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寵壞的5大徵兆,別讓這些小事毀掉孩子一生!(致家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親情,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粹的感情,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這一點,無可厚非。

只是,有些家長把握不好的愛的分寸,一不小心,將"愛"變成了"溺愛",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字之差,但是,足以毀掉孩子一生!慣子如殺子,下面是五個孩子被寵壞的徵兆,如果出現,父母們就要注意了!

對外人亂發脾氣

孩子年齡小,各方面發育並不成熟,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在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常常會哭鬧甚至對父母大發脾氣,這些,我們都可以接受,畢竟,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有了情緒不向我們發泄向誰發泄呢?

但是,如果孩子不分場合,不分對象,對外人也經常耍小性子、發脾氣的話,那父母們可就要注意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性表現在"窩裡橫"情有可原,但是對外人也發脾氣,就說明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膨脹的有點過了!

這時候,父母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過於順從導致了孩子出現現在這樣一種狀況?

跟父母談條件

或許每一個當媽的都有這樣的一種經歷:孩子不想吃早飯,好說歹說最後才用"周天去吃漢堡"這樣一個理由哄著孩子吃了早飯;孩子不想去幼兒園,答應孩子放學後給他買玩具才極不情願的進了校門......這種以"獎勵"為條件的方式不僅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最後卻讓孩子養成了跟家長談條件的習慣!

也就是說,這是孩子在試圖"控制"你!"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不去幼兒園!""你不帶我出去玩,我就不吃飯!",語氣里滿滿的都是威脅的感覺.....

這時候,父母就要好好的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以前經常用物質作為誘惑來要求孩子做事情!

使喚爺爺奶奶

經常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孩子對爺爺奶奶大吼大叫:

"誰讓你早上不早叫我!看看吧,現在晚了吧?"

"這麼晚才來接我!你走的也太慢了吧!"

有的孩子不敢對爸爸媽媽不禮貌,但是對爺爺奶奶就敢頤指氣使,大吼大叫,因為爺爺奶奶在平時對孩子百般呵護,百依百順。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對年邁的爺爺奶奶的態度,從一定程度會映射出孩子將來對你的態度。

不懂得分享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不喜歡分享自己東西,這還是可以理解為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在作怪,但是等孩子上大班或是步入小學的時候,還是不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這就不好了。

慢慢的,拒絕分享會演變成一種小氣、自私的心理。

長此以往,孩子的自私會蔓延的越來越嚴重,不止是不跟朋友分享,就連自己的爸爸媽媽,他也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這樣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會吃虧的!

這時候,我們會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時忽略了對於孩子分享意識的培養?

從來不幫忙做家務

有的孩子"眼裡沒活兒":玩夠的玩具隨地一扔,滿地都是他也不在乎;學習用具擺在桌上,亂糟糟的一團,媽媽累死累活他也不在乎......

大多數的父母都會覺得,"孩子現在還小,不知道幹活很正常,等他長大一點,自然就知道幫我分擔家務了"......我只想說,家長如果不從小有意識的吩咐孩子,那麼你的孩子永遠是個"眼裡沒活兒"的孩子。

他們覺得父母幹家務活理所當然,這樣的孩子比別人少了一份責任感,多了一份懶惰心理。

教育孩子,平時我們要注意什麼?

這樣的話語儘量不要說

"不要怪他,他還小,長大了就不這樣了!"

經常見到這樣的護子心切的家長,尤其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不管是父母教育孩子還是孩子闖了禍別人找上門,都會用"孩子小,別跟他一般見識"來替孩子開脫,試問這個社會會以"還小"為藉口原諒孩子的一切過失嗎?

"乖乖吃飯,吃完飯媽媽給你買......"

聽完這句話,大概就知道為什麼你的孩子總是拿不吃飯、不上學等理由威脅你了,暫時的誘惑或許會讓孩子聽話,但是你總不能整天用這種誘惑的方法使孩子聽話吧?

"桌子壞壞,打它,誰讓他磕著寶寶的?"

無形之中你在告訴孩子,孩子磕到是桌子的過錯,與自己的不小心沒有關係。

時間久了,孩子會養成一種推卸責任的意識,對孩子的將來生活造成不利影響。

學會拒絕

從明天起,拒絕百依百順,拒絕心軟,不要因為看見孩子掉眼淚就慌忙的滿足他所有的要求,秉承著這樣的原則做家長:該買的、需要的咱一樣也不給孩子落下,不該買的、多餘的,能不買就不買。

慣子如殺子,願每一個家長都能成為開明的父母,讓孩子活的有溫度、有力度、也要有"難度",孩子一定要愛,但千萬不要溺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