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愛他的媽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的一生中有兩個家。

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

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成家的那個家,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而作為父母請你一定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

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

你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家庭幸福。

什麼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最好?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

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否認孩子父母親的其中一方,等於無意識里也否認了孩子的一半。

再者,孩子是由父母的細胞結合而來,因此每個孩子的潛意識都希望爸媽是結合的。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研究,當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也就是吃飽穿暖之後,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愛與歸屬感,它們像心靈的食物,若是得不到,會令人感到空虛沮喪。

孩子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麼,孩子是透過什麼方式與父母連接的呢?如同前面提到的,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為透過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覺「我們是一起的」,這就是歸屬感的需求。

如果孩子對其中一方的連接有所缺乏,將會讓孩子感到空虛遺憾,而最令孩子難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結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例如,爸爸對孩子說

「你媽媽死愛錢,你以後不要像她一樣!」

「你媽媽愛嘮叨,你以後不要像她一樣嘮叨!」

「你媽媽都不顧家,你以後千萬不可以像她一樣!」

這樣的孩子肯定會受到心理暗示,媽媽在他心裡的形象和位置都會受到影響,同時他長大後也會出現這些行為:懶惰、不負責、死愛錢、愛嘮叨、不顧家。

有人說,我只放在心裡沒說出來呀!不要自欺欺人了,孩子的感覺無比敏銳,就算表面上沒說,如果你心中有這些信息,一定會在無意識里顯露出來,而你的孩子一定會感受到。

當夫妻因為對方的行為而否定他/她身為父母的身份,孩子就會和被排除的一方做出相同的行為模式。

簡單地說就是,當你越不尊重對方,孩子就會越像他/她。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既然與父母連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來滿足孩子連接父母的需求。

所以說父親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愛媽媽。

」首先,因為孩子在幼年時對媽媽的依賴更多些,而一個生活在丈夫愛中的女人,她會寬容待人,性情也更加溫潤安定,更有利於子女成長。

其次,對男孩子來說,這種愛的教育,會教給孩子今後如何對待女性,為穩定和諧的家庭關係打下基礎,如果你找了這樣的男孩子做女婿,大可放心,他會像他父親一樣愛你的女兒;對女孩子來說,父親的愛、陽剛、負責任、振作、寬容,也是今後她找對象的標杆。

我們主張,爸爸媽媽把應該生活的重心放在彼此身上,而不是兒女身上。

因為在和睦家庭里成長的孩子,父母給孩子營造了一個充滿愛的環境。

一個在父母恩愛、溫暖地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知道如何表達愛、付出愛,更容易有安全感、幸福感。

對於他人的關愛也會心懷感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