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忠教授解讀《弟子規》,感觸非常深的18句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曾經有個人對孩子們說,一個人去世以後,通過其骨骸,我一眼就可以分辨出其生前的性別。

孩子們當然很驚訝,這怎麼能看出來?他說:我告訴大家,白顏色的是男的,灰顏色比較暗淡的是做了媽媽的女性的,因為媽媽把自己營養給了孩子,所以媽媽的骨頭是比較灰淡的。

從那以後,孩子們開始用「您」來稱呼媽媽了,換成用一種商量的語氣,一種商量的語氣,一種請求的語氣去和媽媽說話。

2、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就是將來的長輩。

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怎麼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以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這就是孝要轉達的一個意思。

所以今天的我們更要言傳身教。

怎麼才能好好孝敬父母呢?絕大多數中國的子女都是有這份孝心的,但是首先應該傾聽一下,父母最希望你做什麼。

孝的第一步,傾聽父母的需要。

第二步,儘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不一定都能做得到,但是要努力去做。

孝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今天的我們,夏天天熱有那幾個人會先給父母的房間打開空調?讓父母有一個比較舒適的生活和休息環境?這實際上不是一個難不難的問題,本質上是想得到想不到的問題,我們有沒有這個意識的問題。

出門和回家到家了,要和父母說一聲,少讓父母擔心,這也是孩子的孝心。

3、一樣東西哪怕再小,你也不要瞞著長輩偷偷把它藏起來。

如果你把它藏起來,那麼尊長的心裡有時候會有一些憂傷,會感到不妥。

當你把老人家放慣的東西隨便挪動而當你不在家的時候,老人家會著急。

還有有些舊的破的東西,老人家的東西,你不要亂仍,因為老人家也有自己非常珍惜額紀念物,你要問問老人家的意見。

4、教育孩子要注意他們的隱私:現在的孩子都非常強調隱私,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隱私,給孩子獨立隱私的空間和時間。

5、「親所好,力為具」,因為媽媽想讓我成為對社會有貢獻,受他人尊重的人,做個有出息的人,所以我要努力去做。

尊長可能犯錯,小輩必須要注意自己的態度,注意自己的言語,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尊敬自己的長輩。

6、「小杖受,大杖走」。

如果長輩輕輕打了你幾下,你就熬一熬,讓長輩的氣散一散,但是如果長輩暴打你一頓,你就要趕緊逃掉,不能讓長輩打。

問孩子,你以為爸爸喜歡打你啊?你做的對不對?你犯錯誤該不該打?

7、我們今天在醫院經常看到陪父母檢查身體的小輩,這些小輩不僅是為了尊長跑來跑老,而且好多小輩會盯著醫生一個個問題問:這個藥到底有什麼用?這個藥吃了有什麼副作用?這個藥是飯前吃還是飯後吃?這就是孝敬,這就是孝子。

8、祭祀祖宗的時候一定要誠心誠意,「事死者,如事生」,你對待試著就要像他活著那樣恭敬。

德行的根本是孝,自古忠臣出孝子。

行善積德,厚德載物的前提。

9、泛愛眾,說到底是一種博愛,一種守望相助的對大眾的關愛。

10、從我們的生活經驗來看,如果兄弟朋友之間不友愛,發生矛盾有爭端,原因往往是兩個:一個是錢財,一個是言語。

如果大家把財務看得輕一點,哪裡還會有怨恨呢?如果大家在言語上相互忍讓一點,心裡的不滿也就自然而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除。

11、主事的當家人要公平,絕對不能偏私,分配的時候要公正。

12、忍是一個修身的功夫,你就是要修身,修得住。

你脾氣暴躁,火氣大,給你小的佛珠,你一粒一粒去數吧。

你天天數天天數,性子就被磨慢了。

13、尊長要去找誰,小輩應該代勞,多走幾步。

然後回來,問問老人家,還有什麼事情我可以做的嗎?對於年齡、輩分都比自己高的人,對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對成就比自己高的人,你不能直呼其名。

不要在長輩、領導面前誇耀,過分的表現自己,多幫長輩做點實事。

14、對於長輩的人生閱歷和經歷、知識,小輩一定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

長輩年齡大了,體能下降了,要保存一種感恩之心,因為你得想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他的腿腳不靈便了。

15、在路上遇到長輩了,小輩應該快步迎上去,但是別衝過去,不要把老人家嚇到,先問好,這是一個規矩。

如果尊長有事不需要你的陪伴,那麼小輩應該側過身讓開正面讓尊長通過。

如果尊長有意和你談談,你就應該恭敬陪老人家多說幾句。

如果你比較忙,實在不行。

就應該坦誠地向長輩稟明情況。

「對不起,老人家,我今天正有事,我得先告退了,下次我再來看您。

16、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同尊長交談儘量使用「請」、「您」這樣的禮物用語。

17、衣服不要以華麗為貴,要以貴潔為貴。

除了整潔以外,還要和自己的身份相稱,要和自己的家庭情況相稱,有時也看下場合穿衣服。

18、小孩在小時候就應該儘可能地拓展愛心的範圍,就應該從《弟子規》做起,「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如果你連對自己的伯父、叔父,對自己的堂哥、堂弟都不能有愛心,不能有非常好的一種交往的話,將來怎麼可能到社會上跟自己沒有血緣的關係的尊長、同事,有一個很好的交流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編輯:萌哥蛋蛋看世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