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2歲女孩離家出走!這樣的玩笑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

「你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要來抓你了」

「你不乖,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

幾乎大部分家長都說過這類調侃、嚇唬孩子的玩笑話。

大人們不以為然,但對孩子來說,這樣的一句玩笑卻很可能已將傷害紮根在了孩子心中。

不久前,家住宜賓的12歲女孩離家出走,編造出荒唐的出身故事,孤身來到自貢福利院稱自己要當孤兒。

而這一切行為的背後動機,竟與父母從小開到大的一句玩笑有關。

1

12歲女孩離家出走,自稱是穿越來的「公主」

11月8日凌晨4點,天還未亮,一宿的霧氣還籠罩在夜色中,自貢市兒童福利院大門便來了一位神秘女孩,聲稱要找福利院院長。

在見到兒童福利院副院長游家偉後,女孩向他講述到,自己失憶了,記不得父親母親,也記不得家在何處,自己要來福利院當孤兒。

手裡懷揣著的紙條也只寫到:「冷琉璃,12歲,六年級」等字樣。

▲小宇到福利院時,懷揣的紙條。

在隨後的交流中,女孩更是離奇地說道自己不是這個世界的,是穿越而來的,父母跟她沒有關係。

早在前一天晚上,一條網絡尋人啟事就在宜賓、自貢兩地許多人的朋友圈裡快速傳播,該尋人啟事稱,6日早上5時30分左右,家住宜賓市某鎮的12歲女孩小宇,離家後便與家人失去聯繫。

憑著自己的記憶,游家偉很快認識到這位神秘女孩正是前兩天在朋友圈尋人啟事裡要尋找的女孩小宇。

於是,他便立刻聯繫到女孩的家人。

聞訊趕來的家人見到小宇,懸著的一顆心總算落下。

可小宇見了父母,卻一句話也不肯說。

直到奶奶將其拉到一邊,她才開了口,和奶奶說了幾句話,並在奶奶的勸慰下回了家。

▲小宇(右一)被家人帶回。

好好的家不回,為什么女兒非得跑到福利院當孤兒呢?小宇父母怎麼也想不明白。

再三詢問下才知道,原來小宇經常受到父母責罵,平日裡只跟奶奶好。

最關鍵的是,因為常常聽家人說自己是從浙江撿來的,便真的相信自己不是爸媽的親生女兒。

加上不久前看了一部穿越劇,入戲太深,離家出走後她便編造出自己是穿越而來的荒唐故事。

2

大人的玩笑,對孩子來說卻是無形的傷害

上述故事中的小宇,從小就聽家人說自己是撿來的之類的話,便信以為真,覺得自己是一個孤苦伶仃的孤兒。

小宇父母得知原因後急得直跺腳,沒想到自己的一句玩笑話,孩子竟當了真,喊著要拉孩子去做親子鑑定,才打消了孩子的顧慮。

「你不是親生的,是從外邊撿來的」類似的話,很多父母一定不陌生——有的是從小聽自己父母這樣說過,有的是自己曾這樣對孩子說過。

很多家長隨口說出這句話,或許只是想逗一逗孩子,看到孩子當真的樣子,父母們通常都會忍俊不禁。

這樣的玩笑在早期屢試不爽,孩子的每次強烈反應讓家長認為孩子無法離開自己,從而感到「心滿意足」。

在精神病里,有一個症狀叫做「非血統妄想」

就是懷疑:我不是父母親生的

精神分析師梅來妮·克萊茵提出,在小孩的內心中總是存在一個迫害的客體。

這個迫害者會破壞孩子美好的感覺,會對孩子進行殘酷的「追殺」。

所以,當孩子渴望並認為他眼前的父母是好的、理想的,能夠保護自己的時候。

你卻反覆跟孩子開玩笑:你不是我們親生的,你是某地撿來的,就會引發孩子的焦慮。

而這種焦慮又是涉及到孩子「我是誰」的存在焦慮。

如果孩子經常被開這種玩笑,那麼,他就容易陷入自己到底是誰的質疑中,並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自己是孤身一人,無依無靠的恐懼感和被遺棄感。

其實這種感覺,成年人在重要的人永遠離開自己時,也會體驗到。

而這種感覺放到父母保護傘下的孩子身上,則會放大很多倍,因為對幼小孩子而言,眼前的父母就是自己賴以生存的整個世界。

3

類似這些玩笑,家長別再對孩子說了

有些時候,對孩子的傷害,不一定非得是身體上的,某些語言、精神上的傷害往往比體罰等身體傷害持續更久,影響也更為深重

比如:

「媽媽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

「爸爸媽媽如果離婚,你要選擇跟誰?」

「不聽話就把你送給乞丐」

「警察叔叔要來抓你了」

……

這樣的例子也並不是沒有——

就在今年2月份,長沙芙蓉公安分局的民警在巡邏時發現一名疑似走丟的小女孩。

當民警靠近小女孩準備詢問情況時,小女孩竟然哇哇大哭起來:「警察叔叔,我沒有做壞事,你別抓我好嗎!」然後轉身就跑。

家長常說的「不聽話就喊警察來抓你」類似的玩笑話,卻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負擔,乃至見到警察就想到是來抓自己的。

無疑,這句話已經在孩子心裡留下了陰影。

孩子小時候對家長是無條件的信任,若大人經常拿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的事來開玩笑,極大可能會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在成年後逐漸形成不安全人格——

無法完全信任別人;

總是很獨立,不敢完全依賴一個人;

不習慣和別人過於親密;

自己咬牙做到的事從不開口尋求幫助,怕被拒絕;

在喜歡的人面前,第一反應不是大膽追求,而是自卑;

很少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總是偽裝成好脾氣的人。

這些成年人身上的問題,大多數正是來源童年時期埋下的隱患。

生活中也不乏有些家長以慫恿孩子干「壞事」來逗孩子,比如「你打媽媽一下,我就給你一顆糖」。

或者先想辦法把孩子逗哭然後再逗笑,這樣以戲弄孩子情緒的逗法實在是不太明智。

家長作為成年人,還是應該以成熟的方式去引導孩子。

給孩子開玩笑時,把握好度,分得清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

孩子會把家長的玩笑話當真,也說明孩子缺乏相當的父母關愛,即便要開玩笑,家長也得用行動告訴孩子:「爸媽愛你!」

孩子不傻,若是有足夠的安全感與信任感,他們或許分得清這是玩笑,若是沒有,這些玩笑開多了孩子也就容易真的相信了。

文 | 淡淡

成都兒童團稿件,版權歸成都商報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