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叫焦尼》雖然是兒童繪本,我卻當成父母必讀書目來推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寫在文章前:
本文成稿將近三千字,閱讀時間大約5分鐘。
真心希望每位父母都能耐心讀完,也願我們的孩子永遠健康快樂。
我離婚了,我準備離婚了,日子過不下去了正在辦離婚……好像離婚該有的三種時態,頭條問答里每天都在不同的話題里被各種人進行舉例分析著。
旁觀別人的人生,其實是為了走好自己的路,看著那些失敗的婚姻、不再美好的父母,我多麼希望他們能在離婚前讀一讀這本書——《我的爸爸叫焦尼》,雖然它只是一部兒童繪本,但是我希望它能夠成為父母的必讀書目。
1. 作者簡介
波·R·漢伯格1945年生於瑞典Loon,大學時期主修文學。
著有小說及圖畫書多種,達二十餘部。
2003年憑《愛就是這樣》一書獲得德國青少年文學獎提名。
愛娃·艾瑞克松1949年出生於瑞典Halmstad,1973年起致力於圖畫書創作。
其作品全集榮獲瑞典艾爾莎·貝斯寇獎(Elsa-Beskow-Medaille)。
2. 內容梗概
狄姆的爸爸焦尼住在另外一個城市,小傢伙不能天天和爸爸見面,所以這個故事就從狄姆的期待開始了。
站台上,狄姆期待地望著遠方,一動也不動。
終於,火車拉著狄姆日夜思念的爸爸來了。
這一天,狄姆和爸爸一起買熱狗,一起看電影,一起吃比薩,一起在圖書館讀書,一起喝咖啡……狄姆甚至告訴這一天遇到的每個人:「這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
」於是,爸爸知道了狄姆有多麼想念他愛他。
這一天,爸爸把狄姆舉得高高的,爸爸拍了狄姆的肩膀,爸爸抱了狄姆,爸爸的大手一直牽著狄姆的小手,爸爸……甚至把兒子抱進車廂,告訴那裡的每個人:「這是我的兒子,最好的兒子,我的兒子叫狄姆。
」於是,狄姆也知道了爸爸在分開的日子裡有多麼想念他愛他。
總之,對於狄姆來說,這真是幸福的一天。
因為狄姆和爸爸在一起,因為人人都看到了狄姆是和自己的爸爸在一起。
但是這一天又是多麼短暫啊,故事到了最後,火車最終還是載著狄姆依依不捨的爸爸走了。
站台上,狄姆期待地望著遠方,一動也不動。
3. 優秀書評摘選:
關於題材:
一直以來,成人都習慣並嫻熟於向孩子呈現生活的燦爛和甜美——完整的家庭,雙親的愛撫。
而離婚、單親家庭、骨肉分離,這些似乎很難作為兒童圖畫書的題材。
如果駕馭不好,極易讓負面、消極的東西刺痛孩子稚嫩純潔的心靈。
而圖畫書《我的爸爸叫焦尼》,卻把一個消極的生活事件呈現得那樣細膩、美好和充滿希望,觸動了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關於畫風:
無論是繪畫技巧的運用,還是色彩、意境的渲染,都伴隨著讀者的心路歷程,在書中完美展現。
灰藍色的畫面主色調,襯託了故事中無奈的情感主線,悽美而迷離。
爸爸的橙色圍巾是一抹亮麗,在每一幅畫面里閃耀、跳動,象徵著父子之間無法割捨的濃濃親情,溫暖而明媚。
在這樣的畫面里,怎能不叫人感動!
4. 最打動我的理由:這是一個離異家庭學習的範本
-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學會怎樣和婚姻告別。
我們都曾那麼渴望「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希望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又是一個時刻在變的年代,各種原因都可能讓我們的婚姻離開既定軌道。
文中這對曾經是夫妻的男女從兩人寧願把孩子獨自留在站台上,也不願顧及安全而陪孩子等待這件事情上可想而知,他們的分離有多麼決絕,大概今生(至少是此時此刻)已經不再打算見面。
當婚姻生活已經不可能再回頭,大人們當然可以因為不愛而選擇分開,而孩子卻因為血脈原因與親生父母一生相連,很難得這對夫妻最終採用了最理智的方式面對夫妻的分離和親子關係的延續,給狄姆一個相對溫情的真相。
-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學會怎樣做一個爸爸。
故事裡, 這個爸爸看上去是如此稀疏平常,他穿著樣式老舊的羽絨服,沒有打理的頭髮看上去也有些邋遢。
但是場景一直在變,不變的是狄姆。
他總是會對每一個人說,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
這是多麼多餘的一句話,誰會在乎和你在一起的男人是誰?可是狄姆仰起稚氣的臉,快樂地說,堅定地說,自豪地說,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
在現實中,即便是在未遭變故的普通家庭里,有多少爸爸更多忙於其他事情,總是諸多原因不能參與孩子的成長,他們要實現個人的事業理想,要肩負家庭生活重任,他們總是累得像牛一樣氣喘吁吁,因為忙碌地養家,所以忘記和妻子交流,忘記和孩子親密,初心已忘難得始終。
我們看過很多以離婚告終的家庭,母親總是更能比父親獲得孩子的監護權。
男人總是和粗心、忙碌、背叛聯繫在一起,女人看起來比男人似乎更適合撫養幼童,那麼離異後的爸爸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初讀這本書,焦尼一直給我一種很木訥的感覺,狄姆歡呼雀躍,而他卻很少和別人打招呼。
我甚至擔心他對兒子的感情只會流露在蛋糕店裡「緊緊的抱著」,好在出發前的火車上他告訴了全車箱的人內心的話:這孩子,是我的兒子!最好的兒子!他叫狄姆!對於因法律上的規定將和兒子長期離別的焦尼,這樣的宣言無疑能打動任何人。
我們也由此可以知道:無論爸爸焦尼在不在兒子狄姆身邊,但這種尊重和信任會一直陪伴在狄姆身邊。
他不會孤單,他知道爸爸永遠愛他。
-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還可以學會怎樣做一個媽媽
在這一天裡,狄姆只是單純地與自己的爸爸待在一起。
爸爸沒有過度的關心,也沒有欲說還休的愧疚,但每一句話都好像從狄姆心裡流出,率真而自然。
讀著讀著,我就不覺喜歡上了這個和爸爸有著一樣的小眼睛、倒掛眉的男孩;讀著讀著,又不免為他流淚、為他牽腸掛肚。
要不是最後看到狄姆和媽媽互相依偎的背影,一定會為獨自待在車站的小狄姆而擔心。
狄姆的媽媽並沒有真正出現在父子這一天的活動里,但是別忘了狄姆是整日和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婚姻雖然破裂,但摯愛親情之所以沒有被割斷,是因為有這個被虛化了的媽媽的功勞。
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婚姻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在文中的狄姆看來,他只是覺得爸爸媽媽不住在一起了。
只有我們這些成人可以從字裡行間讀出他們是真的愛不下去了,他們不想再見面了,一點都不想,放佛那是一道永遠都不能再觸碰的傷口。
但是不愛了,分開了,還能把平靜留給孩子,這樣的分離實在是單親家庭孩子的福氣。
與其在孩子面前裸露著自己撕心裂肺的傷口,與其用自己的怨恨和埋怨綁架孩子的情感,都不如呈現靜水流深的堅強,讓孩子自己慢慢接受這個「不虛美不隱惡」的成長真相,從這點來看,這個媽媽真的做的很好了。
總結語:
考慮孩子的情緒,文中一直沒有出現「離婚」的字眼,但是大人如何在變化的環境中,將情緒調整到平衡、適應的狀態,如何使得離婚事件帶給孩子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卻是我們面對婚姻種種不如意的時候必須思考的問題。
書中的狄姆和焦尼能夠做到,讀這本圖畫書的孩子和大人也一定能夠做到。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火車一定還會回來,拉著狄姆最喜歡的——爸爸焦尼。
他們「馬上會再見面的。
」
【我是王北北,只講述真實的婚姻生活,跟你分享真誠的人生故事,喜歡,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