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男孩,這兩個心理秘密你要知道!(媽媽要轉給爸爸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Sugar and spice and everything nice,That's what little girls are made of .

Snips and snails and puppydog's tails,That's what little boys are made of.

大意:女孩子天性溫柔甜蜜,而男孩子天生調皮搗蛋。

調皮搗蛋還是次要的,讓家長更憂慮的是,乖巧懂事的女孩不乏其人,而優秀的男孩子卻相對較少。

有人曾提問:為什麼只有哈佛女孩,沒有哈佛男孩?

我們托爾斯泰曾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幹的事。

愛孩子每個家長都會,關鍵是怎樣教育孩子。

而我們更需要花時間去思考,我們對男孩的教育應該是怎樣的。

本篇文章對男孩0~14歲的培養分成了兩個階段,並對各階段給出了教育建議,值得家長們參考。

10~6歲,溫柔的幼年支持男孩子積極探索

「 我兒子一不如意就上拳頭,出門愛搶別人玩具,生氣的時候愛扔東西 」

腦科學研究表明,男孩的發展與女孩不盡相同。

從出生開始,女孩就更喜歡與人交流,而男孩則對玩具等有更大興趣。

仔細觀察男孩和女孩的過家家遊戲你就會發現,女孩多傾向於玩角色模仿的遊戲,如:「你是媽媽,我是寶寶,我們來玩媽媽給寶寶做飯的遊戲吧 」。

而男孩則傾向於為了某個事或理由而玩,如「你是怪獸,我是勇士,你搞破壞,我來保護,我們來決鬥吧。

這就是說,男孩和女孩的心理發展地圖是不同的,女孩是關係發展先於探索,而男孩是探索發展先於關係。

此外,懷上男孩的孕婦比懷女孩的孕婦平均每天多攝入8%的蛋白質、9%的碳水化合物、11%的動物脂肪和15%的植物油。

同一研究還證明,男孩出生時體重平均高於女孩100克。

這是造物主在男孩身上「添加」了高出女孩15倍之多的睪丸素,而使人情緒平靜的血清素,男孩卻比女孩要低得多。

於是,人們看到,這個時候的小男孩,其主要的心理發展需求,就是被內在驅力推動著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發生髮展形成等過程。

他們的好奇心很強,喜歡一切新奇有趣的事物,喜歡探索和冒險,也因此總是闖禍。

了解了男孩子的特性,父母就會少一些焦慮多一些理解了。

但同時需要幫助孩子明確界限在哪裡,如告知孩子「搶玩具不對,你可以跟對方商量或互換 」、「我發現你有點生氣,但是東西扔壞了就沒法玩了,你生氣時可以大喊出來。

」 對孩子做出正確而恰當的引導,孩子今後才知道如何去做。

【 父母的作用 】

這個時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也因此,對於這樣一刻也停不下來的「熊孩子」,父母教養的方式就很重要了。

當男孩捉了一隻小蜥蜴或團了一團泥巴還帶回了家,母親應該感到驕傲和快樂,而不是不耐煩的催他洗手換衣服;父親可以逗他玩,和他假裝摔跤,同時是溫和的,也照料他,陪他讀書。

這樣小男孩就會知道:男人可以是讓人激動的、友好的、愛讀書的,也可以分擔家裡的家務。

接受男孩子愛冒險愛動的天性,並更多的向孩子展示你所期望的行為,而不是反覆在語言和行動上強化孩子的錯誤行為;少懲罰限制孩子的行為,取而代之通過給出選擇、做出示範等方式引導孩子

父母需要保持更大的耐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為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去體驗自身的力量,感受自己戰勝困難的自信和驕傲,並引導孩子去把握自我控制的度。

探索慾望被滿足的孩子,才能有機會在一次次的探索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一點點練習勇敢、果斷、堅韌等寶貴品質。

✰ 如果母親是男孩的主要撫育者,他會把母親當做親密關係和愛的學習榜樣。

如果母親溫柔但堅定的設定規矩,不採用打罵或羞辱的方式,孩子會接受這些規矩而且進步很快,因為他知道媽媽是愛他的。

✰ 如果母親喜歡教他說話,小男孩的大腦語言能力會發展更快,更愛和人交往。

✰ 如果母親經常把悲傷的情緒帶給孩子,總是生氣、打罵他,孩子會迷惑媽媽是否愛他,缺乏安全感。

所以,還需要爸爸的參與才能做好撫育男孩這項重要的工作。

✰ 爸爸和兒子之間,存在一門他人無法讀懂的語言。

爸爸與兒子在打鬧和遊戲中的身體接觸,使孩子獲得了與媽媽完全不同的新鮮和刺激,是父子之間所進行的一種深層次的溝通。

男孩的成長過程中需要規矩、監督、教化,這是父親除了給予男孩支持、關愛外應該肩負起來的責任。

總 結:

六歲之前,男孩和女孩沒有根本的區別。

三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裡特殊的位置的人度過幼年期。

所以,男孩三歲前最好由家人照顧,那種孩子很多的幼兒園特別不適合小男孩,有分離焦慮的男孩可能會在幼兒園表現出好動或攻擊性,而這個標籤可能會一直跟隨他。

母親可以是主要的撫育者,但父親也可以承擔這個角色。

重要的是有一兩個關鍵的人愛他,在他的幼年期,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這樣男孩們最早會學到是親密、信任、溫暖、快樂和友善。

這些幼年時體驗到的感情將會幫助他更平穩的度過容易衝動的青春期,平衡他愛冒險和愛競爭的天性。

26~14歲,學習男性的一面父親給予孩子力量

6歲左右開始,男孩子會有一個較大的轉變,這是一個全新的階段,男孩開始嘗試著成為男人,心理學家把這個階段稱為「性別認同期」

開始趨向很粘父親,如果此時父親缺位,會轉向身邊的其他成年男性學習、模仿。

如果得不到父親的注意和關懷,很多男孩會出現行為問題,如打架、具有攻擊性、在學校不服管教等。

【 性格特點 】

▷ 展現男子漢氣概

小男孩開始試圖彰顯自己的「男子漢」氣概,如熱衷於照鏡子期待鬍子長出來。

當然,男孩所期望擁有的那些行為特徵並不會這麼快顯現,於是他們不得不在生活中通過自己的行為來證明,如喜歡扮演超人、警察、蜘蛛俠等英雄角色;喜歡嘗試危險的遊戲等以此來證明自己和女孩子的不同。

▷ 金錢觀開始受到外界影響

6歲開始,男孩有了攀比意識,假如他看到鄰居小朋友有一輛高級遙控玩具車,他一定會要求媽媽給他買一輛價格更貴、體積更大的玩具車。

在這一刻,爸爸媽媽們可以開始有意識的給孩子灌輸價值觀和金錢觀。

▷ 進入性潛伏期

這一階段的男孩進入性潛伏期,他不像青春期的大男孩那樣受到心理力量的推動,但還是繼續需要有隱私權。

在10歲左右,父母需要用正確的詞語和態度和孩子解釋「夢遺」等詞彙。

【 父母的作用 】

相比對母親的依戀,這個階段,男孩子更注重父親的言語和態度,更願意向父親靠攏。

6~14歲這短短几年是父親影響兒子的最寶貴的時段,父親這段時間應該儘可能多花時間和兒子在一起,如果父親缺位,男孩會轉向尋找其他能夠讓他模仿的男性。

很可惜當今學校里男教師越來越少,很多男孩只能在年長一些的同伴中吸取力量,所以在學校中會有男孩的小團體甚至幫派。

沒有年長、值得尊敬的男性的引導,這些男孩子的小團體便會在混亂中探尋方向,接觸如暴力、吸菸、兩性等不良影響。

父親在孩子這個階段要真正承擔起父親的角色,深入兒子的生活,扶持他的成長,在人際關係、品格力量、家庭婚姻、價值導向等方面給兒子做示範,成為兒子和成年男性世界之間的橋樑。

很多父親這時手忙腳亂,是因為他們本身沒有得到過父親的引導,父親的父輩生活重點就是掙錢養家,工作之餘被妻子家人伺候,基本不參與兒子的精神生活,最多只是不時檢查一下兒子的學習成績或確保他沒有惹麻煩。

一位男性討論他與父親的關係:父親已經70多歲了,我上周去看望他,問起父親和祖父的關係。

當我的老父親回憶起他從沒有坐在父親的膝上,甚至從未得到父親的撫觸如一個擁抱或拍拍肩頭,我的父親哭了,我也哭了。

在我的錢包里,一直帶著一張父親抱著我站在山上的一塊岩石上的照片。

我當時7歲,我看起如此開心驕傲。

照片里的父親就像一個天神把我舉向天空,他那麼強壯,那麼為他的兒子驕傲。

這樣抱著我的男人卻從未坐過他自己父親的膝頭。

在我眼裡,父親是一個真正的英雄,掙扎於自己的成長之痛,卻又作為父親的角色撫育我。

這個階段,男孩由於開始尋找和認同自己的男人特徵,爸爸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凸顯。

但轉型期的迷茫使得男孩也非常需要媽媽長久的支持,作為強大內心的情感後盾。

社會對於男性的要求通常是堅毅、剛強,其實能夠勇於面對內心情感,有溫柔、愛心一面的男性人格更完善,日後也更容易成功。

所以,應該讓男孩知道,媽媽會一直愛他支持他,他還可以和母親很親密的接觸,保持柔軟的內心。

如果母親為了讓男孩變得堅強而突然疏離他,男孩為了壓抑悲傷,會關閉自己原本和母親想通的一面:愛意和溫柔,因為這些情感不再有母親的回應。

這樣的男孩長大後人際關係往往僵硬、感情單調。

所以,不管兒子五歲還是十五歲,你都要多擁抱他。

我們作為父母,需要把養育孩子的視線超越上大學這個門檻,關注成年的真正意義,引領孩子成為優秀的成年人,給他們獨立發展的空間和經驗。

文字來源【寶寶聽訂閱號】公眾號

圖片來源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