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對孩子吼叫了,無效至極好嗎?這些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Marko Rop 作品)
撂狠話就好比「狼來了」,不是長久之計
01
04 0
上周六閨蜜聚會,可把我忙壞了。
老公出差不在家,家裡只有我一個人做飯、收拾家、照顧孩子,你們懂的,這些事明明我最不在行了。
好在小魚回來了,還能幫幫忙,貼心小棉襖沒白生~
閨蜜們都有孩子,聊天的話題自然也離不開這些寶貝疙瘩。
每次聚會,必吐槽。
閨蜜A家是個男孩兒,和我家小魚一樣大,也上初一。
但是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距還是蠻大的,尤其是上了初中後,那叫一個皮,嚴重時能把閨蜜氣哭。
閨蜜說:「你說我做什麼不是為了他好,可這孩子是越來越不聽話了。
小時候我還能和聲細語的哄哄他,你說現在都十幾歲的大孩子了,我要是不吼他,根本鎮不住他。
關鍵是,每次吼完,下次同樣的錯誤還犯。
」
我在一旁偷笑說:「你覺得是為孩子好,孩子可不一定這麼想。
」
相信很多家長也和魚媽的閨蜜一樣,管不住孩子就開始吼,為的就是能夠在短時間內震懾住孩子。
可是發現,這法子用一次兩次還行,次數用多了,孩子就免疫了。
怎麼會這樣呢?
為什麼我們的苦口婆心,我們的諄諄教誨,到了孩子那裡完全失效了?
02
撂狠話就好比「狼來了」,不是長久之計
很多家長,尤其是媽媽們,很喜歡對孩子撂狠話。
一是因為大多數家庭都是媽媽管孩子比較多,二是媽媽帶孩子事無巨細,要求也比較多。
可孩子不是任大人擺布的洋娃娃,有時候你越吼他、嚇唬他,他就越是叛逆。
閨蜜形容他兒子就是「三不急」,不著急吃飯、不著急睡覺、不著急寫作業。
每天都要她催,做高管的她脾氣又大,說不上三句就開始吼。
閨蜜給我舉過無數個讓她惱火的時刻。
比如:早上都收拾好了準備去學校,你著急地不停催,他卻還在慢吞吞繫鞋帶;
你讓他自己做作業,半個小時過後,作業本上一個字都沒寫;
帶他去商場,你在買東西,千叮嚀萬囑咐他一定要跟緊你,不要亂跑,誰知一轉頭,人沒影兒了……
這些事擱誰誰都頭疼。
每每此時,魚媽就慶幸自己生了個閨女。
不過看似孩子是不聽話,這背後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心理專家武志紅老師曾在他的著作中談到,孩子面對你的怒吼卻仍舊磨磨蹭蹭是對家長的一種心理反擊。
看似孩子們並沒有和家長發生正面衝突,但其實孩子對於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是不滿的,但大多數孩子都明白家長的苦心,知道尊重長輩,所以根本不會暴力反抗。
可是面對強勢的父母,長期在這樣的壓抑下,只能通過磨磨蹭蹭、唱反調這樣的方式進行反抗。
生活中大家常用的「再不走,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裡」 「再這麼瘋跑,以後再也不帶你出門」「再敢頂嘴就把你的屁股打爛」……
通常這樣吼幾句,效果遠比我們和孩子講道理要起效快,可只是治標不治本。
吼的次數越多,作用就越小,到最後孩子乾脆不怕你了。
說來慚愧,小魚小時候,我也曾用過這樣的法子,現在那是萬萬不會用的,否則不知道會在小魚的心裡留下怎樣的陰影。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求孩子呢
知乎上有人問道:「如何看待父母愛提『別人家孩子』?」
其中點讚最多的一個答案是:因為「和逼自己比起來,逼孩子容易多了。
」
中國家長的一個通病就是對下一代總是給予極大的厚望,可是卻不懂得對孩子「量體裁衣」。
說實話,魚媽也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深有同感,因此在有了小魚後,我都很「刻意」的給小魚營造一個良好寬鬆的成長環境,實在不想把她逼得太緊。
適當的嚴厲能夠起到督促作用,而太過分的嚴厲就變成了逼迫,這樣的教育可能會成就一個孩子。
例如,郎朗、例如董卿,但是還有許許多多我們看不到的「失敗」案例。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是俞敏洪老師大力推薦的一本書,作者賈容韜,原本事業小有成就,但爸爸這個身份卻被他當的一塌糊塗。
賈容韜的兒子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不良少年」,有深度網癮,學習成績倒數第一、還經常在學校里參與打群架,甚至一度被勸退。
一開始賈容韜和所有的爸爸一樣,對孩子進行暴力教育,打也打過,罵也罵過,甚至跑到學校里鬧。
可是孩子非但沒有改觀,卻變本加厲,最後連學都不上了,每天就在網吧里泡著。
相信任何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崩潰,賈容韜也一樣,但他沒有放棄,不僅如此,他還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關掉自己的用心血打拚出來的公司回家陪兒子,確實很「任性」,但魚媽是相當佩服這位爸爸的魄力。
如果你想改變一個人,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他,賈容韜正是這麼做的。
孩子犯錯,他不再採取暴力解決,而是耐心努力溝通。
孩子邋遢不講衛生,他先從自己做起,每天將所有的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
孩子不愛學習,他每天堅持大量閱讀,努力營造學習氛圍。
努力終於有了成果,看到為自己做出如此多改變的父親,他的兒子也被自己的父親感化了,開始減少去網吧的次數。
可小孩子的意志力始終還是差一些,有次他兒子又被同學攛掇去網吧通宵,第二天一早才偷偷摸摸回家。
看到滿臉愧疚的兒子,賈容韜並沒有像從前一樣打罵,而是把飯菜準備好,對他兒子說:「雖然你又去了網吧,但你的進步是驚人的,進網吧的次數已經大大減少,這證明你是有毅力的人,離成功不遠了!連網魔這麼強大的敵人你都能戰勝,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賈容韜戰勝了自己,改變了自己的脾氣,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他的兒子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戰勝了自己,最終徹底戒除了網癮,考上了重點大學。
可見,想要生活有所改變,要首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想要孩子改變更應該從自己身上找突破口,因為你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03
魚媽支招,這樣和孩子溝通更有效
1. 不要帶著負面情緒和孩子溝通
小貓小狗對於主人的情緒感知力都是驚人的,何況孩子,他們對於大人的情緒感知力更加敏感。
孩子犯了錯誤,如果我們做父母的只是一味的指責、數落、抱怨,孩子可能並不會把你對他說的話聽進去,因為你的情緒遠遠覆蓋了你說話的內容。
所以,孩子會更加不知所措或者更叛逆。
因為他在忙著和你的情緒對抗,根本沒有心思考慮接下來該如何改正。
因此在和孩子溝通時,儘量在控制好情緒之後再進行。
2. 孩子越大嘮叨要越少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主意識和自尊心都會越來越強,尤其不喜歡家長過度嘮叨。
因為在孩子眼裡,他們在自己的心裡有主意,不希望被干涉。
家長話太密,就等於把自己的話變成白色噪音,時間一長很容易被孩子免疫,所以經常會出現,你苦口婆心嘮叨半天,結果孩子一臉懵的情況。
不是他們故意不聽,而是太多的嘮叨沒有任何含金量,直接被過濾了。
所以平時少說,有重要情況,談一次話,完整透徹地解決,才是王道。
3. 多肯定,少說不
孩子比成年人更需要別人的肯定,但是他們又常常會做出讓成人無法肯定的事情。
怎麼辦呢?
其實魚媽曾經備受這個問題的困擾,因為魚媽對於小魚的管教氛圍其實是很輕鬆的,但這樣也有弊端,就是小魚很容易得意忘形,尤其是小時候經常會做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比如,我在給魚爸熨衣服時候,趁我不注意她也像模像樣地拿起電熨斗熨起來,結果沒掌握要領把衣服熨毀了。
說實話看著好幾百塊的衣服變成那個鬼樣子,我真是氣不打一處來,要是小魚再把自己燙到,我更是得瘋。
要擱我從前的脾氣,小魚絕對是少不了挨頓臭罵的。
但是我也在成長嘛,知道孩子只是出於「想幫幫媽媽」的善意,於是還是把脾氣忍住了,不僅口頭表揚了小魚,誇她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知道心疼媽媽。
同時,再把用電熨斗的危險後果告訴小魚,效果出奇的好。
這孩子直到現在,自我保護意識都很強。
試想,如果當時,我對小魚一通臭罵,後果會是什麼樣呢?
否定孩子做的錯事,有時候也要講究方法,方式不當很容易毀掉一個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
4. 不要用「威脅」當做武器
「再亂買零食,下個月別想有零花錢」、「再不好好聽數學課,暑假就甭去夏令營了」、「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周末只能玩遊戲兩個小時,以後再讓我發現,把你電腦沒收。
」
拿各種各樣的條件「威脅」孩子是很多家長的法寶,當時可能見笑很快,但是你會發現沒多久老毛病又犯了。
我們總是用錯誤的塞子去堵窟窿,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做那些事,那些事有哪些壞處,孩子一無所知,他們只知道如果做了,就會失去什麼,卻不明白家長行為背後的真正目的。
怎麼可能標本兼治呢?
所以孩子做錯事,講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遠比你胡亂「威脅」孩子要好得多。
培養孩子本身就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無論我們再怎麼急於求成也無濟於事。
孩子需要的是和風細雨的灌溉,而不是狂風暴雨的澆灌,所以吼孩子不是愛他,真正的愛是懂得克制。
我是魚媽,關注K12階段所有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我們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學習;幫助家長孩子建立良好的心態;關注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