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給孩子個健康未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孩子也有嫉妒心嫉妒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外在表現

一般來說, 30個月齡內的嬰幼兒暫時還不會表現出妒意,但隨著年齡越大,越可能與周圍的夥伴攀比,對自己幾經努力也無法達成的目標充滿不甘,這個時候,對「幸運兒」的心理排斥和強烈的妒意,就冒出來了。

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夠寬容的具體表現,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表現,是成長的副產品

通常,嫉妒情緒強烈的小孩,好勝心也強,願意為某一方面超出同齡人而付出雙倍的努力。

父母要做的,只是解決因此而產生的虛榮、攀比、說謊、任性等負面因素,而不是把嫉妒背後的進取動力也一筆抹煞。

別看是孩子,心思可不比成人簡單。

他們在競爭中暗暗滋生一種名為嫉妒的消極心理,轉而形成一種不正確的嫉恨

老師表揚了一個表現好的孩子,而另一個孩子沒有得到讚揚,可能他就會表現出悶悶不樂的情緒,因自己沒有得到表揚而不高興,壓抑久了,這種「不高興」便轉移到另一個幼兒身上變成嫉恨。

有的孩子為了攻擊對方,會在老師面前詆毀他,打小報告,甚至揚言和他有仇,為他的失敗而幸災樂禍等等。

面對有嫉妒心的孩子,父母應及時疏導,以免讓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1.鼓勵孩子承認自己的嫉妒假如發現孩子有妒意,父母斥之為「可恥想法」予以打壓,只會加深他內心的矛盾與扭曲,而鼓勵他說出來,則是舒解孩子內心壓力的最佳途徑。

如果孩子的嫉妒對象是小夥伴,你應當鼓勵他當著對方的面說出自己的羨慕和不甘心,比如:我很羨慕你有鋼琴,我覺得我在電子琴上練習,永遠也趕不上你了,云云。

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後,孩子很可能會得到呼應和幫助,比如,對方可能會說:你到我家來吧,我們可以四手聯奏,我可以教你彈。

對方也可能會說:彈琴一點意思也沒有,我才羨慕你可以在樓下跳皮筋呢。

無論是哪一種答案,都能極大地緩解孩子的妒意和壓力,不會令孩子自責「我有問題」,從而心理健康地長大。

2.應儘量避免使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環境刺激例如,孩子羨慕鄰居家裡小朋友有「熊貓吹泡泡」玩具,自己也想要。

父母可以用塑料空心管蘸些肥皂水,和孩子一起玩,一樣能滿足孩子遊戲的需要。

3.設法使嫉妒的消極作用向積極方面轉化例如,一個 3歲的女孩臉上有一大塊胎痣,時常聽到別人說她「陰陽臉」,就心存惱怒。

母親可以告訴她:「胎痣是天生的,電視里常看到黑人、白人,他們也是天生的。

這沒有關係。

你有許多優點,你的眼睛好看,臉長得很美,會唱歌,又會幫助大人做事、很能幹。

4.激發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父母不要當孩子的面責怪其不如別人,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應該多鼓勵孩子,有一點小的進步就要稱讚他,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力量。

5.幫助孩子自我調節、抑制「傷害性感情」孩子小,自控能力弱,一旦嫉妒起別人,常會情不自禁地去傷害別人,搶別人玩具,將別人心愛的東西藏起來,甚至推人、打人、踢人等等。

父母應讓孩子知道自己這樣的行為會傷害到別人的感情,是一種不友好的行為,應道歉認錯,鼓勵孩子與別人友好相處。

嫉妒是表現在幼兒身上的一種十分典型的毛病,它強烈地影響到幼兒情緒地穩定和快樂,影響集體良好人際關係地建立,因此教師應力除孩子的嫉妒心理,給他們純粹、爛漫的童心

總之,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只有從小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會在今後的生活中不怕困難、不怕挫折。

所以,這樣的重任是教育者刻不容緩的使命,也是義不容辭的職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心理健康勿忽視,家庭因素影響是主要

【百科知識】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大多與遺傳(基因)相關。既能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經受各種事件的發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

幼兒嫉妒心強 父母如何疏導?

什麼是嫉妒?嫉妒是一種複雜敏感的情緒,當他人某方面比自己優越時產生一種憤怒、羨慕等情緒發應,往往伴隨著攻擊、報復、自卑等不良心理。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對孩子的人際交往具有不良的影響,會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