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與父母的溺愛有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2歲的小陽這兩年的變化讓父母感到傷心:每一餐都徵求他的意見,儘量按照他的口味精心準備,他卻經常拉著臉說:「天天問吃什麼,你們煩不煩?」考試前為了讓他安心學習,全家人說話都不敢大聲,他卻斥責:「瞧你們在家裡跟做賊似的,真虛偽!」

一邊是父母的精心呵護,一邊是孩子的不斷挑釁。

表面上看似乎是孩子把家長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而實際是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長,產生了溺愛現象,導致了適得其反的教育結果。

以下是12種溺愛的表現,作為父母自測下你有幾種?

1、孩子還小,等他(她)長大了再……

2、有求必應(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

3、害怕哭鬧(孩子一哭就滿足他的要求)

4、越俎代庖(成人包辦所有事,無論孩子自己能不能做)

5、心領神會(大人猜測小孩的心思)

6、過分關注(大人圍著小孩子轉)

7、小題大做(小疼痛大人當是大事緊張得不得了)

8、不讓勞動(將勞動當成懲罰或不讓孩子勞動)

9、賞識過度(表揚過度)

10、當面袒護

11、懲罰不當

12、剝奪獨立(總覺得不放心,覺得孩子必須得到陪護)

以上這12種溺愛的表現,若存在超過8種,就要警惕了,說明家長存在溺愛,對孩子將來的發展不利。

放任自由會養成孩子不好的習慣,長大了再改很難;有求必應勢必導致孩子將來自私任性,得到再多也覺得理所當然;家長害怕孩子哭鬧,孩子就會以哭作為達到目的的工具而屢試不爽;越俎代庖下,孩子隨著年齡增長的能力就會被扼殺;家長愛心領神會,孩子平時不用表達自己想法,智力發展就會滯後;過分關注孩子,一旦失去關注,孩子就容易沮喪、心理不平衡;小題大做讓孩子認為小事都是不得了的大事;不讓勞動讓孩子變成懶人,小時候不勤快,別指望長大了會變勤快;賞識過度會讓孩子非獎賞不作為;當面袒護讓孩子是非不分;剝奪獨立,該放手時不放手,孩子就會有依賴性,扼殺了孩子的潛力。

回到小陽的事情來看,十來歲的孩子處於心理的「過渡期」,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強烈地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

父母如果一味對他們關懷備至,除了傳達對孩子的不信任,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無力和無能。

這會給孩子造成隱性的傷害,出現一些叛逆言行。

因此,作為家長首先要學會適度關心孩子,日常生活照顧要從事無巨細的包辦代替到逐漸放手,避免把他們束縛得太緊,並且要明確地告訴孩子,自己能幹的事要自己干,給予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

其次,家長要努力看到孩子的點滴成長,逐漸縮短彼此的心靈距離,並儘可能地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意見,鼓勵和支持他們勇敢地面對問題。

家長還應看到逆反心理積極的一面。

它體現了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渴求認知新鮮事物,這是求知的動力。

它還具有求異和思辨的特點,是智慧的火花、創造的源泉。

家長應因勢利導,給孩子提供更多實現自我的機會,激發孩子的潛能,促進孩子的成長。

  家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

孩子的不良生活習慣基本來自於家庭。

孩子的根本問題在於缺乏責任感,作為父母,應給孩子建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不要越俎代庖,要學著去觀察孩子心理的變化,掌握孩子成長的規律,激發孩子的獨立自主的意識,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也是「這樣」對待孩子的嗎?

導讀:父母們都知道「溺愛」的危害,可是很多家長卻分不清「愛」與「溺愛」的區別,父母們總是認為「溺愛」只是我們給予了孩子過多的「愛」,只要多的不過分就無傷大雅。今天我來告訴家長們,其實「溺愛」真的...

過度溺愛導致孩子發育成低能兒

「我們從來不溺愛孩子!」很多家長嘴上這樣說,實際上卻沒感覺到自己早已加入溺愛大軍。早教專家指出,溺愛是一種當今年輕父母的通病,特別是80後父母,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適度愛護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有溺...

慣子如殺子,何為慣?專家羅列十大溺愛做法

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如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以下10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實例,不是每個家庭全部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