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不要再抹牙膏了,沒用 要這樣處理才不會起水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市民張女士6歲的兒子在家中玩耍時,不慎碰倒放在茶几上的開水壺,滾燙的開水傾瀉而出,瞬間燙傷了兒子的手臂。

她立即簡單地用涼水沖洗了下兒子的傷口,並抹上牙膏,匆匆送到醫院,結果仍被診斷為二度燙傷。

生活中,這樣的事件防不勝防。

尤其是好奇心強且好動的兒童,更容易發生燙傷等意外。

發生燙傷怎麼辦?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往燙傷部位塗抹點牙膏」,但這其實是個誤區,這樣做不但對治療燙傷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會因處理方法不當,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燙傷問題進一步惡化,給後續治療帶來麻煩。


一.燙傷處理的幾個誤區

由高溫液體(沸水、熱油)、高溫固體(燒熱的金屬等)或高溫蒸氣等所致損傷,稱為燙傷。

燙傷程度分三度。

一度傷只損傷皮膚表層,局部輕度紅腫、無水皰、疼痛明顯;二度傷是真皮損傷,局部紅腫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皰;三度傷傷及皮下,脂肪、肌肉、骨骼都有可能損傷。

被燙傷後,很多人束手無策,會根據傳統經驗,存在以下處理誤區。

誤區一:塗抹牙膏、醬油、紫藥水等

燙傷發生後,不少人會根據傳統經驗,在創面上塗抹牙膏,認為牙膏能起到清涼散熱的作用。

牙膏本身沒有抗感染作用,且常帶有一定數量的細菌。

牙膏中的摩擦劑對創面是一種刺激物,發泡劑和調味劑對創面也無治療作用,易引起肉芽增生和創面感染。


此外,還有人在燙傷的創面塗紫藥水、紅藥水、醬油,這都是常見的「土方子」,殊不知這也會加重傷勢。

這類物質抗感染能力不強,且深色藥物遮蓋了創面,無法準確判斷出創面範圍和面積,影響醫生了解燒傷深淺程度,進而可能會影響到治療。

誤區二:不能接觸自來水

有些人燙傷後擔心涼水裡有細菌,怕感染,所以不敢用涼水沖傷口,這是沒有道理的。

發生燙傷後的早期最佳處理方案是局部降溫,沖洗的時間越早越好,即使燙傷時已造成表皮脫落,也同樣應以涼水沖洗,不要懼怕感染而不敢沖洗。


誤區三:產生水皰要挑破

燙傷後,手上的部位會起水皰,有些人會把水皰挑破,這是不對的。

水皰是否挑破,應視情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若水皰很小,且表皮沒有破損,則不需要挑破,否則可能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如果水皰過大,疼痛明顯,就要用無菌針挑破放水。

患者出現水皰後,最好到醫院就診,接受專業治療,不要自行剪破水皰,以免操作不當,導致病情加重。

誤區四:不痛表示燙得不重

被燙傷後一點都不痛表示燙得不重嗎?恰恰相反,有時傷口疼痛的感覺越輕,反而表示傷勢越重。

因為開水或明火首先損傷到的是皮膚表皮,再到皮膚中層,痛覺神經被破壞了你才會感覺不到疼痛。

因此,如果感覺不痛,表示可能燙傷的程度很嚴重,已經損傷到深層的組織,應及時到醫院處理。


二、正確處理燙傷的方法

對一度燙傷,應立即將傷處浸在涼水中進行「冷卻治療」,它有降溫、減輕餘熱損傷、減輕腫脹、止痛、防止起皰等作用,如有冰塊,把冰塊敷於傷處效果更佳。

「冷卻」30分鐘左右就能完全止痛。

「冷卻治療」在燒燙傷後要立即進行,如果過了5分鐘後才浸泡在冷水中,則只能起止痛作用,無法保證不起水皰,因為這5分鐘內燒燙的餘熱還繼續損傷肌膚。

如果燒燙傷部位不是手或足,不能將傷處浸泡在水中進行「冷卻治療」時,則可將受傷部位用毛巾包好,再在毛巾上澆水,用冰塊敷效果可能更佳。


如果穿著衣服或鞋襪部位被燙傷,應第一時間脫掉衣物,並用冷水沖洗,因為衣物上殘留的熱液會加深創面傷情。

燒燙傷者經「冷卻治療」一定時間後,仍疼痛難受,且傷處長起了水皰,這說明是「二度燙傷」。

這時不要弄破水皰,也不要再浸泡冷水,而要迅速到醫院治療。


對三度燙傷者,應立即用清潔的被單或衣服簡單包紮,避免污染和再次損傷,創傷面不要塗擦藥物,保持清潔,迅速送醫院治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實用貼:孩子燙傷,科學處理很關鍵!

3歲左右的孩子正是調皮好動的時候,經常會遭遇燙傷,家長最好在平時就學習燙傷後的正確處理辦法,這樣再發生意外後,最大程度的降低燙傷對孩子的傷害。兒童燒燙傷的後果比成人嚴重0到3歲是燒燙傷的高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