊是登革熱傳播的罪魁禍首。對此,疾控專家提醒市民...

夏天到了!合肥5種蚊子分時段咬人,都好毒哦!

天剛熱,不少家裡、辦公室里已經頻頻出現蚊子的身影。惱人的嗡嗡聲過後,人們被身上各處奇癢難當的感覺困擾著,抓抓撓撓地忍過一個夏天。蚊子可是瘧疾、登革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等多種傳染病的傳播能手,豈能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