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個年齡段的孩子罵不得更打不得!家長們注意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打罵並不是好的少兒教育方法,據了解長期在父母打罵教育下成長的孩子會出現一種總是想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管束的心理。

在少兒教育方面不想做到後悔莫及,爸爸媽媽們就不要再繼續做這樣的錯事了!

做為父母儘量要學會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不罵孩子,在少兒教育方面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最理想的狀態。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切記不要急於打孩子,因為父母的衝動通過打罵孩子得到的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每當這時候,作為父母的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

比如,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很讓我傷心!」等話語來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這樣做有助於平復自己的不滿情緒,這樣做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可以促進孩子的反思。

用自然後果來懲罰孩子犯的錯,做家長的你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學會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

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

比如,牛奶打翻了,孩子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有利於避免孩子再犯同類型錯誤。

家長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可以對孩子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而是通過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限制他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教訓。

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

當然,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比如,如果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動畫片的時間。

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打孩子,不僅不能指出孩子的錯誤,還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從而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這時候的孩子,因為著眼點在父母激烈的情緒上,往往不會認為自己有錯了,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如果出現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比如,在多次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孩子依然不停鬧騰而影響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圍人和周圍的環境時,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

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麼會挨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

打的時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後,一定要給孩子適當安慰,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

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12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

打罵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感也越來越強。

6歲後的孩子就已經是懂道理的年齡了。

這時,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裡產生負面影響。

文章來源:未來星藝術學校(http://www.chinawlx.com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媽注意了! 千萬別打這2個年齡段的孩子!

打罵並不是好的教育方法。長期在打罵下成長的孩子總是想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不想後悔莫及,爸爸媽媽們就不要再做這樣的錯事了!1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的狀態。當孩子犯錯誤時,...

不打不成器?如何「打」孩子更有效?

新時代的父母,已經沒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觀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讓自己不打孩子。這應該是一種社會的進步。通常情況下,父母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後悔。生怕打孩子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不良的陰影,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