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窩裡橫寶寶,媽媽得怎麼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在外人面前特別溫順,說話細聲細氣,不喜歡招惹事非,遇事也老是躲著,甚至受了委屈,被欺負了也能忍著不哭不鬧不發脾氣。

可寶寶在家裡卻完全是另外一種面目:要什麼就要給什麼,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還摔摔打打,對家裡人稍有不滿就大發脾氣,是個典型的「窩裡橫」。

時間長了,媽媽有些擔心:寶寶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一味遷就下去的話,寶寶會認為家裡人為自己做的事情、容忍自己發脾氣是理所當然的。

隨著寶寶的成長,需求越來越大,一丁點小事得不到滿足都可能會大發雷霆。

於是媽媽把寶寶放在陌生環境裡,讓他多接觸外界環境。

寶寶在家哭鬧時,也視若不見。

漸漸地,寶寶地哭鬧減少了,但寶寶也越來越不開心。

奶奶實在看不過去:這麼大個小孩怎麼老讓他待在陌生環境裡,他又不認識誰,可憐兮兮的在那有什麼意思。

小孩還小,有點脾氣是應該的,誰家寶寶不是寵著養,他有什麼想要的那就給他,他有點脾氣,也讓著他,誰見過大人和小寶寶計較的。

這樣寶寶有什麼要求奶奶都設法滿足他,寶寶顯得特別開心,但有時也太無理取鬧了,並在在外面越低聲低氣,回到家來越脾氣蠻橫,而且越來越喜歡待在家裡,根本不想出去跟其他人接觸了。

關心和寵愛寶寶不等於一要什麼就給,一哭就哄,一發脾氣就讓。

這樣下去,不僅寶寶的脾氣會越來越差,而且還會讓他覺得,外面的人待他都不好,情願整天窩在家裡當個「小皇帝」。

關愛寶寶也需要適度,他正常的一些要求可以滿足,也可以適當地發發脾氣。

但要講個尺度,什麼都謙讓著他,遲早會變成「混世魔王」。

而且寶寶也應該學會獨立面對陌生環境,正常地跟他人交往,而不是一味的躲避和隱忍,長期縱容他的這兩種性格,長大後可能會發展成「人格分裂」。

一般來說,寶寶養成「窩裡橫」的性格,多半是因為家長的過分保護和溺愛。

如果寶寶是隔代帶養的,則更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

這些家長在家裡,為了讓寶寶開心,總是千方百計地順著他,凡事以寶寶為重。

這樣很容易滋長寶寶的壞脾氣,養成寶寶稱王稱霸的習慣。

這樣的寶寶在外與同齡夥伴的交往中,往往會像在家裡一樣,指使別人,但小夥伴可不吃這一套。

寶寶遭到小夥伴的拒絕,會泄氣難過,經過幾次這樣的挫折,會採取逃避的方法,躲在一旁生悶氣,拒絕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而回到家中,寶寶在外累積的不滿情緒和怨恨會自然向家庭的弱者發泄,以自己在家裡更加橫行霸道來補償在外受的委屈,達到心理上暫時的平衡。

要改變這種狀況,最關鍵的一點是改變家庭溺愛的教育方式,對寶寶要嚴愛相濟,要讓寶寶知道,他在家庭中的地們是家庭普通一員,和其他人沒有什麼區別。

對於寶寶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讓寶寶自己嘗試去做。

由於在這之前一直是家人幫著他做,所以,一開始他還會說幫我做,這時不能再答應他的要求,而是認真地告訴他:「自己試著做做看,相信你一定可以。

」寶寶會漸漸地鼓起勇氣自己試著做起來。

寶寶有一點努力,有一點成功,都應當及時地誇獎寶寶,讓他有信心做得更好。

改造窩裡橫,家長一定要有規有則,並且全部家長都要遵守。

明確地跟寶寶說清楚:如果正常的要求,有道理則可以得到滿足;如果家長認為要求不合理,會給你解釋,但你不能哭鬧;如果在外受了委屈,好好說,家長會幫你分析,好好安慰你;不管發生什麼,如果你採用發脾氣的方式,家人則不應理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孩脾氣不好怎麼教育

1、首先,家長不能對孩子發脾氣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對孩子發脾氣,因為您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反而會成為孩子亂發脾氣的榜樣,也會對孩子的行為起到一個反強化的作用。

寶寶暴脾氣怎麼辦?來,教你見招拆招!

相信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困惑,寶寶小的時候,乖巧可愛!隨著慢慢長大,脾氣也越來越大,一旦不滿足的他的要求,輕了就是又哭又鬧,再嚴重點甚至還會打人罵人,這樣的寶寶,媽媽們到底該怎麼辦呢?那麼,是什麼讓...

為什麼孩子容易脾氣暴躁 言出必行來解決

現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獨生家庭,生活條件優越了,脾氣也大爺起來。這類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不合心意就摔東西,家裡的小皇帝尊稱並非浪得虛名。孩子從小脾氣暴躁,對其的成長和人際關係都是不利的,而家長在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