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學會真正的愛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十一年前,當我第計劃要大寶時,便開始關注胎兒和幼兒養育的話題,自認為做足了功課,養育孩子對我來說易如反掌。

不曾想,當大寶真的來到我身邊後,伴隨著她一天天長大,我發現除了知識灌輸的餵養,面對其她的吃喝拉撒睡我居然不知該如何下手。

加上工作抽不開身,久而久之,我開始將大寶的生活一股腦地交給婆婆善後。

全家人都覺得這是我們愛孩子的最恰當方式,從此,開啟了隔代教育的模式。

因為有婆婆的幫助,我心安理得地做了三年多的育兒小白。

這期間,錯過了大寶人生成長中的的第一個敏感期、叛逆期以及其他的成長關鍵期。

由於不去關注所以自己也不清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那麼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說大寶兩歲多,上幼兒園時,老師要我們帶一件孩子的依戀物,弄得全家人一頭霧水。

後來大寶的表現印證了老師的建議多麼的實用,整整一個多月,孩子就是靠這件依戀物_奶奶的襯衫安然過渡。

每天午睡,小傢伙就不停地一隻手拿著衣領一隻手不停地撫摸著它入睡。

近幾年聽課學習後,了解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當你不滿現狀卻依然不去突破不去改變,這說明在你內心深處你還是覺得現狀合理不足以讓你有所改變。

用這句話來描述我在育兒路上的心態再恰當不過了。

事情的轉折點是在奶奶回老家後,大寶撕心裂肺地哭鬧開始。

記得那是在大寶幼兒園小班下學期的事情,孩子3歲多點,奶奶有事要回趟老家加上全家人覺得孩子已經上了半年的幼兒園,奶奶也可以抽身忙點自己的事兒了。

於是,全家人怕大寶哭鬧影響情緒便沒有和孩子溝通,讓奶奶背著她回老家去了。

放學回來,孩子一看奶奶沒在家,各個房間去找,我和寶爸還當沒事似地輕描淡寫地告訴她:「奶奶回趟家老家處理點事情,過幾天就來。

」。

孩子鬱鬱寡歡晚上的飯菜也沒怎麼動口,我記得當時我和寶爸歇力去哄也沒什麼效果。

最令人心疼的是,晚上講完故事後該睡覺了,小傢伙爬在窗台前朝著奶奶平時帶她回家的方向喃喃哭泣:「奶奶,你還是會回來的吧?奶奶你不會不要我的吧?奶奶明天一早你就回到家的吧?」,那種感覺讓人心碎一地。

我和寶爸,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開始無所適從,只有給大寶一些力不從心地撫慰,陪她默默地守候,育兒知識的匱乏讓我抓腦都想不到找個有效的方法與孩子共同應對這個失控的場面。

現在想想,那時旦凡我懂一點點育兒知識,我能提前和她藉助故事講述些分離話題該是多好。

遇到如此無助傷心的孩子,我如果能夠把她攬入懷中輕輕拍她後背和她說:媽媽知道她是多麼地想念奶奶,媽媽很懂寶寶,也和寶寶一樣難過,媽媽也很理解奶奶不告而別讓她多麼傷心,奶奶沒提前告知寶寶就回老家這件事情確實是做的不夠好,但這不能說明奶奶不愛寶寶,在奶奶心裡依然是愛著寶貝的。

哪怕我不能夠完全驅除她心中的不安,但至少可以讓她知道我們是和她站在一起的,我們是理解她懂她的心焦,懂她對奶奶的依戀,可惜,當時的我任由她隻身一人雙手抓著窗欄向外眺望著等盼著奶奶回家,回到她的身邊。

而我,她的媽媽只是坐在她的身邊說些她不能理解的成人的話語,其實我同她一樣焦躁和不知所措。

我們本以為大寶對奶奶的期盼一兩天就可以過去的,可誰知孩子整整等了七天,那七天裡每晚哭鬧累了,躺在我懷裡手裡撫摸著奶奶的衣領眼角掛著淚珠入睡,第二天一早,早早起床開門出去等奶奶,在她幼小的心底肯定在想:說不定奶奶就在門口呢。

然後一臉失望地返回房間,無味地吃點早餐等我和爸爸到了上班時間再把她送到幼兒園。

一個三歲多的孩子,第一次在焦慮中品嘗什麼是分離居然是自己的至親冷冰冰硬生生直接塞給她的。

這個滋味估計會一生印記在她腦海里。

寫到這裡,我不禁再次雙目濕潤,是啊,別說孩子連我們大人面對這種情況都會失落,有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

想想,我,寶爸,奶奶一家人的做法是不是很絕決,對一個三歲多的孩子,自己的骨肉,是多麼冷酷無情。

一家人對著自以為很愛的孩子,做出如此傷害她幼小心靈的事情,我們是有愛卻不會愛的家長。

這是我八年前愚鈍行為,可惜,這麼多年過去了,直到近兩年我才意識到精神層面的愛和物質層面的愛一樣重要,甚至比物質更重要。

當然我也知道在我們身邊依然有太多家庭只看到孩子在你眼前晃動卻不曾把孩子放在心底,從內心深處看到孩子。

愛孩子不僅僅是物質滿足給她最好的經濟條件,還要從內心出發,把她的舉動收在心底,真正關注關心孩子所思所想給予更多的精神關注;愛孩子是能夠在做一件事情前計劃周全顧及孩子的感受,避免給孩子帶來的可能性傷害;愛孩子,請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能看得見孩子的真實需求。

讓我們一起從現在出發,學會真正的愛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孩子會過於依戀媽媽?

果果快3歲了,家人準備送他去幼兒園。可是這個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吃飯媽媽不餵他就不吃,吃喝拉撒刷牙洗臉穿鞋,媽媽不伸手,他就一直等著。果果還有個習慣,只要媽媽在家,絕對不用別人,這要是上學,可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