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的終結——低年級小學生家長陪娃寫作業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網絡上沸沸揚揚都在討論家長陪娃寫作業的問題,看了一圈,感受到一個個無比用心、用力、上心、上火的家長處在陪讀的水深火熱之中。

看著評論區的留言,有一些媽媽描述陪讀體驗非常有意思,但笑過之後又覺得無比累心——大人累、孩子苦。

陪讀的目的是什麼?

是否需要一直把陪讀進行到底呢?

孩子做作業好壞的背後又與家長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估計每個家長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學之後,自覺自律省心放心,最好學習還非常好,不用大人多操心。

但當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又發現孩子跟自己期望的不同,尤其是對於放學後的作業問題,經常有一種「捏著眼皮擤鼻涕」的感覺——有勁使不上,干著急。

我身邊有好幾個媽媽都為了孩子做作業磨蹭而著急上火,有些甚至乾脆把娃丟到晚托班,由晚托的老師帶著寫作業去了。

仔細觀察了熟悉的幾位家長,發現這幾個家長都屬於對孩子的學習很上心,經常處於催促、監管、督促孩子學習的狀態中。

但自己的情緒狀態不夠穩定,因為孩子的作業問題導致情緒失控時有發生。

而我身邊也有不少學習省心、不讓大人操心的娃兒,比如我家的這個。

自從上小學後,自律能力越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也有所提升。

除了初入小學的第一個學期,因為不識字,需要做作業時大人在旁邊幫著讀讀題目以外,從一年級下學期就不再讓家長費心她寫作業的問題,幾乎都是在學校自覺寫完作業,很少把作業帶回家。

而我們做家長的也樂得清閒,不再管她的學習,由她自己安排屬於自己的課外時間。

也許你會認為,是因為孩子的個性不同,才會讓有些家長著急上火,有些家長輕鬆自在。

但我想說的是,每一個輕鬆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努力和用心。

如何終結陪讀,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自我管理自己的學習生活呢?對於這個話題,不管願不願意終結陪讀,我總覺得這裡面是有一些觀點可以拿出來討論一番的。

觀點一 孩子的成長環境離不開父母的心境狀態

薩提亞有個非常棒的觀點,就是——「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投射」,不管你認不認可,也多少會贊同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狀態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雖然每一個孩子天性不同,都有其獨特處,但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否能夠給予足夠的空間讓孩子自在發展,經常處於安全模式中很重要。

孩子心目中的「安全」,來自於父母心境的平和與放鬆。

當在一個放鬆、無壓力、相對自在的環境中,孩子會更加願意探索新鮮事物,激發內在的求知慾和探索欲。

所以,如何保持父母的平和而放鬆的心境,讓每一個家有小屁孩的家長們懂得尊重各自的界限,尊重彼此、更有效地跟孩子溝通與交流成了父母所需要掌握和學習的一門學問。

不要說「我的脾氣是天生的」、「我就是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之類的話,孩子成長的同時,父母也需要做成長。

這個成長是更高層次的成長——內在的個人成長。

要想孩子狀態好,每一個家長都需要學習向內看自己,嘗試看到自己的各種期待、渴望、感受、觀點,學習看到所有行為背後的真正根源所在,只有這樣,才能更真實地面對自己、面對孩子。

當能夠看清自己時,才會更從容地學著做自己,平和穩定地接納更多人事物。

觀點二 看清界限,鼓勵孩子做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把本該屬於孩子做的事情不自覺地攔在自己身上,哪怕孩子沒有向我們求助,我們也會下意識地認為指導孩子、讓孩子不走彎路是父母應盡的職責。

胳膊太長越界管理並不見得是好事,無形之中就是在宣稱對方是無能者,我們不信任對方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做好自己,「我行你不行」的模式盡顯無遺。

當我們做父母自以為好心地越界「幫助」孩子時,時間久了,孩子內在就會有一種無力感,覺得不靠父母的協助自己是無法管理好自己的,久而久之,一個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無法自律、無法負責的孩子就養成了。

這時候,可能我們還以為孩子天生就是這幅德行,恨鐵不成鋼,反而不知這一切都是無形之中父母的「傑作」。

當孩子越來越大,越來越不需要父母幫助就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時,只要孩子不張口尋求幫助,我們做家長的需要學著信任、放手給孩子一個試錯的空間,讓孩子在一次次看似失敗但又無比接近成功的「試錯」中發展自己的自信、獨立、動手能力,我們僅僅要做的就是適時引導、不斷鼓勵、給予欣賞,做一個耐心而富有激情的「崇拜者」,哪怕你什麼都不做,只是給予一個欣賞的眼神和微笑,都好過帶著或嫌棄或不耐煩或「我比你厲害」的神態幫著孩子做本該TA自己要做的事情。

觀點三 引導需要巧妙的方法

孩子的自律與自我管理能力並不是天生就具備的,這需要點點滴滴、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引導。

記得小妞剛開始上學時,放學回家總喜歡先玩一陣子自己喜歡的事物,比如畫一會兒畫、看看書啥的,寫作業總是要大人提醒。

那時我並沒有催促她抓緊寫作業,因為自家孩子的習性清楚地很,越要求越叛逆。

根據她渴望做個好學生的良好願望,我看似無意地當著她的面跟孩她爸說:聽說學習好的人一般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

她聽到後第一時間去做作業。

以後積極做作業的次數多了,我就會又當著她的面跟家人說,小朋友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比當年媽媽小時候強多了,養的這個孩子實在是太能幹了。

寫作業速度提上去之後,我又化作「記者」用崇拜的眼神採訪她,怎麼能夠寫作業做得又快又好?如何能夠控制自己貪玩的心回到家先完成作業?

同時還請她給媽媽出主意,怎麼讓媽媽像她一樣能夠合理管理時間,提前完成工作任務。

小朋友在管理自己的學習方面越來越有自信,也更願意想辦法花精力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生活,導致現在基本在校就能寫完作業,提前按質按量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觀點四 不忘初心,快樂學習

很多教育觀點認為學習沒有快樂可言,本身就需要大人督促、提醒、管理。

就這個觀念我一直不贊同,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體驗到學習帶給她的樂趣,樂學好學。

回想讓我們著迷的事物,往往都是帶給我們快樂體驗、沒有什麼壓力,讓我們能放鬆自在的事情。

一旦這個事情變成必須要做的、有壓力、有要求的話,往往對它的喜好就會大打折扣。

如何能夠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好玩兒的事情,這個就需要大人給孩子減壓。

學習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壓力、挫折的時候,假若家長還繼續施壓的話,學習對於孩子來說就不會是很自在的事情。

從入學之前我和孩她爸就抱著一個心態——學習的快樂體驗比學習本身還重要,成績無所謂,只要保護好孩子樂學的積極性就好了。

我們既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不會嘮叨她的學習,不會幹預她學習,也不會主動指導她學習,頂多偶爾裝作不懂的樣子請教一下她現在學習的內容,讓她噹噹小老師。

每天送她去上學時,臨走說的一句總會是:玩得開心啊········接她放學回家也會問: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好玩兒的事情啊?

還經常「拖她後腿」,不要她學那麼多,也不需要老是想著及時完成作業,越這樣她反而對學習越積極越上心。

我們就希望消除她對學習的壓力感受,不會覺得學習是痛苦的事情,同時讓她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父母對於她學習的好壞沒有什麼要求,學得好壞無所謂,只不過學習認真時媽媽會像「小迷妹」一樣請教她如何做到的。

雖然我作為二年級小妞的家長,陪讀經驗非常有限,對於孩子學習也僅限於自家娃的體驗,但我想給每一個在陪讀中著急上火的家長放鬆自己神經的一些觀點——有效的陪讀來自於家長放鬆平和的心境,來自於家長堅信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內在力量,來自於家長對界限的把控和對孩子的尊重及適時放手。

當你能夠學會發自真心的欣賞孩子、鼓勵孩子、信任孩子、看到孩子閃光之處,用一種平等自由的方式與孩子互動時,慢慢地你會發現你的孩子一樣有能力管理好自己,你的孩子一樣可以在學習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你的孩子一樣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哪怕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學習上,我相信只要是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TA有能力主導自己的學習,清楚地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支持,我相信有一天TA也一樣會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找到激發自己熱情和動力的學科或領域。

祝願你我都能看到學習背後真正的意義——成為真正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