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的孩子獨立性這麼強?原因發人深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國內,家長幫孩子處理大小事務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小到吃飯喝水,大到就職婚嫁......有人說,中國的家長是一輩子的家長,中國的孩子是一輩子的孩子。
與之相比,日本更崇尚「獨立教育」。
在日本,孩子上小學就需要獨自去學校,這是學校和父母們約定俗成的慣例,甚至如果學校離家很近,3、4歲正上幼兒園的孩子也會自己走路上學。
大人們認為,獨自上學是他們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畢竟是孩子,大多數的日本孩子也一樣,他們並不會覺得自己第一天獨自上學和其後每一天的上學路有任何奇特之處,當然也不會意識到這段路程對他們獨立性格的塑造有何重要意義。
但當他們真正處於一個沒有家長陪同的世界,自然而然要去面對許多問題:迷路怎麼辦?遲到了怎麼辦?東西忘路上了怎麼辦?......這個時候,孩子的獨立思維就開始形成,他會自己想辦法最終找出原因及解決辦法。
通過不斷地試錯日本的孩子知道,在公共場合,除了父母,他們是可以依靠身邊的陌生人在情急之下施以援手的,因此更加會對整個社會群體產生信賴感。
而在中國、澳大利亞以及其它一些國家則完全相反,父母不但要全程看護孩子,孩子還會被告知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要保持警惕。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巨大的反差,其背後的原因是社會信任感!
在日本,孩子安全的保證來自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首先,日本的小學的建立是根據人口密度來劃分的,保證絕大多數的孩子只要步行15到20分鐘就能夠到達,而且不允許跨區域入學,如果有學生中途搬到較遠的地方但仍然想在原來的學校就讀的,需要進行非常嚴格的審批。
並且學生還得保證自己能夠獨立步行或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上學、放學,否則就只能被勸轉校。
日本的公共空間規劃得非常科學,控制了人流和速度。
開車的人是要無條件給人讓路的,即使是路人違反交通規則;學校附近的車輛都要求慢速前行。
在日本的馬路上,到處都豎立著這種保障兒童走路安全的警示牌,地上、電線桿上到處寫明學生的上學通道,讓人們注意孩子的安全。
另外,也不忘提醒孩子:先看看右邊再看看左邊,再看看右邊然後過馬路。
此外,住在附近的孩子們都會結伴上學,一些高年級孩子還會擔任領隊。
學校也會配備「學童擁護員」,由老師擔任,每天上下學時間,會分別在校外幾個車流量大、交通比較複雜的路口引導學生們安全通過。
過馬路的安全意識培養,從幼兒園開始就是日本孩子的必修課。
日本所有的幼兒園會定期請警察來給孩子上課,小學就更不用說了。
另外,為了防止針對兒童的犯罪行為,警察還在街道上到處貼有「兒童110之家」的標識。
這是日本警方與地方團體聯合推出的一項保護兒童的措施。
在小學生上學路過的地方設立「兒童110之家」,而貼有這樣標識的民宅或商家都是自願參加活動的自願者。
當孩子們遇到緊急情況時,除了撥打110,還可以到這樣的地方尋求幫助。
甚至還有一些小到細節處的東西。
日本的小學生書包上都有掛這種類似鑰匙鏈之類的小蜂鳴器裝置的地方,如遇可疑分子,立即按按鈕,便會發出響亮的音聲,一是向周圍人報警,二是嚇退犯罪者。
種種措施都極大地降低了意外的發生,日本的孩子們在上學的路上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日本父母會安心地讓孩子獨自出門。
除了孩子自身的獨立意識覺醒,日本學校也會在各個方面繼續提供鍛鍊機會。
學生們需要輪流負責打掃衛生、收作業、清掃廁所,就連午餐也需要自己擺盤、分工、飯後清理等工作。
美國的人類學家人類學家迪克森?戴爾曾經寫過一篇論文,文中寫道「日本孩子很早就習慣了一種觀念:集體中的任何人要服務或幫助他人。
」這種觀念讓他們放心地求助於陌生人,熱心地幫助於陌生人。
」
社會為孩子付出的足夠多,為了是孩子能夠安全成長,將來繼續回報社會。
「信任感」和「責任感」培養了孩子們的獨立意識和集體意識,他們會認識到破壞秩序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因為他們必須自己收拾殘局。
類似意識被擴展至更大的社會公共場所,就能解釋為什麼日本的垃圾分類如此的徹底,街道如此乾淨,而犯罪率又如此的低了。
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成年人因為社會的信任度而放心讓孩子們去探索世界,而孩子們則通過自我感觸和學習更加深了這種社會安全感的未來,而從這方面看來,孩子的「獨立性」卻不是這一過程的最重要的獲得了。
日本的「獨立教育」有著「社會信任」的支撐,而「社會信任」又是一代又一代從小培養起來的。
人們從幼兒園開始接受的教育就是大家一起勞動,互相幫助,群體里的每一個人都有義務服務他人,幫助他人,這種理念使得整個國家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
認識到了這一點,或許我們能夠改變些什麼?
現在就有一個機會,一輛凱美瑞的費用就可以讓您全家享受和日本國民同等的福利,讓您的孩子接受日本高質量教育,趕緊來YMG了解詳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