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糊弄孩子了!清明節告訴他這件大事,終身受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又是一年清明節。

回鄉祭祖、踏青、掃墓,這些事情統統被提上日程。

忙碌了一年,也是時候逝去的親人表達自己的緬懷之情。

然而,面對孩子有關清明節的追問,大人們總有哪些幾句話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

比如彤彤媽。

彤彤媽:「寶寶,雖然今天是周末,可是爸爸媽媽還要上班哦。

你在家裡要乖乖的……」

彤彤:「媽媽,你是要上班不要我了嗎?」

彤彤媽:「怎麼會呢?再過兩天是清明節,媽媽就放假陪你啦。

彤彤興沖沖地問:「清明節是什麼東西?能不能天天清明節,媽媽天天陪我呢?」……


什麼是清明節?

有時候,做家長的總覺得孩子年齡尚小,理解能力也不強,尤其是像清明節這種肅穆的節日,解釋給孩子聽可能不被理解。

但家長們,千萬不要低估孩子們的理解力和領悟力哦!今年清明節又要到了,這可是個讓孩子學習各種知識的好時機。

首先,家長可以跟孩子講講清明節的來源。

在很久很久以前,農民伯伯為了方便安排自己的農事活動,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而清明是24個節氣之一。

在這24個節氣中,每個節氣的氣溫、降雨等各方面都不一樣的。

而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那清明節怎麼又和掃墓連到一起了呢?其實,在古代,寒食才是民間用來禁火掃墓的日子,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漸漸的,寒食與清明才合二為一了,而寒食則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清明節,請停止犯錯!

彤彤媽:「寶寶,今天我們就要去給爺爺掃墓了。

彤彤:「媽媽,我們是要去爺爺家玩嗎?」

彤彤媽:「我們是要去看望爺爺,但爺爺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了。

彤彤問:「不在這個世界了?那他去哪裡了?」……

談到清明,掃墓則是避不開的話題,當孩子朝夕相對的親人離去,孩子可能接受不了,也無法理解。

那麼,我們該如何向孩子講述生與死?

以下是幾種中國家長常見的關於生死的錯誤回答方法。

看一下,你也在其中嗎?

  • 「 他在睡覺 」

「爺爺不太舒服,他睡著了,我們也不要打擾他吧。

分析:孩子不僅對死亡產生疑惑,而且對睡覺會很疑惑。

為什麼睡著了總不醒來?情形嚴重時,他的牽掛和疑惑,有可能讓他開始對睡覺產生恐懼或者抗拒。

  • 「 爺爺去見奶奶了 」

「爺爺想奶奶了,他去很遠的地方和奶奶見面了,暫時回不來了。

分析:如此說,讓孩子可以接受,而且那種親人之間愛的連接可以傳達。

但是一段時間後,孩子也會有疑問,為什麼我不能去見奶奶,爺爺為什麼還不回來,為什麼不來跟我們一起?這時候,我們就開始抓狂了……

  • 「 科學發達了,人就不會死 」

「以後科學發達了,人的身體會很好,就不會死了,別擔心。

分析:對死亡產生恐懼時,有人希望「長生不老」。

可你的這種說法,不僅沒幫孩子應對死亡問題,反倒讓他活在幻想中。

  • 「 什麼死呀活呀,你懂啥 」

「小孩子不要說這種話,你這麼小死或活呀的,長大了媽媽再給你講。

分析:你這樣做會將孩子的疑惑擋在心裡,讓他覺得死亡是一個讓人不恥或不敢提起的事,應該是很可怕的,會帶來不幸。

如孩子已經害怕死亡這件事,家長這樣應對,孩子會感覺更無助。


別再糊弄孩子

告訴他們什麼是死亡

其實,清明節可以成為死亡教育的契機,讓孩子正確面對,既不感到害怕,又能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人生。

所以,做家長的千萬不要迴避這個話題!

當然這樣的教育需要一個度的把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根據孩子的年齡,尋找最適合孩子年齡的教育方式,讓他們逐步、漸漸地了解死亡。

0-4歲

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死亡」沒有概念,也很難明白死亡的概念。

這個階段,你可以用比喻擬人的方法解釋「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愛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壞了,沒法恢復了,就是死亡了。

4-7歲

這個年齡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認知能力,這時我們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訴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並培養好孩子的安全意識,這是非常重要的。

7-13歲

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性,和成年人一樣有悲傷的情緒。

這時,不要拐彎抹角,用比喻舉例混過去。

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用科學的角度,讓他們以科學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

可以帶他們去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長大、老去、死亡,平靜地告訴他們,他們就不會害怕,反而會欣然接受。

注意,當和孩子們表達「死亡」的言論時,千萬不要去嚇孩子,不要讓他們對死亡產生過度恐懼感。

要讓他們知道:死亡並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們只需在有限的生命時間裡,做好規劃,學會嚴肅認真地過每一天。


老子《道德經》里有句話說:「死而不亡者壽。

」死亡應該像葉子一樣,為自己曾經是樹的生命,而感到驕傲。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一份圓滿的告別。

各位家長們,你們明白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