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也要好好愛那個幫你帶孩子的老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天去校區接孩子,我常常是很打眼的那一個,因為幾乎都是爺爺奶奶在等著孩子出來。

有時候,一個孩子出來,孩子馬上就把書包遞了過去。

老師看見了就會喊孩子名字,叫住他,然後讓孩子自己背上小書包。

但是一出園門,老人趕緊就把書包跨在自己肩膀上。

心疼孩子,怕把孩子壓壞了。

我們的爺爺奶奶就是如此愛著孩子們的,無微不至,盡心盡力。

每次能看到幼兒園的老師微微搖頭,因為老師說的「自己的書包自己背」這個小小的要求也總是被打破。

而在家裡,兩代人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更是衝突不斷,你說要給孩子立規矩,老人說孩子長大了自然懂。

你還繼續爭論,她們給你來一句:「你小時候也這樣,現在不是很好嘛!」

「我不好,所以我希望孩子好。

當你甩出這句話的時候,是在撕開自己的傷疤。

你說孩子不能吃太多零食,老人說孩子高興就好,哭起來煩躁 ……

很多這樣的衝突,明里暗裡地較量著。

前幾天收到一個媽媽的來信。

她是一個單親媽媽,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在孩子一歲的出去打工,孩子一直是姥姥帶,起初她覺得既然是姥姥帶,那就該怎麼教育怎麼教育,不要參與太多。

結果到了如今發現孩子的脾氣特別急躁,還很倔強,所以自己總是發脾氣打孩子。

後來開始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但是意識到了問題也於事無補,因為孩子不在身邊。

她說:「不能怪父母,因為是自己的原因,父母帶孩子不容易。

只是希望知道怎麼教育由姥姥帶大的孩子。

這個媽媽的苦惱,我們能理解。

因為壓力不得不跟孩子分開,交給老人帶。

當自己跟孩子在一起就覺得有問題,就想著去糾正孩子的行為。

而結果事與願違,反而把自己跟孩子的關係搞得很糟糕。

孩子往往跟陪伴自己成長的人有著共同的行為習慣,所以你想按照自己的意願重新整合。

哪有那麼容易呢?特別是你根本就沒有做好準備。

只是一時興起,就對孩子發脾氣。

這樣孩子無法適應,更不用說教育。

永遠不要把孩子真正的全托」給老人。

以前上班的時候,有一個同事活得特別瀟洒。

上班休息時玩遊戲看電影。

下班也是去K歌或者下網吧約戰。

每次看到我們討論孩子的事情。

  • 他一臉不屑說:「你們都是瞎操心,孩子交給老的不就行了。

    他們想要帶孩子玩,而孩子也喜歡跟他們住,挺好啊。

  • 「孩子還是跟父母一起好一點。

  • 「有什麼好,兩三歲的孩子又不懂事,跟誰不是一樣,再說上學了有老師管。

每次他都能把天聊死,只是這樣的觀點,我是不敢苟同。

因為父母兩個字於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稱謂,更是一種責任和愛。

孩子經由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是奔著我們而來的,而不是老人。

如果覺得全托給老人省事省心,可是你知道老人要受多少累?

再優秀的爺爺奶奶在兒童教育這塊的學習能力和領悟力不如父母。

就算養好了,這個孩子其實也不是你的孩子。

  • 他站在你的面前,你會感到陌生。

  • 他的愛好如何?脾氣如何?飲食如何?作息如何?

  • 語言表達如何?精細動作如何?體力如何?

  • ……

你一無所知,這個孩子還是你的嗎?

如果你沒有親自撫養自己的孩子,很難說你是真正的父母。

你只是生過孩子的父母,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父母。

所以永遠不要把孩子「全托」給老人,而應該是共同養育,一起愛孩子。

讓孩子在心理上跟老人之間的依戀保持穩定持續。

兒童心理學指出:孩子的心理成長需要一個穩定的家庭管理模式。

特別是0-3歲的孩子,會對一個特定的人形成依戀,所以當老人在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帶孩子。

孩子往往會對她產生一種跟母親一樣的愛和依戀。

看見這個結果,有的媽媽就擔心焦慮,覺得孩子跟自己不親,想著去爭奪這份依戀。

其實這是多餘的擔憂,而且爭奪會讓孩子內心無可適從。

我們要努力給孩子提供持續性的養育者及穩定的成長環境。

當孩子的心理是健康發展的,他在跟母親長期相處之後,又會慢慢把依戀過渡到母親身上。

同時把對老人的那份愛埋藏在內心,不會忘卻,溫暖著他。

如果有老人幫忙帶孩子,那就努力讓孩子感受到兩份愛。

如今兒子是我們自己帶,但是他對爺爺奶奶的愛一直放在心裡。

所以上學後第一個周末就催著我們去了爺爺奶奶家,他還是要爺爺給他騎馬,要奶奶跳廣場舞給他看,其實他是想重溫自己那時的記憶。

那是滿滿的愛的味道,他一點一點的拾掇起來。

晚上他說要跟爺爺睡,還真的一躺下就睡著了。

第二天他跟我說「你知道我為什麼要跟爺爺睡嗎?」因為爺爺是我的「馬」,我要陪我的馬一起睡。

當我們培養了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後。

遇到爺爺的寵溺,也不會妨礙任何的教養,反而是錦上添花。

在家裡,父母是主力系統,承擔主要的責任。

而老人呢?在生活及細心的關懷上有著天然的心理基礎。

那不妨作為一種輔助系統。

不管是哪種方式帶孩子,都應該努力讓孩子留在自己的父母身邊,因為父母的愛是無可替代的。

孩子跟父母有親密接觸的時光,越多越好。

就算不能在一起,也要有行動。

去找機會跟孩子建立聯結。

如今的方式很多,微信視頻、電話,都是很好的。

所以,愛孩子,每一個人都能禁得起考驗,而愛父母,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像愛子女那般報春暉。

人生就是一個一個輪迴,做子女也好,做父母也罷,都是人生必須經歷的階段。

請記得:

帶孩子是生養者的責任。

其他人,都只能幫幫忙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