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這6個行為,家長決不能「慣」著,小毛病多了就是大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為媽媽,在日常的生活中,當你三四歲的寶寶出現說謊或者不吃飯這樣的行為時,你一定會特別重視,會認為,長此以往這種行為會對寶寶的身心所有損害。
但是還有一類寶寶生活中的「隱性」不良行為,父母卻常常忽視,它們是什麼呢,我們今天來個大起底!
「如果孩子能自己拿零食吃、自己打開電視看,這當然很方便。
如果這些活動本應由你來控制,而你卻讓孩子完全自由行動時,你就很難讓孩子認識到不同的場合他應該遵守不同的規矩,而且也很難讓孩子明白自由的邊界。
」
打斷你的講話
為什麼不應忽視:也許當時你的孩子非常興奮,想給你講一個非常好玩的故事,或忍不住想告訴你一個他的新發現。
但是,如果你允許孩子打斷你的講話,那麼會傳達給他一個不好的信號,無法讓他學會體諒別人。
這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有權隨時獲得別人的關注,長此以往,更嚴重一些的孩子,將會無法忍受挫折。
如何阻止:下次你要給朋友打電話或者拜訪朋友時提前告訴孩子,他應該保持安靜,不要打斷你。
可以給孩子安排一個活動,或者給他一個特殊的玩具。
如果他在你說話的時候扯住你的胳膊,你可以指指椅子,讓孩子安靜地坐在那兒,直到你講完話。
與此同時,孩子也會知道,如果他打斷你的談話,他的要求也不會得到滿足。
行為粗魯
為什麼不應忽視:當孩子動手打小夥伴的時候,你知道你應該阻止孩子的行為。
但是,孩子其他的一些沒那麼嚴重的攻擊行為,你也不應該忽視,比如推搡或者掐小夥伴,或者動手打父母。
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如果父母沒有及早介入,等到孩子五六歲時,這種粗魯行為可能會發展為孩子根深蒂固的壞習慣。
而且,這也會給孩子傳達出一個錯誤的信息,讓孩子以為,傷害他人是得到允許的行為。
如何阻止:你可以做的是,當場立即處理孩子的攻擊行為。
比如,把孩子拉到一旁,問他:「那樣會把傑傑弄疼的。
如果傑傑也對你這麼做,你會是什麼感覺?」讓孩子知道,用任何方式傷害任何人的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
而且在孩子下次與小夥伴玩耍之前,可以事先提醒孩子,不要做出過於粗魯舉動,同時告訴孩子,與小夥伴發生矛盾時的正確處理方式,並在家跟孩子進行一些相應的練習。
如果孩子再次做出粗魯行為,馬上中止這次玩耍活動。
未經允許吃喝玩樂
為什麼不應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零食吃、自己打開電視看,這當然很方便。
如果這些活動本應由你來控制,而你卻讓孩子完全自由行動時,你就很難讓孩子認識到不同的場合他應該遵守不同的規矩,而且也很難讓孩子明白自由的邊界。
當你2歲的寶寶自己走到柜子前面拿出餅乾來吃,或在你的閨密家自己站在水果籃前拿水果吃時,你和你的閨密也許都會覺得,這個「小人」竟然會自己照顧自己,真的好可愛。
但是等他四五歲時,他進到超市抓起食物就吃,或者經常會接受陌生人給的食物,抑或會跟著陌生人去坐搖搖車時,你也許就會非常頭疼了。
如何阻止:給孩子建立少量的家規,並經常對孩子談起這些規矩(「吃甜食之前要徵求我們同意」「不吃陌生人給的食物」「超市裡的食物要等爸媽結完帳才能吃」「不能自己一個人外出」)。
如果孩子未經允許就打開電視,讓他把電視關掉,告訴他:「你必須先徵求我們同意才能看電視。
」要把這些不容商量的規矩,清晰地說給寶寶聽,或寫在一個漂亮的卡片上,貼在牆上,這樣有助於孩子記住這些規矩並養成習慣。
「你一定不想讓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對你翻白眼、沒好氣地說話、動不動就發脾氣。
那麼,你需要在孩子三四歲時就開始注意,這個年紀的孩子,可能會模仿年長孩子的言行,並逐步試探父母的反應。
」
耍小脾氣
為什麼不應忽視:你一定不想讓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對你翻白眼、沒好氣地說話、動不動就發脾氣。
那麼,你需要在孩子三四歲時就開始注意,這個年紀的孩子,可能會模仿年長孩子的言行,並逐步試探父母的反應。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忽視寶寶的這種行為,以為這只是孩子的一個階段,會自己過去,可能會給孩子日後的行為埋下隱患。
但是,如果你不正面處理,等孩子年紀再大一些時,你可能就會發現孩子一身臭脾氣,跟老師、同學都相處不好。
如何阻止: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當孩子翻白眼時,直接告訴他:「你這麼翻白眼的樣子,看起來好像你不喜歡我說的話。
」這樣說的重點不是讓孩子感到難堪,而是告訴他,他的言行會給人怎樣的印象。
如果你已經糾正過孩子要好好說話,而孩子依舊沒好氣地和你說話時,你可以拒絕進行互動,並且走開,說:「如果你用這種方式說話,我不會聽。
當你準備好好說話時,我會聽的。
」
誇大事實
為什麼不應忽視:當孩子說他已經自己鋪好床,其實連床單都沒整理好;當孩子跟小夥伴吹噓說去迪士尼樂園玩過,其實根本沒去過。
這些事情也許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但是,請注意,對任何不誠實的行為,必須當場嚴肅處理。
因為當孩子認識到撒謊很容易,而且撒謊能讓自己顯得更體面,或讓自己可以不去做不想做的事,可以讓自己做了錯事不會懲罰時,撒謊很可能會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
如何阻止:當你的孩子信口開河時,停下你手頭的所有工作,坐下來跟孩子好好聊聊,你可以告訴孩子:「迪士尼樂園很好玩,我們有一天會去的,但是,我們現在還沒去過,你不應該跟小朋友說你已經去過。
」讓他知道,如果他有時不說真話,人們就不會再相信他。
看看孩子的撒謊動機,確保他沒有實現他的目標。
比如,如果他說自己刷牙了,實際卻沒有,讓他回去重新刷一遍。
假裝沒聽見你說話
為什麼不應忽視:讓孩子去做某件他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把玩具收起來,或把他「製造」的垃圾扔進垃圾筐里等。
當你跟孩子說了兩次、三次甚至四次,孩子總是無動於衷,開始「選擇性失聰」,而你也放棄了自己的這次「喊話」時,這會向孩子傳達一個錯誤的信號——孩子會以為在干自己的事情時,忽視你對他說話也沒關係,這裡他說了算。
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孩子,只會讓孩子養成自動屏蔽你說話的習慣,而且他也不會在你第一次要求他做某件事的時候集中注意力,因為孩子會覺得,反正你總會再次提醒他的。
這是一個「權力的遊戲」,如果你允許孩子的這種行為繼續下去,你的孩子可能會越來越忽視你的合理要求,甚至想要控制你。
如何阻止:這種情況下,父母要記住:不要在房間的另一頭遠遠地跟孩子說話,走到孩子面前,告訴他需要做什麼。
讓孩子看著你說話,並且回答:「好的,媽媽。
」而你摟著孩子的肩膀,叫出他的名字,並請求他關掉電視,這些也有助於獲得孩子的注意。
如果孩子不馬上行動,讓他承擔後果—比如,一周之內都不能玩他沒有收好的玩具,或者這一周都不能看電視。
擴展閱讀:
孩子受欺負,要不要教孩子「以牙還牙」?這11點建議爸媽看一看
孩子這6個小習慣關乎一生,媽媽千萬別不當回事
當你家孩子有下面6種習慣的的時候,各位媽媽千萬不要忽視,別看是小小的習慣,卻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特別是在暑假期間,孩子更容易放鬆散漫,我們要更重視。
孩子這些「隱性」不良行為,千萬別忽視!
作為媽媽,在日常的生活中,當你三四歲的孩子出現說謊或者不吃飯的行為時,你一定會特別緊張,總覺得這種行為會對孩子的身心所有損害。但是還有一類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也對孩子有傷害,但父母卻常常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