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雅舒教育方式:我還小,讓我再依戀你一會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禕七

公眾號/禕七

馬雅舒的教育方式遭網友轟炸,到底怎麼了呢?

無外乎就一點,說她太溺愛孩子,過於遷就孩子。

在《媽媽是超人》節目裡邊我看到的幾個片段確實是這樣:

1、在市場裡,馬雅舒定的規矩是先買水果再買麵包,而孩子一定要先吃麵包,一開始媽媽還是很堅決的,後來孩子兩眼汪汪求媽媽,她妥協了。

2、有一次吃飯,媽媽讓孩子吃蔬菜,孩子搗亂把飯打翻在地,媽媽很生氣,也很崩潰,可又能怎樣?便自己蹲在地上收拾起來。

後來孩子玩鬧也不去睡覺,情急之下打了媽媽,媽媽本想藉此好好教育一下孩子,就讓孩子罰站,誰知孩子也很強硬,死活不肯道歉。

就那樣一直僵持不下,最後看到孩子哭了,心有不忍,只能抱起孩子,再一次妥協。

3、米雅去幼兒園上學,孩子不想離開媽媽,很排斥去學校,和媽媽忍痛分離,孩子要求抱抱,父親堅決讓孩子自己走,為此媽媽跟爸爸發生爭執,我想,如果沒有爸爸在場,她會接著妥協。

4、孩子在學校的一些表現,比如不能單獨去廁所,被學校老師告知一定要儘快解決,否則將退學處置,在媽媽看來,這對一個3歲的孩子有些過分,要一步一步慢慢來。

5、給孩子洗完澡穿衣服過程中,媽媽讓孩子自己提褲子,孩子說什麼也不提,媽媽好言好語勸她說,明天去學校,沒有媽媽,你要自己做啊!但孩子死活不肯,無奈下媽媽只有妥協了。

就這樣一度妥協......

馬舒雅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要慢慢教,但不意味著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一度妥協。

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孩子會越來越依賴父母,反而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媽媽愛孩子沒有什麼不好,但要有一定的方式,在米雅3歲大這個年齡階段有她固有的行為特徵。

3歲的孩子,情緒支配心理,感興趣的事物便會有積極的情緒,不感興趣的就會消極對待。

他們總愛說不好,我不要等等。

這個階段,孩子同樣有很強的依賴感,根本離不開父母,所以馬雅舒在送米雅上學時,孩子幾近崩潰,哭泣不止。

3歲的孩子的社交性交往關係開始擴展到和其他人交往,樂意與小朋友在一起玩遊戲。

因此,在家庭和幼兒園兩個環境中接受好的教育,對孩子成長很有利。

在這個階段,打罵孩子是沒有用的,要平靜地接受這場風暴,對待他們不要強制,不要粗暴,也不能遷就和縱容。

馬舒雅其他的方面做法都無可挑剔,但過於遷就和縱容孩子這一點就很致命,而自己似乎還沒有意識到。

在兒童3歲這個時期,孩子的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都比較自如了,能完成一些比較大的動作,比如獨自吃飯、穿衣服,上廁所等,意味著,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習慣。

當家長的要抓緊培養孩子的這方面能力,不僅不要怕浪費時間,不要妥協,要陪著孩子,耐心的完成每一步。

這一點馬舒雅老公羅伯特做的很對,他說,要孩子儘快學會獨立,學會放手,是養成獨立的一部分。

去幼兒園他沒有抱孩子,他覺得,孩子必須得放棄依賴,她必須得接受這就是她以後新的生活方式了。

同樣,後來去幼兒園,孩子主動走向老師,羅伯特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父母放手不代表不愛孩子了,而是讓她漸漸脫離父母的保護,學會獨立

這並不容易,父母要下定決心幫助孩子走過這一關。

不僅僅是3歲,4歲,5歲......12歲,兒童時期尤為重要,父母都不能鬆懈,要把握好孩子不同階段具有的心理特點,在相對應的階段對孩子進行正面、健康的培養和引導!這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學習、事業、婚姻、家庭等方方面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