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長補短「隔代教育」也能雙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庭教育的角色擔當」系列報導(之四)】

取長補短「隔代教育」也能雙贏

記者 陳嘉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職場競爭日趨激烈,年輕父母可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少,撫養和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祖輩肩上,由此形成了所謂的 「隔代教育」現象。

越來越多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代替、幫助兒女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

「溺愛孫子」、「觀念陳舊」式教育已經過時,如何使「隔代教育」日趨理性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正遊走於傳統與現代教育的角色轉變之間。

「隔代教育」成為普遍現象

12月12日下午4時20分,正值小學低年級放學時間,記者在橋西一所小學校門前看到,前來接孩子的家長絡繹不絕。

放眼望去,龐大的家長隊伍中大多是中老年人,偶爾能看到幾張年輕面孔。

「今天孩子們到現在還沒出來,都等十多分鐘了。

」一位手上拎著一袋蔬菜,年約60多歲的老人,一邊跟身旁的一位年齡相仿的老人聊天,一邊朝著校門內張望。

這位老人名叫張蘭枝,家住明德北街某小區,由於平時兒子兒媳忙於工作,從孫子生下來起,就由她和老伴兒負責照顧。

從接送孩子,到料理生活起居,甚至輔導功課,都由他們全權負責。

「兒子兒媳都忙於工作,處在事業的上升期,我們退休在家,幫忙帶孩子,也是情理之中。

」張蘭枝告訴記者,小區里很多孩子都是由老一輩在照顧,「我們也樂意帶隔輩子孫。

53歲的陳淑華是內蒙古人,為了帶外孫女, 她提前辦理了退休, 和老伴兒一起從老家來到我市。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老人就該給年輕人分憂,我們發揮餘熱嘛。

」陳淑華說,老人帶孩子,最大的好處是用心、安全。

陳淑華的女兒介紹,媽媽不僅幫著照顧孩子,還負責做飯。

這樣下班回家後,他們能吃上現成飯,一家人坐在一起很熱鬧很溫馨。

月月4歲多,會唱歌,會認字,會背誦古詩,數數可以數到50,都是姥爺教的,月月的爸爸媽媽都很高興。

記者了解到,退休後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一輩約占半數以上,尤其是低齡孩子家庭,祖輩的「隔代教育」 甚至超越了父母的親子教育,占據了孩子教育的主導地位,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祖輩找准教育角色其樂無窮

市民馮子默說,她的孩子皮皮今年4歲了,一直以來由媽媽和婆婆輪流照看,她從來沒有和家人紅過臉,也沒有太多的教育分歧。

馮子默介紹,在皮皮出生之前,她的媽媽就開始向朋友學習照顧孩子的經驗, 還買回了很多育兒書學習,等到孩子出生後,孩子的小勺、碗筷每次使用前都用熱水燙,放在特定的地方,什麼時候該增加哪方面的學習知識,媽媽都會提前與她商量, 如果倆人發生教育觀點分歧,媽媽就會搬出書本,然後一起討論過後,再決定採用誰的教育方法。

和婆婆相處,馮子默更是格外留意。

在看孩子之前,馮子默就把自己的一些教育理念與婆婆分享了,比如孩子作息時間、吃飯口味、學習內容等。

「現在老人接觸東西比較多,也很好學。

」馮子默這樣評價母親和婆婆。

聰聰的爺爺退休之前一直從事中學教育工作,接觸過許多因家庭教育不當引發的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例子。

所以,當孫子聰聰出生後,聰聰的爺爺就把自己積累的經驗,用在了聰聰的早期教育上。

儘管聰聰的爺爺在育兒方面很有一套想法, 不過他始終認為,教育孩子的主力軍應該是父母,長輩只是一個補充。

聰聰常常輾轉於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三個家庭之間, 所以他們達成共識,注重保持思想的統一與協調。

姥姥、 奶奶注重照顧聰聰的生活,教育問題則以聰聰的爸爸和爺爺、姥爺為主,培養聰聰的特長則由媽媽負責。

即便是這樣,聰聰的爺爺覺得,在教育第三代的問題上,祖輩應經常和自己的兒女溝通,做好配角。

「各司其職」孩子健康成長

在我市,一半以上的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長大的。

「隔代教育」古已有之, 在當下,相對親子教育而言,「隔代教育」 已經成為一種無奈。

實際上,完全沒有必要糾結於「隔代教育」,更不能刻意把「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對立起來。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當孩子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時,我們往往充滿情緒,向「隔代教育」的問題方面靠攏,有意無意間誇大了「隔代教育」 的弊病,認為「隔代教育」落後於時代發展對孩子成長的要求。

有專家認為,無論是站在教育學還是社會學的層面審視,「隔代教育」都不是一個絕對不利的教育模式,不能在強調親子教育重要性的情況下,貶低了「隔代教育」。

理性的做法是既注意到「隔代教育」中的問題,也重視其中的積極作用,使「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無縫對接,共同發揮教育孩子的重要功能,進而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隔代教育」儘管有溺愛等問題,但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比如傳承勤儉節約等優良傳統,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關係等。

另外,在教育理念上,老年人喜歡按經驗行事,年輕人相信科學,老年人注重生活照顧,年輕父母注重智力開發,這些未嘗不是可以進行有效互補的。

「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是教育孩子的兩隻大手, 只有二者配合、共同教養,才能實現共贏。

必須要明確的一個前提是,「隔代教育」要協助親子教育。

老人要將教育孩子的決定權和主動權交給年輕父母,讓孩子形成明確的家庭等級觀念,當祖父母和爸爸媽媽意見不統一時,要聽爸爸媽媽的,這時家裡才會形成恆定的權威和統一,否則孩子就會「鑽空子」。

而且,年輕父母相對來說更能狠下心建立規則,如果祖父母能配合年輕人「立規矩」,就更容易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老人要學會做好「第三方」。

比如,年輕父母管教孩子時,祖父母不要插手。

年輕父母訓孩子,不僅是因為孩子犯了錯,更是在培養孩子懂規則、 守規矩。

此時,老人需要做好「第三方」角色,協助年輕父母解決、調停問題。

而不能出於心疼孩子, 沒有原則地保護孩子,拉偏架,反倒搞得一團糟。

採訪中,專家普遍認為,在當前和未來一個很長的時期,「隔代教育」仍將是無法迴避的選擇。

「隔代教育」的弊端需要正視和儘量克服, 它積極的一面也要充分利用。

加強引導,辯證看、務實辦,才能避免公眾情緒走向偏執,應該相信孩子完全可以在「隔代教育」中茁壯成長。

【結束語】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家庭教育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線」,如何教育培養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大事。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家庭教育應重在結合自身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模式。

父母與祖父母都需要更新教育觀念,同時尊重對方的施教權利,尋求一種互補的合作關係,並能夠採取有利於孩子個性、才智和身心健康成長的教育方式,並讓孩子樂於接受,於孩子的人生成長才是有益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教育路上,父母陪伴是關鍵

年輕父母在打拚工作,沒太多時間陪伴孩子,隔代教育在社會中仍然普遍存在。對於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孩子這是常有的事。當然這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爺爺奶奶沒有工作壓力,不會嫌孩子煩,他們脾氣也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