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3個「叛逆期」?知道這點,比管教有用100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叛逆」是一個主觀的詞,大多數家長用它來描述孩子不再以順從自己的情形。

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裡,一個人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我們稱之為「固執」、「一根筋」;一個人不願意嘗試新鮮事物,我們稱之為「保守」、「謹慎」;一個人毫無禮貌、違反公德,我們稱之為「缺乏教養」,總之我們不會說他們「叛逆」。

但是當孩子表現出這些問題時,卻被稱之為「叛逆」。

「叛」和「逆」都含有「反」的意思,言下之意,「大人」是「正」,「孩子」是「反」。

用「叛逆」來形容孩子,這樣用詞本身就體現了大人默認自己擁有強勢地位,從一開始已經缺少了平等的意識。

如果推敲一下從百度找來的「叛逆期」的劃分,掐指一算,孩子前20年里,3個階段共12年是在「叛逆期」,竟然占比超過了一半。

再加上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提前」進入叛逆期了,或者叛逆期「延長」了,那幾乎孩子的整個成長階段,全都是處在「叛逆期」了。

等孩子長到十幾歲,常有家長說,她家的孩子不願意和大人說話了、一批評就牴觸、微信上屏蔽家長、不願意和家長一起出門了等等,家長們很無奈,而這些吐槽往往止於那句「叛逆期到了」。

有些家長自從知道「叛逆期」這個說法,遇到孩子的種種問題時,首先想到是不是這孩子進入「叛逆期」了?

繼而想想但凡「XX期」的,總有個期限,熬過了這個期限,也許孩子的叛逆行為就會自然而然地消除,自己也就不會再有現在的煩惱了。

看,「叛逆期」甚至成為了一些家長逃避教育責任的藉口。

如果你的孩子現階段表現得異常「難搞」,讓你很頭痛,我建議與其把他往「叛逆期」上生搬硬套,還不如花更多心思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去傾聽他的想法、去和他交談,疏導他的情緒,並和他一起尋找解決辦法。

在孩子「叛逆」的表象下面,也許存在著親子溝通的問題,也許存在著孩子或大人的性格問題,也許存在著很多矛盾需要去調和,如果把這些具體的問題一股腦兒裝進「叛逆期」這個筐里,而不去思考,那還不如不知道「叛逆期」。

和孩子平等地溝通,接納他尊重他,給他有界限的愛,這本身就是我們應該做好的事,無論什麼「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