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體發黃臉上起疹子?不要慌,這都是正常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平時咱們看到的新生兒都是白白嫩嫩的,懷胎十月媽媽都是希望能生一個漂漂亮亮的寶寶,但是實際上在寶寶出生的時候,皮膚都是皺皺巴巴的,有經驗的「過來人」會告訴新媽媽,這個都是正常的,在羊水裡泡了這麼久的寶寶,身體會發皺,出生後的寶寶會有脫皮的現象,或者過一段時間寶寶就變漂亮了。

但是有的媽媽會發現,寶寶的皮膚是不皺了,但是怎麼長了這麼多紅點點?

新生兒身上長得小斑點大部分都會直接消退的

剛出生的寶寶臉上有時候在鼻頭或者鼻子周圍長一些小白點,密密麻麻的長一堆,看起來像是成人過敏一樣。

這就是新生兒很容易患的粟粒疹。

粟粒疹的形成可不是因為寶寶接觸了會導致過敏的東西,而是因為剛出生的寶寶腺體發育不完善,寶寶出汗後汗腺被堵塞而造成的皮疹,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在出生後2-3周內自行消失。

但是還是要說明一下,剛出生的寶寶皮膚很嬌嫩,給寶寶用的身體乳最好還是使用嬰兒專用的,避免寶寶過敏。

還有,有的寶寶在出生後身上會長很多大的小的紅點點,有的紅點中間有乳黃色的水皰,這是新生兒紅斑,也會在沒有藥物輔助的前提下自行消退的,這時候媽媽最好不要觸碰有水皰的地方,寶寶穿的衣物也要用比較柔軟的材質,不然可能會摩擦把水皰弄破,可能會留疤。

但是也有的寶寶皮膚的變化就不一定會自然消退了,足月的寶寶一般在出生2天左右會出現黃疸,一般過一周左右就自己消退了,早產兒黃疸出現時間會稍晚,大概在出生後一周左右,消退時間會稍長一些,這是生理性黃疸,是出生後正常現象。

但是,要是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之內就出現黃疸,或者超過生理性黃疸消退時間的話,就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

得了黃疸不要慌,多曬太陽好的快

黃疸如果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那麼黃疸發展會快,而且不易消除。

如果長時間黃疸不能消除的話,會有復發的可能。

嬰兒的病理性黃疸表現除了皮膚鞏膜黃染外,會伴有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恐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狀。

程度較輕的寶寶可以不採用藥物治療,新生兒體內含有一定的免疫因子,如果黃疸程度不嚴重,媽媽完全可以通過給寶寶加強餵養的方式,促進膽紅素排泄。

也可以經常抱寶寶曬太陽,(室內隔著玻璃就可以),促進寶寶的代謝。

程度比較嚴重的寶寶可以口服藥物,如果並且有些嚴重,寶寶產生了腹瀉、高熱等症狀的時候,可以口服茵梔黃口服液(每次1/3支,一日三次)。

並且配合媽媽的餵養來緩解症狀。

但是如果寶寶情況嚴重,必須去醫院就診,檢查出病因,針對病因,對症治療。

新生兒的衣服不要裹太厚,透氣不好愛長痱子

新生兒長痱子可不是寶寶正常的生理現象,而是很多對寶寶過度關愛的爸爸媽媽給寶寶穿太多太多造成的。

剛出生的寶寶皮膚還是很嬌嫩的,穿的少很容易生病,但是穿多了就會悟出痱子來,。

這種痱子常在炎熱而潮濕的天氣發生,最常見於皮膚皺褶處和被包裹的地方,寶寶媽媽這時候就需要給寶寶換上寬鬆的衣物,在關節處、腋下等地方可以適量鋪上痱子粉,止癢還可以促進痱子消除。

但是還是需要區分一下濕疹和痱子的區別,痱子是痱子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多發生在頸、胸背、肘窩等位置,新生兒或嬰兒痱子多為細小透明的小水皰,顏色發白,比較淺表,分布密集這種就不用做特殊處理。

但是還有一種皮膚上的疾病和痱子很像,但是比痱子要嚴重的多,就是大家經常會提到的奶蘚,這實際上是一種濕疹,得了奶蘚的寶寶會非常癢,以致患兒常將頭面部在枕上或母親衣襟上摩擦,或用手搔抓,煩躁,哭鬧不安,常影響健康和睡眠。

多發於出生後1-3個月,多在1-2歲減輕、痊癒。

少數可演變成小兒濕瘡。

一旦寶寶媽媽發現寶寶有得濕疹的預兆的話,要及時治療,可以在患處在用清水 清洗過之後塗抹濕疹膏,要記住,濕疹是有可能復發的,及時寶寶塗藥膏濕疹不嚴重了,也要記得常給寶寶換衣服,保持乾淨清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