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讓熊孩子家長困擾的問題,這麼回答就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我們還是懵懂無知的孩子的時候,面對一些大人的問題都充滿了好奇,然而似乎我們都不能從大人口中得知正確的答案。

即使是現在的孩子也會面臨這些問題。

即使是現在這些問題很多人仍然找不到很好的方法跟孩子解釋,比如孩子問,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關於暴力,關於金錢,等等一些連大人都很想迴避的問題。


今天小編整理了這些問題,以及父母該怎樣跟孩子解釋才是最好的,要知道每一個敷衍的解釋可能會影響孩子很長時間。

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家長覺得讓孩子過早的知道這方面的知識是沒必要的。

這裡說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世界上有很多兒童在幼年就受到侵犯,而受到侵犯的時候孩子甚至說不出到底是哪裡被侵犯了,或者說因為這個話題父母都會覺得羞於啟齒,孩子會選擇默默忍受。

這方面的教育應該是機會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


其實對孩子來說,爸爸媽媽越若無其事的陳述,孩子更能健康的接受。

這個道理顯而易見。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知道,尊重別人和自己身體的自主權

告訴孩子身體的有些部位是不能給別人看到,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但是我們用很敷衍的說法來告訴孩子的話,可能他們也不會當一回事兒。

遊戲里都是這樣的啊,我為什麼就不可以打他?

家長先要同情孩子的情緒。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打人的一方,家長應該先做出接納心情的表示:孩子你剛才不高興了?是因為什麼啊?不管是多麼荒謬的理由,都要認真傾聽。

然後,引導他的同情心:我理解你很生氣,但是如果換做你被打,你會有什麼感受?最後在鼓勵孩子去思考,那我們來想像下次不高興時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你會發現孩子的答案比我們想像的要好太多了!而如果孩子是被打的一方,道理也是一樣的,傾聽,引導反思,鼓勵孩子自己找到解決方法。

無論是哪種情況,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學會保護自己很重要,絕對不可以以暴制暴。

更多的滿足不是愛

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對家長拳腳相加,原因只是家長沒有滿足孩子的願望或者要求。

這種情況,一時的退讓與滿足,會讓孩子習慣去使用暴力達到目的。

要讓孩子明確到你的堅定立場,你的暴力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媽媽,大家過節都喝酒,為什麼小孩子不能喝啊?

正面而直接地告訴孩子要遵守規則

很多家長都知道未成年人不能飲酒,卻不知道究竟為什麼,所以容易忽視「它」對孩子的傷害。

酒精會刺激前額葉的發育,它是大腦理性中樞里最晚發育成熟的,18歲左右才能穩定,25歲才真正成熟。


如果孩子對酒表現出強烈的好奇,你可以這樣說:等你18歲那天,我會請你喝人生的第一杯酒。

如果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你可以這樣說:就像紅燈停綠燈行一樣是必須要遵守的,未成年不能飲酒。

自制力教育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有些父母認為,限制孩子的行為就是不愛孩子。


但事實剛好相反,如果你不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才是真正不愛他的表現。

因為沒有自制力,讀書不會好,與人交往不會順利,未來會變得一團糟。

所以家長們應該藉由未成年人不該做的事,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我就要買那個!我就要,就要嘛!

從小讓孩子懂得,每件東西都值得珍惜,不是越多越好

讓孩子建立正確的物質觀,比如,媽媽可以這樣說:你有十個機器人,那你和每一個機器人玩兒的時間就少了,不是很可惜嘛,不如,就有一兩個機器人,好好的和它玩兒不就好了嘛!

限制孩子得到物質的過程,其實是培養孩子得到幸福的能力

如何得到幸福?制定一個目標,然後努力去做,並且達成,那一刻的成就感就是幸福感。

所以,爸爸媽媽在限制孩子得到物質的過程其實是在培養和提升孩子得到幸福的能力。

給孩子買一樣東西,先考慮到有沒有必要,然後在看是否能讓他自己掙到,而不是你送過去的。

不管如何,都不應該給孩子家庭經濟能力之外的東西。


有些家長竭盡所能,甚至縮衣節食,只為給孩子最好的。

這樣,父母的壓力會很大,和孩子溝通時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比如「我都這樣了,你還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嗎?」這可不是積極有效的溝通方式。

你不如讓孩子知道:其他孩子所炫耀的物質上的擁有都是他們爸爸媽媽的能力,而真正可以為之自豪的是自己的能力,比如誠實,樂於分享等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